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震墙广泛用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2001规范规定的7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除框架结构外,其余6种结构体系均与剪力墙有关,所以有必要重点对剪力墙结构作一个重点研究。在受力方面,因为剪力墙的刚度大,容易满足小震作用下结构尤其是高层结构的位移限值。在地震作用下,其变形小,破坏程度低,可以设计成延性抗震墙,大震时通过连梁和墙肢底部的塑性铰范围内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在与其他结构共同工作的同时,能吸收大部分的能量,降低其他结构的抗震要求,在设防较高的地区优点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曾建宁 《今日科苑》2009,(16):30-30
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以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方法,以预期的结构位移反应为设计目标,从而实现结构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预期的性能要求。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从而经济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以一个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来研究异形柱框架—薄壁墙复合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通过与普通框架结构在小震、中震作用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分析了各个结构的整体指标,如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最大位移等基本指标。研究表明:在小震作用下,异形柱框架—薄壁墙复合结构体系相对于普通框架结构,受力比较合理,结构安全等级较高。在中震作用下,按中震不屈服方法设计时,此结构体系刚度相对较大;在中震弹性设计中,二者均不能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钢板剪力墙(SPSW)框架结构和纯钢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对比实验,得出了两种结构在相同地震效应下动力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地震波作用下,SPSW对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均有明显提高。SPSW墙面积占用率约为5.24%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刚度提高值约为13.39%~31.54%,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刚度提高值约为13.81%~31.79%。综合分析表明,SPSW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特性,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起到良好的贡献作用,为多层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传统结构抗震主要是从结构抗震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利用结构本身的材料强度来耗散地震能量,耗材量大,不经济。通过引入一种控制系统,给建筑物提供一种外加力来抵消地震能量,从结构控制理论出发,设计一种控制器,达到对地震的有效抑制作用,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6.
结构物的抗震设计要求通过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的采用来实现,但由于地震动的随机性.加之结构物的动力特征、所在场地、材料及结构内力的不确定性,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很难准确预测。因此,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进行结构物抗震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7.
框架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实质就是延性,延性的提高可以增加结构抗震能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分析了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以及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结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未经抗震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其底层的纵横墙数量较少且平面布置不对称,而上部砖房则纵横墙的间距较密,上部砖房的侧移刚度较底层大得多,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底层的抗侧力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相对于第二层薄弱,结构将在底层率先屈服、进入弹塑性状态,井将产生变形集中的现象。底层的率先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强烈地震震害表明,这类房屋的地震震害较为普遍,未经抗震设防的这类房屋的震害特点是:1,震害多数发生在底层,表现为“上轻下重”;2,底层的震害规律是:底层的墙体比框架柱重,框架柱又比梁重;3,房屋上部几层…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本文分析了延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设计中的要点及其意义,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频率高,强度大且分布范围广。地震往往导致很多公路桥梁发生大规模的损坏,给抗震救灾带来巨大的困难。尤其是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得桥梁设计工作者对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及通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桥梁震后检测加固的必要性,震后公路桥梁快速检测与评估技术,提出了各种抗震加固方法,以尽快提高我国桥梁抗震加固的技术水平,确保公路工程各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PBSD)是新一代结构抗震方法,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对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地震水准、结构性能水平及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基于性能的能量分析方法的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张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02-202,15
介绍了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能量分析方法,建立了能量方程,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隔震加固法,即在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变形汇集于隔震层上,阻碍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防止原结构地震反应,增强建筑物自身的抗震安全度。该法,需要在结构物的某处设置必要的耗能器或是构件,耗散部分地震输入能量,抑制结构产生的地震反应,使建筑物拥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近隔减震加固技术原理,探讨了既有建筑加固中该如何选择和运用隔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机理,本文通过PFC2D(Particle Flow Code, PFC)颗粒流软件建立一个三层两跨砌体模型,输入地面震动波,模拟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模型参数,使用PFC2D软件可以较好地模拟砌体倒塌的全过程。通过对模型的裂纹分布、应力应变及位移等进行分析,较好地反映出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构件开裂、失效、局部倒塌到整体倒塌的全过程。可以定性了解砌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薄弱部位:边缘墙破坏更严重,底层墙体比上层严重,砌体房屋门窗洞口四角处更易发生破坏。PFC2D颗粒流软件有计算速度快和易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优点,应用范围广泛。使用该软件并将其应用于建筑物的动态灾变过程研究,能够找出结构的易损部位,方便设计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高其抗震性能,也能为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洋 《金秋科苑》2008,(8):194-194
剪力墙广泛应用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除框架结构外,其余如抗震墙结构、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均与剪力墙有关,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应对剪力墙结构的有关问题有所了解,以合理的进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剪力墙广泛应用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除框架结构外,其余如抗震墙结构、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均与剪力墙有关,所以在设计工作中应对剪力墙结构的有关问题有所了解,以合理的进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砖混结构以粘土砖和砂浆构筑而成的墙、柱为主要受力构件的脆性结构,其抗拉和抗剪能力较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文章阐述了砖混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抗震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为抵御地震破坏作用,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按照抗震要求设置构造柱可以增强砌体结构抗震能力,其与圈梁(现浇板板边加筋)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对墙体产生约束作用,在遭遇强烈地震时,不至于突然倒塌,以满足抗震设防三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其中构造柱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震对建筑物或工程设施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场地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场地和地基在地震时起着传播地震波和支承上部结构的双重作用,因此,建设场地和地基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地面振动作用是通过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震验算和采取措施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20.
卢翀翔 《科技风》2011,(15):194-195
地震对于房屋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与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基本要求,并从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两方面介绍如何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