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阅读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试题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知道,议论文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都特别重视考查考生议论文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之所以出现这种命题格局,完全没有理由否认是新课改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波,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那么近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议论文阅读部分试题呈现出哪些特点呢?本文想结合2004、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谈一谈试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阅读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试题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记叙文阅读部分试题,我们发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之所以出现这种命题格局,完全没有理由否认是新课改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波,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那么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的记叙文阅读部分试题呈现出哪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1999年的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在学习七个试点单位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贯彻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即:“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性质与要求,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利于改进中学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有利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模式,建立语文学科的科学评价体系”,体现了“积极稳妥改革,全面考查能力”的特点。 一、简化试卷结构,调整试题的分值 1999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结构更加简约,只包括三部分,即语文知识、阅读和写…  相似文献   

4.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许多科技作品的阅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由此可见,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2000年3月13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试卷结构应简约、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处理好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试题量要适当,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出偏题、怪题和计算、证明繁琐或人为编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至今,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均涉及到了对联。这类试题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构建比较开放的答题环境的同时,能使考生个性化地展示语文素养。试题大多出现在第一版块"积累与运用"部分,与古诗文的默写考查放在一起。也有结合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个别情况。这些试题均是给定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7.
一份语文试卷的优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现代文阅读选材的精当与否,以及作文题目设计的合理与否。200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稳中有变,特色鲜明。现代文阅读选材贴近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西部大开发和建党80周年是我们生活中的两件大事。以往的试卷很少直面社会热点,即使涉猎,不是材料可读性不强,就是试题在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上缺乏力度。2001年的试卷在文、道的完美结合上迈出了十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仿写题是近年来在中考试卷中大量涌现并占有较重要地位的热门试题,它既能考查考生理解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仿写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000年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并对试卷的结构、题型的设置及难度的控制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试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知道,议论文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都特别重视考查考生议论文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之所以出现这种命题格局,完全没有理由否认是新课改所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波,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那么,近年来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包括2001年中考在内的语文试题在许多方面变革力度较大,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好评。2001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共三大项22道题,满分为120分。第一大项考查的是语言的积累与应用,共5道题,24分。第二大项考查的是阅读理解及分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阅读与分析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考查的热点。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阅读试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考卷上的记叙文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呢?本文想结合2004年、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记叙文阅读试题的特点谈一谈拙见。首先,就选择的记叙文材料而言,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注重情感体验、价值取向和人文内涵近两年来绝大多数地区试卷中的记叙文选择了文质兼美的文章,广大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教育。这些阅读材料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其中,有的提倡解放思想,更新…  相似文献   

13.
孟祥森 《学语文》2004,(3):6-26
所谓读写结合题,指的是包含有考查阅读与写作两方面能力的试题,它已成为中考试题中的一个亮点。下面结合近两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例析几种常见的读写结合题型,以期对中考命题趋势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值得记忆和书写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披览2008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一种以传递时事热点、焦点为题材的图片解读题闪亮登场。这类试题具有直观性、时代性、综合性等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解读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继2000年加试历史学科,推出了文(政治、历史)、理(物理、化学)综合试卷后,我省2001年中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使试题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文科综合试卷中,不论是史、政单科还是综合部分,试题的综合性和能力考查的力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了做好2002年的中考准备工作,本文将就文科综合试题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应对的办法,结合2000年和2001年的中考试题试予以阐述,并对2002年中考的文综部分予以展望,以期为初三复习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命题者大多选择了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文质兼美的现代文来考查学生的归纳、理解、分析与表达等能力。怎样让考生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中用最少的时间获得高分甚至满分呢?笔者仔细分析近几年全国部分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发现绝大多数试卷是按照"整体一局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天津中考化学试题在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计算能力.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高难度题.题型、题量与2008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题基本保持一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各省市的中考语言试题中,阅读分析类试题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类题能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水平,因为它既涉及到宇、词、句等基础知识,又能考查考生分析、概括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考生在做题时,总觉得无从思考,难以下笔,致使得分率偏低,但是,如果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注重阅读的训练,还是可以迎刃而解,化难为易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武汉市中考语文卷坚持"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运用,取材课外"的命题原则,不回避热点,兼顾教材,人文色彩浓厚,表现出鲜明的导向功能. 一、试卷亮点 1.恢复Ⅰ、Ⅱ卷,试题向高考靠拢 从2010年起,武汉市中考语文试题恢复了Ⅰ、Ⅱ卷,试卷满分为120分.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努力贴近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的形式.2012年武汉中考语文试卷,第Ⅰ卷为选择题,包含"基础知识"、"阅读"等10道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含"阅读"、"语言运用"与"写作"等.第Ⅱ卷采用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写作题等多种题型,灵活多样,多方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试题各部分比重基本不变: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约占20%,阅读约占40%,写作约占40%.难度系数为0.65左右.  相似文献   

20.
石小兵 《教学随笔》2014,(10):11-13
浏览201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其中对文言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局面,更好地检测考生文言文阅读的迁移延伸能力和拓展探究能力。下面结合今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