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震 《航空档案》2006,(1):77-81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开始。侵朝美军为了加强谈判地位寄希望于空中优势。企图发挥空中力量,窒息中朝军队的运输补给,以阻止中朝军队再次发动决定性的地面进攻。8月中旬,美国空军开始了“绞杀战”行动,集中轰炸宣川至肃川之间、熙川至顺川之间的铁路干线和桥梁,重点反复轰炸新安州、西浦,顺川之间的“三角地区”。我志愿军空军于9月开始从实战锻炼进入为掩护我铁路运输线而进行反“绞杀战”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1951年7月10日,新华社以平壤电头播发了《朝鲜停战谈判举行首次会议》的新闻,报道了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于当日上午十时在开城举行的消息.在此之前,新华社相继播发了双方将举行停战会议的声明、往来电报等消息.这是新华社关于朝鲜停战谈判报道的开端.这场谈判前前后后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与斗争丝毫不逊于战场,其间的新闻战也同样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3.
1951年11月14日,正当开城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时,侵朝美军第八集团军军法处处长詹姆斯·M·汉莱上校奉命在釜山召集新闻记者,发布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声明称:据可靠情报,共军在朝鲜杀死了5500名美国战俘和290名其他盟国的战俘.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美国首次将原子弹用于军事目的。8月6日和9日,美国空军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地各投一枚原子弹。这种迄今为止人类制造的最可怕,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当时给日本以毁灭性的打击。《纽约时报》的记者威廉·劳伦斯是当时获准随机采访轰炸长崎的唯一记者。作者运用其出色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对这次历史性的轰炸作了观察性报道,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字。从飞往轰炸目标到原子弹在长崎爆炸,作者把读者带到了那个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使人几十年后读起来仍然不寒而栗。这篇报道获1946年普利策报道奖。(弓正)  相似文献   

5.
飞机轰炸 日军多次对浏阳实施轰炸,仅民国27年、28年、30年三年之中有记载的就达9次之多.分别是: 1938年(民国27年)11月上旬,国民党县政府举办有乡、保长为主800余人参加的首期抗敌自卫训练班.10日上午10时,正当训练班举行结业典礼时,突有18架日机侵入县城上空,狂轰滥炸,一小时投弹100余枚,县城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空袭引起大火,整整燃烧两天两夜.据当时统计,这次轰炸共毁坏房屋1000余栋,5000余间,炸死炸伤军民2000余人,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教育局、豫章小学和南台书院等房舍及主要街道均被炸毁.  相似文献   

6.
冯雪 《陕西档案》2014,(6):22-23
1940年8月30日、1941年8月5日、11月30日,日本侵略军飞机三次轰炸西北农学院(以下简称"西农"),目标是三号教学楼(亦称教稼楼),投弹共计170余枚,对西北农学院及其周边村庄人民群众犯下滔天罪行。炸死村民6人,其中1名为孕妇(等于伤害7人)。炸伤多人,炸毁村民房屋30多间,烧毁村民麦草垛(牲畜饲草)100多座。但这些侵略者令人发指的罪行一直湮没无载,鲜为人知。为了真实全面记载当年日寇罪行,本文对日军飞机轰炸西农事件补轶,冀之为西农校史、《武功县志》、《杨陵区志》补阙。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8月14日,松井石根大将指挥的日本上海派遣军,与长谷川清中将指挥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协同作战,进犯上海,空袭南京. 日军空袭南京与南京空战 淞沪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空军派出轰炸机,对停泊在上海海面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进行轰炸.15日,日军第3舰队海军航空兵的27架轰炸机飞越东海,对南京进行空袭,其中16架飞进市区上空,轰炸大校场一带以及八府塘居民区,并对大行宫、中山东路一带进行扫射.中国的首都防空司令部令南京机场空军以及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兵对日军飞机迎战还击,击落日军飞机6架.当时,首都防空司令部在雨花台、富贵山、北极阁筑有防空工事,配属有防空学校高射炮兵第22团、第24团以及教导总队的炮兵部队.  相似文献   

8.
50年代的朝鲜停战谈判,是一场外交、军事、宣传等战线互相交错、配合的旷日持久的艰巨斗争。从1951年7月开始,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结束,谈判前后历时近四年。在这期间,美国为了从谈判桌上得到它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中采取种种手段,阻挠和拖延谈判。同时在战场上一再发动攻势,企图凭借所谓“军事实力”,对朝中方面施加压力,把美方的无理主张强加于人。美国还利用各种机会宣扬美方的所谓“诚意”,对朝中方面进行造谣污蔑。因此关于停战谈判的报道,是宣传战线上一场严重的斗争。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  相似文献   

9.
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侵华日军对中国抗战时期的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之久的战略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日军总共对重庆实施轰炸超过200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1.15万枚以上。重庆有超过1万人死于轰炸,1万多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份地区惨遭破坏。日军的暴行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与此同时,国民政府的腐败,特别是防空部队的腐败,  相似文献   

10.
李明 《传媒》2000,(2):37
据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记者联合会1999年12月22日宣布,1999年全世界共有86名记者在采访中罹难,其中19人是在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被北约的导弹和炸弹炸死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决不屈服北约的轰炸,但愿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坐下来谈判,用政治手段解决科索沃问题。”在北约飞机的轰鸣声中,南斯拉夫联盟副总理利利奇镇定自若地说。26日当贝尔格莱德上空响起刺耳的空袭警报时,记者如约前往联盟大厦采访利利奇副总理。此时的联盟大厦内空空荡荡,所有工作人员都已按规定进入了地下室,但利利奇不顾安危,仍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待记者的到来。“两天来的轰炸很残酷。他们不仅炸军事目标,而且还炸民用设施。”一谈到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利利奇显得非常激动。他说,北约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人员…  相似文献   

12.
由于资料所限,这个采访故事实在是笼统了一些。但它毕竟有些意味。那是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中国奋起抗美援朝的时候。1950年12月1日,作为美国侵略军的一等兵,美联社随军摄影记者弗兰克·诺尔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被押进了战俘营。一年之后,1952年1月2日,当美联社另外两名记者鲍勃·塔克曼和鲍勃·舒茨得知诺尔还活着时,便利用采访停战谈判的机会,在停战谈判的所在地———朝鲜“三八线”上的开城,把一个邮包———里边装有照相机和胶卷,交给了《大公报》记者朱启平,请他转交给战俘营里的诺尔…  相似文献   

13.
湖北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赵枫家中,有一个他父亲生前使用的黑皮包,里面装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1951年8月24日亲笔签署的通行证,另有一个装通行证的信封和二枚纪念章.  相似文献   

14.
1938年11月,当时日军得到情报,说中共有一高级干部会议要在延安召开,但是他们的情报不准确,对会议时间的报告完全错误,所以直到11月20日才来延安轰炸。这是日军第一次轰炸延安。20、21日两天,多次轰炸,投弹159枚,由于20日这天正好是星期天,城里熙熙攘攘人很多,中国军民152人炸伤炸死,炸毁房屋380间,抗大校舍被毁。当时延安城几乎被炸掉一半,毛泽东在凤凰山的住宅旁的山坡上也丢下了炸弹。1951年整修遗址时还从那里挖出一个一米多长未爆炸的炸弹,“真是天地保佑”。  相似文献   

15.
各地信息     
西安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西安市档案馆于8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新近发现的馆藏抗战档案史料。中央驻陕及省、市20余家媒体出席新闻发布会。此次公布的档案史料共计54卷89件,主要包括:日本飞机轰炸西安钟、鼓楼及钟、鼓楼修复情况的记载;抗战8年期间日本飞机轰炸西安的时间、地点、次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及调查统计表;西京市政建设委员会为便利市民  相似文献   

16.
梁赞勋 《航空档案》2011,(12):70-71
1951年5月,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后的第二个月,按照何长工、段子俊同志同年1月在莫斯科谈判时的提议达成的协议,前苏联派出一列修理列车——活动的飞机发动机修理厂来我国,帮助建立急需加速发展的航空修理工业.  相似文献   

17.
1951年7月,举世瞩目的朝鲜停战谈判在来凤庄拉开帷幕。我国新闻总署组织了近20名中外记者赴朝采访,当时的《东北日报》总编辑张沛被指定为团长。记者团于1951年7月25日抵达开城,在朝鲜度过了数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今年5月,新华社主任编辑刘茂俭(当年作为译电员赴朝)在《北京科技报》上发表了《十五瓦收发报机》一文,回顾了当年开城采访的一些场景。《文摘报》很快作了转载。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顾问的张沛见到此文后,与刘茂俭协商,决定设法召集一次聚会。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53年7月27日,随着《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60年过去了,当年亲历那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谈判的人也越来越少。今年90岁的郭维敬老人,就是当年参与板门店谈判的为数不多的健在者之一。今天,回望板门店谈判内幕,我们发现,和平来得如此艰辛和不易。  相似文献   

19.
国际记者联合会22日在布鲁塞尔宣布,1999年全球共有86名记者遇害,这是自有统计数字以来记者遇害人数第二多的年份。 10年来,全球共有500多名记者在各种战争冲突中殉职,其中1994年是记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共有115名记者遇难,主要死于阿尔及利亚、波黑和卢旺达。 在1999年的遇害记者人数中,25人在科索沃战争中丧生,其中包括在北约飞机对南联盟塞尔维亚电视大楼轰炸中丧生的16名塞尔维亚记者和在北约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中遇难的3名中国记者。1999年全球共有86名记者遇害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日本飞机屡次轰炸兰州及甘肃各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关于当年轰炸的详情,各种说法及传闻不一。根据我馆馆藏档案记载,兹整理转录如下,以还历史本来面目。甘肃省统计室所造《甘政三年统计提要》之《甘肃省各县市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记载:自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1年9月,日机空袭甘肃各县市共71次,出动飞机1081架,投弹4090枚,共造成1426人死亡、受伤,其中死亡821人(男578人、女243人),受伤605人(男444人、女161人),损毁房屋24,124间。具体情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