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该采用异化法抑或归化法,是译者在翻译时常见的问题。该文通过探讨小说片段与英语谚语的翻译方法,提出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使用异化法保留源语语言文化,加以归化法辅助调整译文,使受众更好理解源语作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源语文化有其独特的蕴涵意义,恰如其分地诠释蕴涵意义取决于语言的共性,译者的主体性及目的语文化的包容性。译者应利用异化法,归化法等多种翻译技巧尽可能忠实传达源语文化的蕴涵意义。  相似文献   

3.
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处理源语与译语文化差异时所使用的方法。翻译中有两种基本策略:归化和异化。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回目中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作者分析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涉及到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转换,更涉及到译者对两种文化的处理。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译法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译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译者在实践中应考虑到各种制约因素,结合翻译目的,灵活地运用异化、归化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祝道建 《考试周刊》2010,(27):31-32
文化语境顺应论对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英汉谚语互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语境,采取恰当的归化和异化策略,以及适量增补加注的翻译方法,译出源语谚语的内在涵义,更好地实现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陈敏 《考试周刊》2007,(44):46-47
翻译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互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到源语和目的语所处的不同的文化环境,进而选择翻译策略。有关归化与异化之争,翻译界由来已久。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异化翻译对于目的语语言及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源语与译语冲突下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行为下的源语与译语冲突是译者不可避免的困境;“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是缓和这种冲突的主要方法。在当今文化无限互通的大背景下,解决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冲突极其必要,因此科学有效的选择归化、异化策略,为我们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外来文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互译中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迎慧 《天中学刊》2007,22(5):73-74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互为补充的翻译策略,在文化色彩浓厚的英汉习语互译中,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语言能力要求同等重要.文章论述了如何根据英汉习语的特征合理选择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以较好地解决翻译中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文化矛盾.  相似文献   

10.
归化和异化是处理源语文化信息的两种翻译策略,它们各有优缺点,从文化传播角度来说,异化优于归化。在社交指示语的翻译中,一般应以异化为主,但在异化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可读性,甚至引起误解时,则选用归化。  相似文献   

11.
归化和异化的课题是当代翻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一般而言,翻译中文化的转换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两难选择,因而一篇译作也必然会出现归化或异化的倾向。本文着重探讨跨文化翻译当中的这两种翻译策略,并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翻译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翻译实践中,当涉及文化背景浓厚的文本时,归化与异化是译者经常采用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尝试采用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在翻译具体操作环节译者可以依据源语文本传播目的来决定采用归化或异化,从而达到"目的论"中所倡导的:翻译必须要确定其活动目的,实现预期功能在不同文化间的整体平移。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穿梭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不仅要达意,更要传情。达意在于语言层次,而传情深至文化层面。归化与异化作为处理文化信息的两种基本翻译策略,应辨证统一于整个翻译过程。在处理中西文化意象信息时,采取归化亦或异化,取决于译者的能动性选择,而最佳关联可以作为这种选择的一种依据与准则。我们认为归化和异化都各有道理,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不能绝对的摈弃任何一方。为了实现文本功能动态对等,在目的语中进行有效关联,本文主张使用归化策略;在遇到中西趋于融合的文化意象时则倾向于使用异化策略,既能保持源语文化的异质性,又能丰富目的语文化内容,加快文化融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异化翻译法是通过保留原文的某些成分有意地打破目的文化的规范,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其核心就是尽量传递原文中的"异质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异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原语文化的忠实和文本功能的实现、异化与归化的共生关系、模因传播的要求、英汉翻译语言特色的需要、读者需求的内在要求以及异化翻译的必然趋势等六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异化法的理据,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借用韦努蒂的"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汉礼貌称谓的英译,说明归化翻译策略与文化失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保留源语文化风貌,译者在"文化层面"上应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并要以忠实地向外国读者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上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纵观目的论视角下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少有针对人名翻译的开展研究。因此本文拟将以沈从文小说中的人名翻译为例,探讨目的论视域下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小说的人名翻译策略主要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想让源语文化“走出去”的译者一般采用异化的策略,同时采取音译法和直译法居多;而对源语文化抱有“请进来”目的的译者将采用归化策略,在翻译方法上倾向于意译法及音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7.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组——以《绯闻女孩》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影视翻译作为一座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意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可以较好地处理影视台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组。在影视翻译中,译者有责任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运用归化或者异化,抑或两者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既帮助观众理解源语文化意象,又丰富译入语语言。《绯闻女孩》的不同台词翻译,较合理地处理影视作品中的文化意象,使译入语观众与源语观众的心理接受达到一种和谐美。  相似文献   

19.
从思维、连贯、信息的角度考虑英语长句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翻译英语长句时,译者不应该仅仅考虑英汉语的思维、句法特点,还应该考虑连贯、信息的因素,综合运用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使译文篇章连贯,再现源语的信息状况。  相似文献   

20.
归化和异化在文学翻译中常为讨论的焦点。归化和异化哪种策略更能体现"忠实"准则也一度引发争论。通过对贾平凹作品《浮躁》英译本Turbulence中运用归化与异化的实例分析,可归纳出,在运用归化时,不能使目的语读者感到源语中也有具目的语文化特点的东西;运用异化时,更不能不顾目的语读者是否了解源语文化,只为保留原文的信息和风格而使译本背离受众。将归化与异化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辩证连续体关系,才能忠实于原著并尽可能发挥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