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鑫森 《湖南教育》2010,(10):58-59
四十多年前,我在湘潭市四中读初三,教语文的老师忽然换了,是外校调来的,叫欧阳觉悟。这名字让我想起写《醉翁亭记》的那位老先生欧阳修。我没事时读过这篇文章,所有的印象就是欧阳修很爱喝酒,整天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这位欧阳觉悟老师是不是醉翁的后裔?是不是也爱喝酒?或者也喜欢写诗?有没有一把花白的胡子?  相似文献   

2.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他在安徽滁州任太守时,曾写过一篇散文《醉翁亭记》。他把这篇文章写好后,誊抄了好几份,叫人张贴到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宋仁宗庆历五年 (1 0 4 5) ,范仲淹等人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而相继贬职 ,欧阳修上书辩护 ,被降职滁州。滁州地僻事简 ,而欧阳修为政以宽 ,又值年岁丰稔 ,因此放情于山水之间。《醉翁亭记》便作于他知滁州的第二年。这篇文章充分表现了作者娱情山水、悠闲自得的情调和随意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熟读《醉翁亭记》 ,我们不能不为它的诗情画意、秀美多姿而赞叹不已。如何才能充分享受它的艺术美 ,充分感受它巨大的艺术魅力呢 ?首先 ,应认识它的精巧而严谨的结构。《醉翁亭记》作…  相似文献   

4.
《醉翁亭记》描写太守野宴时,有这么一段话:“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据说,欧阳修的原文是“泉冽而酒香”,后为苏轼所改。宋人方勺的《泊宅编》载;“欧阳永叔守滁,作《醉翁亭记》。后四十五年,东坡为大书重刻,改‘泉冽而酒香’为‘泉香而酒冽’。今读之,实胜原句。”苏东坡改笔之所以胜过原句,是因为虽是两个字前后位置的调换(“冽”字与“香”字),但这样一换却合乎声  相似文献   

5.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写的一篇光耀千古的山水游记,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几乎所有的论者认为文章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但是细加玩味,总觉得这样的论断与作品实际不  相似文献   

6.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写的一篇光耀千古的山水游记,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几乎所有的论者认为文章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但是细加玩味。总觉得这样的论断与作品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7.
读过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人都十分熟悉“环滁皆山”一句。可是到滁县(即古滁州的治所)一看,却不尽然。滁县除了城西南和西北方向有山之外,东西和东北方向都见不到山。所谓“环滁皆山”,只不过是艺术夸张的写法。  相似文献   

8.
一篇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佳作,总要有点独具的风采。欧阳修散文的代表作《醉翁亭记》近年来人们谈得多了,但多是探讨这篇文章的主题。对它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谈得不多。《醉翁亭记》不仅主题健康积极,而且在艺术上也是独特新颖的,正因为它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因此一旦问世,对它就是毁誉参半。《朱文公全集》里有这样一段记载:“醉翁亭在琅琊山寺侧。记成刻石,远近争传,瘦于模  相似文献   

9.
再次捧读《醉翁亭记》,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中,忽然读出了新东西。因为在这句话后,欧阳修接着说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既然“不在酒”,为何又要“寓之酒”呢?是不是前言不搭后语?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请砍柴老人改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有一次写了一篇《醉翁亭记》,亲自抄了六份,叫手下人贴到四个大城门和两个小城门上,还要他们一边敲锣一边大喊:“欧阳修写有《醉翁亭记》一文,请大家看阅修改!”欧阳修在家里等着,一直等到傍晚,才等来了一个老头儿。那老头儿穿  相似文献   

11.
仰慕“六一风神” 弘扬醉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对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文人,特别是《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成为欧阳修散文主体风格——"六一风神"成熟的标志与代表作,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的领袖地位与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大大丰富了琅琊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得以《醉翁亭记》和醉翁亭为文化轴心的醉翁亭文化,成为琅琊文化乃至整个滁州文化的品牌文化、魅力文化。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度曾被广泛选入中学教材,但在现行的统编教材中落选了。据笔者揣测,这决不会是嫌其艺术手法上有什么欠缺。一唱三叹,摇曳生风的绝妙好辞,古往今来,谁不为之倾倒!其原因大概还在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容易引起歧义甚至误解,这不能不使人如骨哽于喉,要为之一辩。 确实,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真可谓众说纷纭。 苏轼首唱道:“永叔作《醉翁亭记》其辞玩易,盖戏云尔。”(《东坡志林》卷二)金  相似文献   

13.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灸人口的优秀散文,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但对其中“觥筹交错”这个短语的理解,却不尽相同。一种解释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用犀牛角制成的酒杯。筹,酒筹,饮酒计数用的竹签。筹,记数用具,多为竹制。”(见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四十多年前.我在湘潭市四中读到初中三年级时,教语文的老师忽然换了,是外校调来的,叫欧阳觉悟。这名字叫人觉得挺神,也让人充满了好奇,因为写《醉翁亭记》的那位老先生叫欧阳修。我读这篇文章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欧阳修很爱喝酒,整天一副醉醺醺的样子。这位欧阳觉悟老师是不是醉翁的后裔?是不是也爱喝酒?  相似文献   

16.
内被贬滁州知州时,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解读《醉翁亭记》,关键在“乐”字,因为乐统全文,乐中有景,以乐显志。  相似文献   

17.
下面就欧阳修《醉翁亭记》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我是怎样使用立体式语文教法的。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这么一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对于"泉香而酒洌"的文意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代表性的主要有三说:一是照语序直译说,如新课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泉水甜酒水清";二是互文见义说,如《语文学刊》2001年第4期所载束荣柱之《互文见义例析》,译为"泉水和酒味香甜,泉色和酒色清冽。";三是倒文说或交错说,如钱伯城主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又一次遭贬。《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任滁州太守后第二年所作。 滁州地僻事简,城外景色宜人,欧阳修来此后,施政从宽,并放情山水诗酒自娱,自号醉翁。该篇以自号名亭,并通过为亭作记,抒写出他自己贬谪生涯中的情醉山水、悠闲自适之乐。文章短短却极富感染  相似文献   

20.
陈宏亮 《现代语文》2005,(12):44-44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获罪,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任职期间,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作为一代文豪,欧阳修写文章向来追求用词精妙、简练而又通俗。《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段推敲文句的文苑佳话,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