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平常的教学和听课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上还只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发挥出来。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陶冶以及社会合作精神培养都有积极影响。为了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注意提高以下八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卢海清 《教师》2008,(2):71-71
新课程,新理念,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破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提倡学生由“接受式”向“自主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呢?根据我在教学中的初步探索与多年实践,形成以下几点认识,求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4.
“展示”已成为现代课堂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小组合作展示”,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实施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成为衡量教与学方式是否转变的一个重要凭借。“小组合作展示”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助互动,促进学生共同探究。同时,“小组合作展示”又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效果好坏的一种重要手段。从一定意义讲,“小组合作展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好坏。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小组议论”的层面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巧借心理效应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笔者努力探究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让学生更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通过对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研究,笔者深刻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  相似文献   

7.
刘海英 《考试周刊》2012,(23):63-64
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因能改善课堂学习氛围,创造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体现学生主体意识为侧重,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下面,我就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即采取“灌输式”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发报机”,学生就是“接收器”。怎样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呢?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生生互动,达到人人参与的课堂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吴晓静 《考试周刊》2012,(39):33-34
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合作学习众多形式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备受教师们的重视和青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课堂教学,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成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为主线,尽可能多让学生尝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型学生组织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团队中的主角。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分享等主动求知的成功体验。“学生团队”管理是一种“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学生团队”管理入手,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创新考试评价思路,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实同参与管理日常化,以及打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有效化、多样化,而"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或共同竞争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多是“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只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身或小组合作学习都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才为学生作适当指点,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早已屡见不鲜。静心思考,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往往是“被合作”。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笔者一直持谨慎态度,原因有两个:一是数学学习更强调独立思考,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很难控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怎样的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四方面展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结合”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即在提出问题后,按照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合作学习的程序进行“三结合”教学,使每个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弘扬的个性去感悟学习,体验创新,分享快乐。近来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三结合”教学的改革尝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素质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笔者在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很多时候,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使原本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异化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操作,更有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闹,实质上收效甚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四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宏兵 《考试周刊》2013,(83):125-126
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应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摸索实践新课程思想的方式、方法,其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观正被大家认同.该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基础薄弱学生得到应有的赏识,主动参与,享受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