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庆伟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5):44-45,50
对中国男篮及对手在第23届亚洲篮球锦标赛持球突破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男篮在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上较对手更具实效性,但缺乏突破意识,突破次数明显少于对手,从而降低了内外线配合效率,不利于中国男篮集体战斗能力的加强,就此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凤武作为中国男篮(1982年至1992年)的一名优秀后卫,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进攻技术是突破上篮。他身高虽只有1.86米,却常常能在高大对手的面前突破过人,或投篮或助攻,命中率和成功率都很高。其技术特点是——在离篮筐五至六米处就准备进行突破,在对手的严密防范下,起动前作出逼真的投篮假动作,在吸引对手贴紧自己后即顺势运球过人突破。他与一般人不同的是持球起步上篮的步幅特别大,当第二个对手上前补防时,孙凤武跨完第一大步后尽量贴住对手进行闪避摆脱,在跨出第二大步时已经变向或转向突破而插  相似文献   

3.
在第23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中国男子篮球队持球突破总次数少,场均少于对方;突破得分占总得分不足1/5,明显少于对手占总得分1/4的比例;突破分球到位率比韩国和黎巴嫩低,说明突分的战术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持球突破技术有技巧性、技能性、凶悍性3大特征,而中国队在同侧步突破技术运用权重排序偏后;持球突破技术在比赛中40%~50%直接投篮,30%~40%转化突分战术形式,10%~20%造成对手犯规。研究发现,中国男子篮球队持球突破技术占有全面优势,但由于突破总次数太少,限制了技、战术实力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持球突破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进攻技术。要想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大效应,必须要增加突破时的隐蔽性、突然性和欺骗性以及突破过程中的动作变化。而持球探步突破就是指持球队员利用脚步动作试探对手的防守,并针对其防守变化进行突破的方法,经过多年的赛场运用表明,它是一项变化多端,对手难以防守,攻击性极强的突破技术。  相似文献   

5.
跳步急停持球突破,也叫速度过人,在比赛中具有很强的攻击力。目前个人防守多采用平步站位,扩大了防守面积,使原地持球突破较为困难。采用跳步急停持球突破,不仅速度快,变化多,而且个人的攻击能力大大提高。五十年代,我国家队杨伯镛就用此项技术,对付欧洲强队的高大队员,使对手难以防守,成功率极高。但近年来,我国运动员对这项技术运用较少,有些队员还没有掌握好技术要领。为此,笔者对这项个人攻击技术,再进行探讨。 跳步急停持球突破技术的方法: 跳步急停持球突破,是运动员接球前,根  相似文献   

6.
《当代体育》2008,(12):59-59
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比赛中,掌握好突破时机,合理地运用突破技术,既能直接切入篮下得分,又能打乱对方的防守,创造更多的攻击机会,增加对手的犯规。  相似文献   

7.
中国男篮在第15届世界锦标赛上取得了第15名,比赛中失误成为中国队致命的要害,本文对比赛中的失误进行分析后,得出中国队后卫失误较多;失误方式以传接球居多,持球运球失误次之;同时中国队失误后回防不力,对手得分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攻防技术统计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身高优于对手,但队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仍处于劣势;在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存在投篮次数的不足的问题,特别是3分球投篮数与对手差距较大,助攻能力上与对手的差距也较大;在防守方面,中国男篮在盖帽、抢断技术上与对手差距不显著,而篮板球总数上具有显著性差距。并对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中国篮球竞技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与对手和世界强队存在着多方位的差距,其中在进攻上与对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2分投篮能力和助攻能力明显弱于对手和强队,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防守能力上与对手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抢断能力明显弱于对手,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中国男篮应着重提高进攻配合的默契性、传接球的技巧性和突破分球的能力,增强适应凶狠防守的能力、投篮时的抗干扰能力和防守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攻防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在先天条件上优于对手;中国男篮在与对手在攻防技术指标对比上占优势;中国男篮在攻防能力上的发挥要好于对手,攻守趋向平衡.但是,中国男篮在攻防两端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文章需找出中国男篮在攻防能力上的闪光点和弱环节,对中国男篮以后的科学训练、卫冕道路、缩小与欧美篮球强国竞技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25届亚洲锦标赛与伊朗、黎巴嫩两强的三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男篮各项指标与亚洲强队优势不明显,中国男篮整体水平发挥不稳定,没有继承北京奥运会上所表现的精神风貌和战术风格,集体凝聚力不够,作风不顽强,技、战术打法都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2.
从第28届奥运会女篮比赛析中国女篮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第28届奥运会女篮比赛中中国队与世界各强队之间的6场比赛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技术统计,从多角度对中国女篮的现状进行剖析。透过中国女篮雅典奥运会失利这一现象,探究中国女篮技战术水平落后于欧美球队的主要原因,为中国女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的技术统计分析,解析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的表现,表明中国男篮在外籍教练的带领下,整体水平已呈上升趋势;同时从本届亚锦赛思考中国男篮现状与未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男篮队员3分球投篮的准备时间、准备动作和投篮方式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男篮的3分投篮时的准备时间比与赛队长、跳投能力不如与赛队,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第22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8场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的进攻和防守能力在亚洲占有一定优势,但与世界强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与对手在第29届奥运会比赛中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在罚球次数、罚球命中率、封盖方面稍占优势;篮板球、助攻方面差距不大;抢断、失误、总投篮次数、2分投篮次数以及投篮命中率方面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从各位置得分能力看,中国男篮内外线势力不均衡,中锋是中国男篮最强的位置,后卫与对手相比有较大的距离,前锋得分能力最低,成为中国男篮最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统计分析历届世锦赛8强球队洲际分布,并结合本届世锦赛各队表现,认为当今世界男篮发展的格局是欧美两洲球队仍然领先,欧洲球队整体势力上升明显,非洲进步较快,而亚洲依旧提高缓慢。对中国队与各集团球队之间的实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队与第一集团球队相比实力差距较大,取胜希望渺茫,与第二集团球队相比具有一定差距,超长发挥有战胜他们的可能,与第三集团球队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对手实力不可轻视。因此中国男篮要在2008奥运会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创造分组优势基础上,要发挥自身优势,力从根本解决世锦赛上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23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黄伟 《体育科技》2007,28(2):45-47
中国男篮在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经过八场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但是,通过对中国男篮全部比赛的数据分析及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观察,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八场比赛的得分、进攻总次数、投篮命中率、篮板球、抢断、失误等技术指标分析,探讨影响强、弱队之间差距的原因,为有关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技术数据统计并结合录像。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在淘汰赛中与立陶宛男篮比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找出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所在。对中国男篮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伦敦奥运会对中国男篮攻防整体水平是一次全面的检阅和考核。比赛最终证明,中国男篮在和当今世界篮坛高水平队伍的较量中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通过观察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的进攻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进攻得分能力、进攻成功率、投篮命中率以及快攻能力上,和世界男篮一流队伍之间的差距显著,而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进攻综合能力低下的背后是中国男篮训练和比赛理念上的陈旧与落后,训练指导思想和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总体趋势相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