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慎强 《武当》2004,(1):9-10
笔者在《太极五行步》一文说过,八卦图是五行顺行或逆行半角而形成的,在玄门中称“二五合真”。即八卦是由阳五行和阴五行叠合而成,实际上是九宫八卦混圆图。笔者在《玄真悟元功》一文中对上丹田“九宫”进行了详述。“太极五行步”功法修持第二层功境,实是下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步随身换,其表现形式为足下八法,将在“清虚自然拳法”中予以发表。本文重点介绍中丹田内转而形成的“手上八法”。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武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太极武术盛行更是当时的一大突出现象。主要体现在:太极武术名家迭出,著述众多,太极武术组织涌现,活动普遍,太极武术形式多样,体系完善。这是太极武术在民国时期的自身发展与民国社会的普遍需求契合的结果。今天太极武术备受国内外垂青,也可以从中找到一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再说太极脚     
笔者曾于1997年第二期《中华武术》刊发短文《话说‘太极脚’》,引起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有的拳友仍有疑问,现以此文作为回复。  相似文献   

4.
在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赛上,记者采访了“全国十大武术名师”,曾培养出了林秋萍、陈思坦、高佳敏等太极拳冠军,有着冠军教练之称的曾乃梁先生。退休以后的曾乃梁仍然活跃在武术界,不仅经常出访海外,传授太极拳,还创编出“六手太极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编太极拳套路。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武术活动.这次就是应邀来泰州担任国际武术交流大赛总裁判长的。  相似文献   

5.
梅墨生 《武当》2010,(7):I0002-I0002
一代太极大家李经梧先生(1912——1997)仙逝已十几个年头。先生生前不喜拍录拳照,也很少当众表演拳术,功夫与修为高深,为人处世却很低调。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徐才先生称誉李先生为“太极全人”,对他的武术和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此,季先生的拳照益显珍贵。现在这里选发的几幅拳照,是从笔者保存的恩师拳照中精选出来的,摄于1982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火透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初电影《少林寺》上演,在全国范围内就掀起了一股武术热。这股轰轰烈烈的武术热潮如今已冲出亚洲,红遍全球。到1997年,武术项目已拥有77个会员国,具备了申请进入奥运会的资格.这正在验了那句话:“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在武术的所有项目中.开展得最广泛、烧得最红火的.当属太极拳。以太极举为题材的电影就有《神丐》、《太极神功》、《太极张三丰》等多部;在武术类的图书、音像制品中,卖得最火的也是太极拳,以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为例,这部书一版再版,十几次印刷.现在仍供不应求.畅…  相似文献   

9.
武宣 《武当》2014,(12):9-9
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于2014年10月16日~20日在武当文化发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以及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名武术爱好者汇聚一堂,切磋技艺,以文会友,以武交友。本次大会除了包括武当内家拳法及传统武术各门派交流比赛、武当太极“推手王”争霸赛与健身气功比赛等项目之外,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武术文化交流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1.
太极无非"圆"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与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即与这个民族作为对世界认识的根本观点的哲学紧密联系。太极图所展示的太极哲理深深渗透于民族文化之中,太极图和太极哲理广泛表现于种种文化形态。武术的拳剑刀枪也始终闪耀着太极图的辉光,并无处不体现着太极的微妙:“圆”与“变”。  相似文献   

12.
朱道琼 《武当》2005,(1):61-63
爱新觉罗·溥儇是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汉名金子瞍,生于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1980年在山西太原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表演大会上,他作为浙江代表队的成员表演了《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后简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拳》)。1981年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表演大会上,金子瞍先生再次公开表演此拳深得各方好评。  相似文献   

13.
启事     
《武当》2015,(3):3
各位武友:第四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将于2015年10月15日——10月19日在武当山下丹江口市隆重举行。大会由湖北省武术协会、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主办,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承办。大会主体活动:传统武术比赛表演、湖北省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我最喜爱的中华太极人物网络评选"揭晓盛典、圣地清源·万名武者大汇演、首届全国形意拳高峰论坛等。热忱欢迎国内外武术组织、武术爱好者踊跃参与!详情请持续关注《武当》杂志和登录武当www.wudang.biz。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17-17
1948年2月出生,祖籍河北省沧州,出生于北京。现任航天神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长拳、唐拳等多种拳械。1982年,从孙式太极拳大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孙剑云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他协助整理出版了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孙禄堂武学录》。2003年协助孙剑云老师出版了《孙式太极拳诠真》一书。现正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摄制专题片。  相似文献   

15.
侠客行 《武当》2005,(10):33-34
太极学说源自三千年前的《易经》。孔子在《系辞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相似文献   

16.
吴图南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家,他自幼习武,精太极,后又涉猎各家,他不但博学多才,思想豁达,而且技艺精湛,理论造诣也很高。他的武术思想涉及范围极广。1937年,仅一本十余万字的《国术概论》。就从国术之特征、提倡国术之意义、方针、目的、方法、国术原理(包括当时风行一时的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少林拳、通臂拳、摔跤这六门拳术的原理、技法、史略、优长)的研究方法途径和国术的行政组织、管理、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旁及器械考证等等。嗣后,1984年又有以吴老讲授,其弟子马有清编著之方式出版《太极拳之研究》一书问世,更把吴老大半个世纪以来为太极拳科学化所作的努力,诸如太极拳的源流、特征、技法、体疗,太极拳与健康长寿,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太极拳运动今后之发展,吴老拳论精选以及秘不外传的杨氏小架等方方面面和盘托出。他是中华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参:《吴图南太极拳精髓》第225页),也是我国早期撰写《科学化国术太极拳》专著的人。七十多年前,他在《国术概论》的国术教学法中,就明确主张武术教育要从儿童作起,利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是国术的前途发展之所在。这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吴老一生致力于太极...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在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的项目编排中,出现了把“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与“鹰爪拳”统编为象形类拳术作以表演的情况,由于这一疏乎,给表演者,评判工作以至大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无独有偶,《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鹰爪拳”一条目(以下简称《条目》中又出现了这两种拳术混同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把两种技术风格截然不同的拳术误认为一种拳术,对此,笔者认为有再讨论的必要。一九八○年春,笔者作为河北省武术调查组的特邀人员,对保定地区武术的开展情况作了调查,并重点对雄县流传的翻子门鹰爪派拳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与研究(调  相似文献   

18.
李慎强 《武当》2000,(7):11-13
自笔者发表有关紫玄丹道功法以来。广大的读者纷纷来信咨询该功法的修习程序、火候、次第等关键性问题。本文既是对读者问题的公开答疑。也是对玄真门镇山神功——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作一个初步整理。内容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主要是对已经发表在《武当》杂志上的四部功法修习的有关火候、次第作一简要介绍,并将所余功法整理发表,作为补充功法;下部主要是对“黄庭育婴功”和“剑气通神功”作详细介绍。其中有笔者对紫玄丹功修习的浅薄体悟。不确之处.盼请玄门大德高士指正。  相似文献   

19.
李苹 《精武》2009,(7):6-8
2008年9月的一天,同事手拿一本武术杂志问我:“李苹,你看这篇文章里写的太极功夫是不是真的?里面还有一个叫李苹的和你重名。”我接过杂志一看,原来是恩师李驻军先生写的《在交手实验中诠释“什么是太极功夫?”》一文,就对同事说里面提到的李苹就是我,这是我老师写的文章,功夫当然是真的,因为当时我在现场。  相似文献   

20.
彭文 《武当》2005,(2):18-18
记得在一九九七年秋季,我奉宋蕴华师命前往泰国传播太极易拳道。途经香港,香港一位著名拳师,也是笔者的同门师弟关荣光先生,携其众弟子在九龙道场亲身体会了我所示范的太极推手及擒拿后,对我所体现出的搏击效果深感惊讶,当即询问我,为什么他已授徒多年,同时未曾间断练功,为何他的太极推手功夫应用效果和我所演示的效果竞至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