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气量     
汉代的两位名将韩信和李广,都统领过千军万马,战功显赫,但两人的气量却大相径庭。 韩信年轻时,曾遭到市井恶棍的当众羞辱,被逼着钻裤裆。胯下之辱,常人难忍,但韩信忍了。后来韩信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被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当年羞辱他的恶棍该吓得屁滚尿流了。但韩信并未秋后算账,而是“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以为楚中尉”。非但不杀,还封了小官。此举充分显示了韩信的雅量。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中《淮阴侯列传》记载了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兵多少?”韩信回答:“陛下能领兵十万。”“那你呢?”“我是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那你为何被我所擒?”“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将将的缘故。”这段话揭示了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刘邦的“将将”艺术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以礼仪尊下 刘邦曾采纳萧何的建议,以“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的庄严礼节拜有“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韩信为此感激涕零,为刘邦建立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一校之长,为何不能…  相似文献   

3.
《韩信画兵》的故事,传说的是汉高祖刘邦想试一试韩信的才华,拿出一张五寸见方的白纸,要韩信在上面画兵。刘邦许诺:“画多少兵,就带多少兵。”结果,刘邦看了韩信交的画后深感佩服,把兵权全交给了韩信。原来,韩信在纸上只画了一座城楼,城门口战马刚露出头,一面“帅”字旗斜出。画中虽没有一兵一卒,却可从画面想象到千军万马。韩信运用想象解决了难题。其实,想象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思考方法,合理的想象可使难题巧解。[例]有两个无盖长方体水箱,甲水箱内有水,乙水箱空着。从内侧量,甲水箱长40厘米,宽30厘米,水深5厘米;…  相似文献   

4.
从“高祖将将”说起孙崇标汉高祖刘邦宴请众将。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韩信站起身来,自我夸耀道:"我韩信能将兵百万,诸位谁能相比?"刘邦听后,心中十分不悦,于是反驳道:"我虽不能将兵,却能将将,以将将兵,何止百万?"韩信羞愧不己。刘邦以"将将"为手段...  相似文献   

5.
思维体操     
1.智力题韩信画兵你知道韩信点兵的故事吧。下面给你讲一个传说中的韩信画兵的故事。就在韩信到刘邦身边不久,刘邦想试试韩信的智谋,他就拿出一块小小的布帛(bó),对韩信说:给你一天的时间,请你在上面尽量画上士兵,你能画多少兵,我就让你带多少兵。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习》2007,(12):36-36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  相似文献   

7.
韩信用兵如神,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被斩于长乐钟室,令人千古叹惋.多数人认为这是封建统治者“兔死狗烹”的政治阴谋,笔者认为韩信之死固然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原因当在韩信自身.本文试从其性格特征和人格缺陷来探讨其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8.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因为韩信所言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他,并将他推荐给刘邦,但韩信并未得到刘邦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决定中途离去,萧何发现后将其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  相似文献   

9.
侥幸的韩信     
<正>韩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战将,可以说刘邦的汉家天下有一半是他打来的。韩信对于刘邦的重要性,司马迁在《史记》里有很细致的叙述。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千古名将,却差一点被埋没在历史当中,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过客。韩信的侥幸在于,他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遇到了三个愿意死命帮助他的关键人物。而这三个关键人物,缺少了哪一个,他韩信就是  相似文献   

10.
秦朝末年,项羽、刘邦起兵,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项羽兵盛势众,自封为西楚霸王。他视刘邦为眼中钉,便把他分封在汉中(今陕西汉中一带)。汉中道路闭塞,土地贫瘠,难有作为。汉王刘邦入汉时,半路上不少将领溜走了,此时任管理粮饷职官的韩信也不告而别,去另投门路了。国相萧何深知韩信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曾几次向刘邦推荐过,但未引起刘邦重视。萧何听说韩信逃了,来不及禀报汉王,便连夜追赶。有人不知真相,报告汉王,说萧何也逃了。汉王大惊失色,第二天,萧何回来了,汉王责骂他:“你为什么要逃走?”萧何说他是去追逃跑的韩信。汉王既恼火又奇怪:“一路上逃跑了那么多人,你不去追别人却唯独追小小的韩信,这不分明是骗人吗!”萧何在汉王面前再一次称赞韩信,说汉王如果要成大业,要击败项羽,非重用韩信不可。汉王沉思良久,答应任命韩信为将军。萧何说:“让  相似文献   

11.
在楚汉争雄中有位“与汉汉重,为楚楚安”的关键人物,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这位身怀旷代奇才而又功盖天下的开国元勋,在公元前196年,厄运降临,终以“谋反”大罪被惨杀于长乐宫,留下了令人难解的千古之迷。对韩信的被诛,历来的史家们虽有异议,但多数人认为,韩信企图谋反,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等都持这一看法。当代秦汉史专家林剑鸣先生也持此说。在他的专著“秦汉史”中以“韩信谋反论”铺叙了这一段史实。  相似文献   

12.
秦亡之际,“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然而,经过四年多的楚汉战争,兵寡力弱的刘邦居然战胜了“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的盖世英雄项羽,成为一代开国帝王。原因何在?刘邦曾自我总结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我们认为,善于用人确实是刘邦取胜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对刘、项的用人得失作一番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楚汉相争成败之因。一、唯才是举和苛礼唯亲的用人原则在选人用人标准上,是尚礼行,还是赏功能;是唯贤,还是唯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用人原则。楚汉相争中,在用人原则上,  相似文献   

13.
胸襟     
对于落魄(pò)时侮辱自己的人,李广杀了他,韩安国一笑了之,韩信却将他留在手下任职,谁的境界更高呢?李广杀了那个霸陵尉,可见李广心胸狭窄;韩安国不计前嫌,足见他的心胸比较宽广;韩信的境界则更高,他能将昔日侮辱自己的人为自己服务,不愧为汉初第一名将。  相似文献   

14.
韩信是太史公在<史记>中塑造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悲剧英雄形象.他在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单纯的人,一直追寻着一种自由无碍的境界.他洞察世事,因为厚重而明净单纯.但同时韩信又是幼稚的,看不透政治上的阴谋权奸.韩信少时与人群格格不入,表面上的懦弱元行却更彰显出天性中的高傲自信.刘邦无奈之下的选择给韩信提供的一个展才华的机会,在战争中,韩信展现了全部的生命激情与活力,达到了精神上最自由的高度.他单纯地享受着这种自由,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刘邦早就认定的谋反者.面对一次次莫须有的打击与陷害,韩信为了保全自由步步退让,最后事实上已经失落了他真正追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  相似文献   

16.
韩信死因析     
韩信以其赫赫战绩,为建立刘汉皇朝立下了殊勋,从而跻身于西汉皇朝开国元勋的行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韩信之功曾作过这样的概括:“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而,韩信的结局是悲惨的,以“谋反”之罪而被诛。 韩信之死,扑朔迷离,真相难辨,杀“叛徒”乎?杀功臣乎?历史真啻安在?要想  相似文献   

17.
萧何、张良、韩信被并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过程中都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后来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山林。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其间也有一些波折,但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这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是极为少见的。  相似文献   

18.
左右手     
萧何与刘邦同乡,刘邦非常信任、倚重他。后来,韩信投奔了刘邦,刘邦只让他做了一名管粮的小官。萧何与韩信交谈过,知道他有奇才。刘邦的军队到南郑时,手下很多人都逃跑了,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也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西汉王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位兴汉功臣被刘邦、吕后诬以谋反罪而杀害,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刘氏皇权安全的需要,也与韩信本人不懂政治,忽略皇权之下高层政治的游戏规则有关。  相似文献   

20.
韩信画兵马     
传说汉高祖刘邦要重用韩信时,曾问帏信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多多益善。汉高祖刘邦就让韩信画兵马,并说能画出多少就给他多少。封多大的官。韩信想了想,便画了一个大开的城门,城门口斜着挑出一杆大“帅”字旗。刘邦看后很高兴,就封韩信做了大元帅。韩信的画妙在含蓄,以少许的笔墨,创造出意蕴丰富的意境,从而表现出凭借语言字难以述说详尽的内容。占往今来,像这样蕴含丰富、妙在含蓄的艺苑趣闻还很多。请做下面学鉴赏趣题,学习审题炼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