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读     
<正>我给自己专门定了两把尺子:一把尺子专门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专门量自己的不足。不久前,于漪老师在一次演讲中分享自己"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感受与心得。她特别提到,做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要对自己的缺陷、不足乃至错误有清醒的认  相似文献   

2.
上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那一课,我让学生背诵最后一段:"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我问:"这句话里的‘长处’怎么理解?"王良镜说:"就是一个人的优点。"黄兴镇说:"和它意思相反的是‘短处’!"  相似文献   

3.
成旭梅 《师道》2010,(10):33-34
一节课,与其说是“上”出来的,不如说是反思出来的。于漪老师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一个富于勤勉精神的教师如果缺乏反思,他也许成为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于漪,1929年生,浙江镇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特级教师。著有《于漪文集》。50年来我一直追求的就是德才识能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格的力量。几十年来我追求教师人格的力量,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自我认识清醒地认识我自己,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很难,所以才可贵。我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我的教育教学经验说到底,…  相似文献   

5.
老师叫我们做一件有趣的事情: 量量身上的长度。 我先用我的一把厘米尺子去量同桌李恒昀的双臂长度, 李恒昀伸出双臂让我量。我用尺子从他的左手顶端一直量到右手的顶端, 因为厘米尺子短, 我只得一段一段地量过去, 15段, 量了我用算术一算, 乘以7, 15 结果是105厘米。 我再用尺子来量李恒昀从头到脚的长度。量了7段多一点点, 结果是107厘米。 我想, 李恒昀人的长度应该比他的双臂长度长很多。 我觉得自己量错了, 就重新量了一遍。结果还是没错。我发现, 人的身…  相似文献   

6.
不掉的魔尺     
星期天的傍晚,夕阳西坠,表姐一边看电视,一边摆弄着一把尺子。表姐把尺子架在手上,两个手指慢慢合拢。我觉得奇怪,于是跑过去,想看个究竟。出人意料的是,尺子竟然自己保持平衡不掉下来。我惊讶地叫起来:“啊!”,表姐抬起头神秘地对我说:“你不知道吧,我在演示‘不掉的魔尺’这个实验,你也来试试?”我坐在沙发上,按照姐姐说的做了一遍。咦!乖乖,确实没有掉下来。我只移动一只手,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听一个老师讲了一节很有趣的自然课:一颗小小的花生,让孩子用眼睛细细地看,用尺子轻轻地量,然后再在纸上画一画,和别人的比一比.一系列观察之后,把花生集中到一个盘子里打乱,再让学生认出自己的花生来,结果每个孩子都认出了自己的花生,捧在手心里像捧着宝贝一般.我听得两眼放光,这不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与情感体验作文的素材吗?  相似文献   

8.
[题目设计] 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让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这位少年牢记智者的话,终于成为自己愉快也给别人愉快的人。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师大的博导谢维和副校长曾说过,"作为老师,头脑中应该多有几把评价学生(评价人才)的‘尺子’或者说‘标准’,只要善于用不同尺子衡量学生,就会有更多人才出现,假如只有一把尺子衡量学生,那就只有少数优秀人才"。这句话表明: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是淡化了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  相似文献   

10.
于溟慧 《江西教育》2006,(11):16-18
主持人: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永远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漪老师说:“她有两把尺子,一把量别人的长处,一把量自己的不足。”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赖于教师的反思,遗憾是不是更应该成为反思的抓手呢?  相似文献   

11.
一、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师:(课件出示下图)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生1:下面那把尺子比上面那把多了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生2:上面那把只有厘米刻度,下面那把有厘米刻度也有毫米刻度。师:真厉害!知道那一小格一小格是毫米。师:如果有一个螺丝,我们要量出它的长度,你认为用哪把尺子量合适?为什么?生:用第二把尺子量合适。因为第二把尺子有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师:你的意思是用第二把尺子才能把螺丝量准确,是吗?生:嗯。师:为什么不选第一把尺子呢?生1:因为第一把尺子只有厘米,不能把螺丝量准确。生2:因为第二把尺子有毫…  相似文献   

12.
徐春浩 《教育》2013,(14):35-36
他们,在测绘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以自己10年的艰辛努力和不懈探索"给地球照了个像",被誉为"‘把地球搬回家’的人""为地球做尺子的人""用数字信息拥抱美丽‘中国梦’的人"。他们,创造了测绘界的奇迹,打破了我国航空测量仪器及数据处理领域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改写了中国航空摄影测量长期采用胶片的历史,推动了  相似文献   

13.
一、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师:(课件出示下图)这两把尺子有什么不同?0厘米12345670厘米1234567生1:下面那把尺子比上面那把多了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生2:上面那把只有厘米刻度,下面那把有厘米刻度也有毫米刻度。师:真厉害!知道那一小格一小格是毫米。师:如果有一个螺丝,我们要量出它的长度,你认为用哪把尺子量合适?为什么?生:用第二把尺子量合适。因为第二把尺子有一小格一小格的图示。师:你的意思是用第二把尺子才能把螺丝量准确,是吗?生:嗯。师:为什么不选第一把尺子呢?生1:因为第一把尺子只有厘米,不能把螺丝量准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激励学生,首先要把握好评价标准。传统评价的‘尺子’过于强调横向比较,分出你高我低,这当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换一个思维角度,把‘尺子’竖起来看学生,则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福建晋江一中陈燎原校长的观点。在福建晋江一中,这把“竖起来的尺子”就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这把“尺子”给了学生自信,给了学生成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集体点评"、"单独点评"、"组内互评"等各种形式的"年终点评"在岁末"粉墨登场"了。年终点评要做到名副其实,必须将发展视作惟一标尺,公开、公正、公平地用这把尺子量一量他人,也量一量自己,才会真正发挥出"鉴往知得失"、"评后生自信"的激励价值。可实际工作中,许多年终点评活动却总习惯于忽略发展这把尺子,任由各种点评  相似文献   

16.
有一则“分苹果”的故事 ,颇耐人寻味。故事是这样的 :“甲乙两人分吃苹果。甲捷足先登 ,拿走了大的。乙甚为不快 ,责怪甲说 :‘你怎么这么自私?’甲反问道 :‘要是你先拿 ,你要哪一个呢?’乙答 :‘我先拿小的那个。’甲道 :‘如此说来 ,我的拿法是完全符合你的愿望的。’”其实 ,就整个社会来说 ,每个人既是他自己 ,又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当“先人后己”的原则应用于他自己时 ,他应该后于别人 ,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 ;可是当同一个原则应用于别人时 ,他又成了别人 ,他的利益又应先于别人(另一个自己)得到考虑。这样同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究…  相似文献   

17.
吃亏     
在苏州工作时,我曾把儿子接到身边。恰好一同事的孩子也去了那儿。两个都是男孩,我的儿子比那个大两天,可他长得壮实,个头也高不少。 我一向要求儿子不能欺负别人,尤其是比他小的或是女孩子。所以这个长弟弟两天的哥哥见那孩子又瘦又矮,自然处处礼让。不久有好心的同事对我说:“你家孩子太老实了,长大了还不受欺负?你看人家——简直就是个‘战争贩子’,以后可别管得太严了。”我觉得同事的话确实也有道理,自己是不是落伍了?仍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否欠妥?考虑再三,我对孩子说:“别人不惹你,你千万不要欺负别人;如果有人欺负你,可别老老…  相似文献   

18.
<正>王子君:"爸老了,头上已经有白发了,身上也没什么力气了。以前一个朋友来家里,叫我‘老王’。你爷爷听到后,身子震了一下。朋友走后你爷爷说,以前都是听别人叫他‘小王’,后来变成‘老王’,再后来别人叫自己儿子‘小王’,如今自己儿子已经被叫‘老王’了。"爸跟你说这个是想告诉你:爷爷、爸、你,将来都会老,都会死。都会慢慢喝不了酒,  相似文献   

19.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  相似文献   

20.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8,(5):36-43
一个人怎样去修身做人,当年彭德怀元帅一段话说得很实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更难。古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究竟做到了没有,我不知道。不过一个古人都能这样要求自己,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古人更高明些吧!我们能不能做到一日三省,一周一省、半月或一月省呢?我是一月一省吾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