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命化教育的实施要靠家庭、学校、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配合,要想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光靠教师、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对家长的教育培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要靠学校教育、教师引领、家庭监管、社会氛围各方面的共同教育,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陈芳 《甘肃教育》2003,(12):10-10
每个人生来所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第一任教师是家长,这里的教育是人的思想形成发展的基石,因此,思想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应该是全社会的任务,要引起每个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当前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一切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那么学校、家庭、社会三在德育教育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联系社会和家庭,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和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立体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的责任。在教育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要想把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好,单纯地只靠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无法达到教育目的的。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创造机会,让父母参与记得刚刚教我现在的这个班时,收上作业本一看,发现学生的作业写得很乱。随后,我对学生提出了作业要求:字迹工整,卷面干净。但起色不大。不久,学校要召开家长会,我心想:这回可得好好说说。可又一想,怎么说呢?难…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联系社会和家庭,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和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构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立体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监护网中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学生”教育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要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监护网络,笔者认为:班主任老师要深入了解“留守学生”,分析教育不利因素;要分析心理明理导行,努力提高教育实效;要主动构建监护网络,增强家校联系实效。  相似文献   

10.
白世怀 《中国德育》2005,(11):49-49
未成年人正值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逐步形成的。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缺陷及其"疗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的严重缺陷。其产生原因是社会贫困、家庭贫困和学生自身素质“贫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者必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以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不光是靠几个专家和老师就能完成的,还应当靠家庭共同参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包括许多方面,但归根结底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和谐;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要和谐;家庭氛围要和谐。家庭是儿童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启蒙作用。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最初体验,这将决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爱等情感,或者是焦虑、憎恨等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四全”:道德教育理念创新所谓“四全”是指实现道德教育创新,在道德教育实践中要具有全员意识,实施全方位教育,执行全程监控,实现全面发展。全员性:在道德教育中要树立全员意识。社会的全体成员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负有接受道德教育,参与道德教育实践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社会的风气有一个大的根本的好转。特别是学校,担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主要责任,要主动与社区、家庭联起手来,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教育者,道德教育不只是政工人员、德育教师的事,任课教师、后勤工作人员也有责…  相似文献   

14.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家庭、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但不是唯一,家长在新课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配合,新课程是注定无法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要使“西柏坡精神”薪火相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艰苦奋斗精神有其时代内容,而要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旧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家庭和全社会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有一所好学校。这就是说,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而学校管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主要靠一校之长。那么,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呢?我认为应从“善”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当前,各中小学校为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不可谓不用心、不用力,但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要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重讲授轻实践,重思想因素轻心理因素,重学校教育轻家庭和社会的作用,重知识灌输轻环境影响的德育模式已越来越难当重任,迫切需要学校改进德育方法,多管齐下,多在提高德育实效上下功夫。寻找学校、社会、家庭实施德育的共同切入点,搞“开门办学”。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课堂,不过,没有社会和家庭配合也难见大成效。学校要树立大德育观,把德育教育放在社会的大课堂上思考,使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教育方法、实践课…  相似文献   

19.
[活动背景]各行各业都需要上岗证,惟独做父母不需要资格认证.但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习,因为孩子的教育一项最具挑战性的、不可重做的伟大工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新世纪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具体行动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社会、家庭必须连成一线,达成共识,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发展方向、共同的人生构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不会走弯路.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要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