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安康市汉调二黄研究院改编的大戏《五女拜寿》,对父亲落难、女儿忘恩这一经典主题进行了新的处理,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心理,上演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汉调二黄"版《五女拜寿》在唱词的设置上删减了很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台词,使故事更加紧凑,但同时也导致了人物形象不鲜明、故事叙述逻辑受损等问题。"汉调二黄"版《五女拜寿》在主题处理和唱词设置上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中国戏曲创作和表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声告白》作为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跨种族结合的家庭在美国社会的艰难融合。文章通过运用解构主义批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小说中实际上被颠覆的传统婚姻伦理关系、亲子伦理关系和对"美国梦"的祛魅,以求得出对文本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儿女英雄传》为例,从“父亲的地位”和“礼的的地位”两个角度阐述中国儒家伦理影响下的家庭结构。“父亲”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化背景的传统家庭中,除了高高在上的地位的体现,其意义还体现在家庭的继承关系上,包括生殖意义上的继承关系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继承关系。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中纳妾、婚礼仪式等的分析,阐明儒家伦理中的“礼教”观念和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大众文化山理。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作家安妮·普鲁的小说《船讯》蕴含了丰富的家庭伦理内涵。作家通过主人公重建家庭的经历在小说中完成了家庭价值观的建构。小说描写了一个其貌不扬、才智平庸的中年男人奎尔如何重获新生,探讨了家庭成员的归属感以及家庭关系对个人的影响问题,肯定了家庭传统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作为个人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真挚的家庭亲情、对家庭历史的正确认知可以愈合一个人过去的伤痛,使其得到救赎、重生,从而得以追求人伦之乐。  相似文献   

5.
传统家庭伦理道德对人们思想观念具有深刻的负面影响。巴金小说《寒夜》中汪文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严重"异化":母子不像母子、夫妻不像夫妻、祖孙不像祖孙,这种错位的家庭伦理关系加速了汪文宣家庭的瓦解。  相似文献   

6.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的名著,也是一部为人处世的百科全书。《颜氏家训》中所包含的家庭伦理思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协调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为内容,以维护家庭稳定为目的,是对儒家传统人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颜氏家训》中的家庭伦理思想,能为当代家庭伦理文化的构建提供多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紫颜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文章从伦理身份缺失,伦理意识觉醒和伦理环境压迫这三方面讨论了美国南方黑人女性被剥夺了最基本的为人子女、母亲以及妻子的伦理身份;失去了正常伦理属性家庭关系里本应享受的父母之爱与两性之爱。文章认为:《紫颜色》充分体现了黑人女作家沃克一贯主张的伦理诉求:即广大黑人女性只有通过自己的奋发自为,解除父权社会下"男尊女卑"观念的精神枷锁,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醒世姻缘传》中,西周生对当时儒家家庭伦理崩塌的现状深感忧虑,试图匡扶传统的家庭伦理观,但他饱含夸赞之情塑造的几位正面女性形象,却有力反衬出当时的男性群体已经不堪为天的现实,在客观上表达了传统家庭伦理的不合理之处与其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淘金记》《困兽记》与《还乡记》通称"三记",是沙汀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收获。既有的"三记"研究,侧重于人物形象刻画、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其实,沙汀这"三记",在客观上呈现出了1940年代川西北农村地区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对父子伦理、婆媳伦理、兄弟伦理、夫妻伦理的分析,文章认为,沙汀在"三记"中既有对旧时代影响下不合理的父子伦理、夫妻伦理的批判,也有对新时代的婚姻伦理、朋友伦理的肯定,还有对旧时代背景下婆媳伦理的深沉思考。沙汀对家庭伦理的强调,真实地反映了1940年代中人性的复杂,真切地体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知名女作家玛丽莲·罗宾逊的第三部小说《家园》,取材圣经中的浪子回头故事,通过描写家庭关系与伦理意识,再现流浪与回归、信仰与救赎、传统与现代等主题。《家园》中三位主要人物杰克、鲍顿和格罗瑞的伦理身份彰显各自的身份特征,阐释伦理身份的形成与定位有助于进一步解读作品,揭示作者对人性、理性、伦理等主题的人文理解与文学思考,呼应文学作品伦理教诲功能的文学伦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袁氏世范》在中国家训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含丰富的家庭伦理教化和社会教化思想,尤其在阐述主要家庭成员问的伦理关系,以及居处治家、持家兴业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等方面均有精辟的论述,它将中国古代家庭伦理教化和训俗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袁氏世范》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对当今的家庭教育及社会道德教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卡勒德·胡赛尼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凭借《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和巨大的声誉。《群山回唱》是他阿富汗系列的第三部小说,小说讲述了几个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探讨了阿富汗家庭中父母与儿女之间、夫妻之间及兄弟姐妹等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受战争、贫困影响而产生的家庭伦理困境。本文通过剖析小说中包含的家庭伦理关系对胡赛尼产生的深刻反思,揭露在战争的大背景下,道德与伦理遭到极端利己主义的摧毁,以表达他关于人道主义伦理的迫切诉求。  相似文献   

14.
"孝"思想在《论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孔子"仁""爱"思想的重要表现和基础。学习、理解和灵活运用《论语》中关于"孝"思想的论述,对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继而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论语》中"孝"思想所反映的家庭伦理内涵入手,探究传统的"孝道"与当代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契合点,为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两创"提供可行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情人>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从兄妹关系,母女关系和两性关系三个方面出发,阐释了<情人>中人物的基本伦理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玛格丽特·杜拉斯在<情人>中体现的对传统伦理格局的反叛,追求以"爱"为中心的新型家庭伦理观念和崇尚人的生命本体欲望和两性平等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汲取儒家传统伦理精华,发扬家庭孝道伦理;确立新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网络热词"女汉子"现象引发人们对现代女性性别角色的新关注和新思考。基于"女汉子"一词的历史缘由和社会内涵,分析了传统男权社会束缚和新时代男权观念等对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汉子"人格建构的影响。然后从家庭和社会职场伦理引导入手,就实现女性主体的自主构建,扬弃传统伦理的禁锢;消除传统男权意识的束缚,重构家庭美德伦理;建立社会伦理的支持系统等三个方面为新时代女性人格特质建构获得突破口和新视角,为两性平等提供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是巴金早期从事家庭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巴金在其早期家庭小说题材中,以早期接受的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对不符合人道主义合理内核的封建家庭旧伦理关系进行了强烈地谴责和批判,同时也对符合人道主义理念的家庭新伦理关系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讴歌和礼赞。还对实现人道主义家庭新伦理关系进行了探索。这种思考和探索,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家庭伦理文化,构建和谐家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伦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规范着农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农村家庭关系和谐与社会关系健康存续的支撑和保障。传统农村社会中家庭伦理主要是父子、夫妇、兄弟等“三伦”。这三伦因农村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辩证对待传统家庭伦理与道德理性积极调控相辅相成,应成为现代农村家庭伦理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东海 《幼儿教育》2008,(11):6-8
专家小名片李桂梅,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原理和家庭伦理,出版《家庭文化概论》、《乐在天伦——家庭道德新探》、《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等著作,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独立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曾被湖南省教育工会授予"芙蓉百岗明星"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