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向游客传递旅游文化信息,还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外宣翻译模式,有助于译者寻求适当的翻译策略,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富含地域文化的旅游景点名称和导游词兼具身份识别性和文化性,其文本翻译通常涉及旅游信息的处理和文化因素的翻译,通过对景点名称的文化蕴涵及其来源的分析与翻译,游客能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悠久历史,起到文化外宣和文化传播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富含地域文化的衢州旅游景点的错译分析,探讨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文本的翻译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认为翻译应该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旅游翻译的应用性决定了旅游文本以信息功能为主,感染功能为次。文章通过对长沙市部分旅游景点误译的举例分析,认为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应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龙江旅游外宣品汉英翻译的重要性,深入探讨旅游外宣品的汉英翻译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外宣翻译工作的建议。黑龙江具备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好对外宣传是龙江旅游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旅游外宣品在对外宣传形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介绍旅游景点、开拓旅游市场、提升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手段。旅游外宣品的汉英翻译工作要求翻译人员的译文不仅要准确反映出旅游景点的特色,还要让外国游客看得懂。翻译人员要针对翻译中常见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提高自身翻译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外宣品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外宣翻译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时效性,其核心功能是交际,强调信息的传递。通过分析外宣翻译的政治题材,旅游景点的对外推广、推销,中华美食译介方面的实例,结合其他学者的理论分析,综合呈现操作性强、具有普遍性的翻译策略机制,并尝试性地探讨文本内因素和外因素对译文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外宣资料是景点信息的浓缩,在对外展现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外宣资料外文翻译是旅游对外推广的重要环节。笔者在走访调查并分析了潮州景点外宣资料翻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汉日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两种文化的差异,归纳景点的特点和功能及其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推荐最利于传播地方文化的译法,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以期丰富景点外宣资料日文翻译的研究,从而提升旅游景点形象,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类型和功能的分析,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旅游文本功能、翻译的目的和目的语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分析能帮助译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鹏 《华章》2013,(3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试图在推进我国外宣翻译研究、促进对外文化传播上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结合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翻译实例进行探析,阐述译者应在英译过程中进行"多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以此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提高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胡晓姣 《海外英语》2014,(10):151-153
旅游经济之发展,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登旅游外宣部分英译本中存在的失误实际系脱离目的论指导所造成。旅游外宣文本翻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发挥译者之主体性,通过译者的自觉适应和选择,合理选用妥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我国近现代的翻译理论谈起,回顾了我国有代表性的翻译家的翻译理论,阐述了对翻译的理解、翻译的标准和对译者的要求,并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误译做了深入浅出的评议。  相似文献   

12.
“直译”、“意译”是英汉翻译中的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翻译中也各有所长。本文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特点,阐述了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相应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应注意的环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实际教学过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比较单一、片面,缺乏横向的、纵向的联系。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抓好应注意的环节,才能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佛经翻译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国翻译理论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阶段、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的西学翻译,以及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后掀起的第四次翻译高潮。经过无数前辈翻译家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详细地分析论述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翻译教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针对目前我国翻译现状,提出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教学设想和原则。即翻译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被动翻译能力的培养和积极翻译能力的培养;教学必须遵循真实原则、交际原则、透明原则和充分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语用翻译原理对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有重要启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既注重教授语言本身的知识,又注重教授语用知识才能更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思想,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理解度。两者侧重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文章以《桃花源记》各知名翻译家的不同英译本作为比较,以林语堂的译文作为切入点,用翻译批判的视角说明在语义翻译为主导的文学作品翻译背景下引入交际翻译可以避免因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阅读困难,大大改善译文的翻译质量。两种翻译方式互为补充是文学翻译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托马斯·胡德(ThomasHood)的《缝衣曲》(SongoftheShirt)在近代中国的三个译本作比较分析,可以勾画出近代英诗汉译的变化轨迹。从翻译目的来看,马君武强调“新文明之输入”、胡适“不作无关世道之文章”,而刘半农则关注原诗“刻画贫女心理之周至”,体现了近代译者从注重原文社会效果到原文艺术特色的变化;而从翻译方法来看,“豪杰译”到“直译”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译者对原作的逐渐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