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奥斯丁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女性作家的佼佼者,她以最受女性关注的爱情与婚姻为题材,创作出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作品。在她的作品中,奥斯丁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她自己对美好爱情与婚姻的憧憬。奥斯丁的婚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她的思想也为之改变。特别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与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这种差别格外明显。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部小说,来探讨奥斯丁创作前后婚姻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初期小说开始勇敢跨越小说的爱情写作的"禁区",并随时代变迁呈现出差异性书写,从简单抽象的概念化走向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文将从封建观念与经济条件束缚同美好婚恋理想的磨合,城乡户籍制度规约下感情的两难选择,对古典式爱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与爱国主义情结融合以及以青年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宋话本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小说从封建文人手中解放出来,在思想内容上表现平民百姓的生活和情感;在艺术形式上采用通俗的语言,新颖的体制,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它是封建时代的人民文学。宋话本小说所反映的生活画面是相当广阔的,但最突出的,也是最成功的则是反映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这一类。在表现爱情婚姻主题的同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那些破坏别人爱情婚姻和家庭、压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4,(A0):15-16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伟大著作,小说中的四段婚姻基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小说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本文通过对这四段婚姻的详细分析,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小说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状态下英国的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以一种诙谐的方式,从青年们的爱情婚姻展开,描述了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方方面面,虽然言语平时,却真实再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初级阶段,封建保守思想仍给乡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不到大的社会矛盾,但仿佛看到了女性独有的细腻描绘的淑女与绅士之间的爱情婚姻图。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是英国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有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她最出色的作品。在作品中,她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英国乡绅阶层的生活。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小说中四对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探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看来,幸福的婚姻既要有理性的爱情作为基础,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乃毅 《考试周刊》2013,(41):13-14
本文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池莉所描写的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在池莉笔下,爱情、婚姻成了"失落的伊甸园",她要还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婚姻世界。小说中有关婚姻、爱情的平民意识,即是对有缺陷、很现实也很温馨的世俗婚姻的认同。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了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7.
奥斯丁一生创作了6部小说,这些小说的主题仅有一个,即婚姻与爱情.在她看来,婚姻与爱情紧密相联,惟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才是牢固的、永恒的.无论是用文学伦理学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还是用社会历史批评都可以对其小说进行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池莉八十年代末期的小说构建了中国式的以务实为价值取向的爱情婚姻模式,其中所蕴含的男女双方须担负起维护家庭的义务和责任是值得肯定的人文内涵.她九十年代的创作敏感的把握时代的脉动,揭示了社会的转型对婚姻爱情的冲击,但仍执着的是以传统的眼光去审视生活的裂变.  相似文献   

9.
王海的婚姻爱情系列小说,以女性为主体,但是在大家普遍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小说中的女性的情爱心理活动的时候,相应地"冷落"了小说中的男性。实际上,王海鸰的小说中的知识男性是非常有典型性的,王海鸰作品中的知识男性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也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她不仅描写了男性"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更多次关注了男性的ED问题以及面对爱情婚姻困境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0.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常被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誉为真正伟大的英国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描写乡绅家庭的婚姻和生活,关注家庭女性的爱情和幸福。简·奥斯汀对乡村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其作品语言朴实幽默的风格使英国小说日臻完美,她的小说是具有经典意义的小说代表。  相似文献   

12.
毕淑敏用小说诠释自己对爱的理解。她教给人们如何保持纯真的友谊和爱情,如何热爱他人和事业,如何为社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睦的家庭,幸福的婚姻,使毕淑敏心中充满爱。“文革”期间在阿里当兵的经历,使她和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没有留下太多的“文革”伤痕。毕淑敏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着社会人生,以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独特的写作方式,使她的小说成为文学界真善美的和谐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与其说孤独是陈染的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不如说是她有意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文本中所透露出的女性意识则是陈染逃避公众话语的手段。本文试图以陈染小说为解读对象.展示她所选择的孤独历程及这种选择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4.
吕雅清 《华章》2007,(12):244-244
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与女性问题密切相关的婚姻、爱情、家庭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其所特别关注的写作主题--关注女性问题、表现女性命运、反思女性群体的特定存在.本文重在阐述作家早中期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这一写作主题,流露出了作家鲜明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而分析爱玛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6.
奥斯丁虽终身未嫁,但婚姻却是她小说的主题。在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她发表了自己对婚姻的独到见解:理想的婚姻就是爱情、物质、道德、理智的混合体。单纯地为钱财或美丽而结婚是错误的,但不考虑经济状况也是错误的。这也可以说是她的爱情、婚姻模式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中期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的小说《呼啸山庄》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女主人翁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为现代女性的生活选择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一个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一她的小说通过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描写,初步探讨了悲剧在当下中国的存在形式。这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念,她把对悲剧的思考上升到形而上二的高度,把悲剧成因的探讨由外在因素指向主体,即悲剧是人性自身的趋向完美的必然性和人性缺憾的必然性的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小说始终透着苍凉,这主要源于她思想深处的悲观情绪。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她对人生的体察总是指向虚无,亲情、爱情被她撕去华美的外衣,现出内里的千疮百孔,让读者体味到一种彻骨的悲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