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体育市场在各类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求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研究认为,体育市场“基础性作用”导向下体育发展在思路、定位、供求、投融资和政策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局限与困境,践行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促进和指导体育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定位、体制改革及路径设计。为此,应当增强市场意识,按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谋划体育转型升级;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推进运动项目市场化改革;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的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拓展体育融资渠道;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满足政府、市场的双向设计;完善制度供给,为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体育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历史过程及现实困境,提出了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均肩负着增强体质健康、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健康教育的责任,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的历史选择和根本要求。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着思想指向被泛化、身体安全被过度强调、人文价值被忽视、主体责任缺乏监管等现实困境,导致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为此,需要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践行体教融合政策,压实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党和政府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蓝图绘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推进这一进程的有力方略。体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赶超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保障,任务复合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主体协同,功能多元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演进。新型举国体制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并日益体现出“元主体”的治理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由为国争光的体育转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在资源配置上由人、财、物等硬资源的计划配置向人、财、物、文化、精神等软、硬资源市场化主导配置转变;在参与力量上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协同增效转变;在发展环境上由原有的融入全球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格局构建;在作用领域上由重点服务竞技体育到更加关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型举国体制拥有适用于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社会动员”模式,适用于竞技体育关键环节的“政产学研会”深度融合模式,适用于产业链升级和职业体育的“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发展模式。提出了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包括发挥元主体价值,选定战略力量,设定重要项目,完善评估激励等。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历史必然、实然困境和应然路径。研究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肩负着增强体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责任,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的历史必然。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着思想指向被泛化、身体安全被过度强调、人文价值被忽视、主体责任缺乏监管等实然困境,导致“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为此,需要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践行体教融合政策,压实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10所学校深化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改革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建构体教融合视域中学校体育改革实践逻辑的理论模型,将“体教融合视域中学校体育改革的治理主导力、行动策略及其困境破解之道”作为核心范畴。研究发现,凝练学校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深化体教融合及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的具体体现,以此驱动学校确立体育发展目标,将体育发展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以此体现以体育人价值,实现二者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主导力。由提高体育课程质量、丰富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科学业余训练、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和建立体育竞赛体系等具体维度组成的体教融合,形成了地方政府、学校等协作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具体行动策略。针对学校体育改革“肠梗阻”问题,提出建立综合保障机制、开展体育综合评价和提升学校对外声誉等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6.
互嵌式发展是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系统间的深度交融,是繁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我国体育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创新举措。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演绎等方法,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互嵌的逻辑、价值、过程、现状与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在目标契合性、内容关联性、功能互补性等方面存在互嵌逻辑关联,互嵌将有助于二者间的赋能增效,其过程呈现出先彼此嵌入,到互构,再到彼此赋能的渐进性特征。当前,我国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智库表现出明显的“二维并行”发展态势,存在认知脱嵌、关系脱嵌、结构脱嵌、资源脱嵌等现实问题,走向“一体互嵌”成为必然。据此提出如下优化路径:树立“互嵌共赢”的体育学术共同体理念、 加强“互嵌共融”的顶层设计与制度规划、构建“互嵌共享”的体育学术信息交流平台、强化“互嵌共生” 的资源优势互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2012年伦敦奥与会前夕,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正式启动了“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新青少年体育战略”,探讨该战略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分析发现,该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学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遗产,改善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单项体育治理组织合作,投资兴建与升级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寻求合作伙伴等;该战略的特征表现在注重青少年体育“学校-社区-俱乐部”体系的建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推动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实施,以成功案例嵌入作为政策工具引导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政策目标引入服务交付协议,约束与激励执行主体等;最后得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拓宽活动场域,建立青少年体育开展的“学校-社区-俱乐部”模式,整合部门资源,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青少年体育的协同推动机制,挖掘典型案例,形成我国青少年体育开展的示范效应,及时公布与公开青少年体育政策资金进程状况,便于监督与评估.  相似文献   

8.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各类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特色内容—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经验,设计了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模式,并实施了考核方式的实验研究。经实践检验:模式符合学校体育教改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切合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发展方向,对提高大学生运用体育知识、参与锻炼、提倡创新精神,培育体育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已被教育界人士重点关注,被各大高校置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高校体育教育应通过多渠道多元化途径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组成为出发点,从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校外体育活动和竞赛四个层面,提出构建高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健康第一”高校体育教学主导理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第一”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们追求健康长寿、快乐和改善生活方式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主体需要是“健康第一”思想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从事体育工作,必须重视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这是学校体育观念演变的必然,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宽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演绎法等,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内涵进行了阐释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践行诉求。体育课程对于学生身体的教育价值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场域,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广泛存在于学校体育的育人全程,使体育课程的“育体”价值和“立德”功能完整的展现在学校体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路径之中。通过构建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群,划分体育课程思政践行主体担负的课程责任与要求,提升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有序性,筛选和重组体育课程资源,形成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有效检视制度和督导方式,可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讨提供学理导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学前体育是“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对学前体育政策工具与主体实践的理解是认识学前体育本质内涵与价值指向的重要逻辑起点。借助福柯的权力谱系分析学前体育作为一项“权力技术”如何实现自身成为学前教育的日常化活动,同时论证作为学前体育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幼儿如何借助“自我技术”实现自身主体的建构,以说明学前体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终极价值取向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认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学前体育要遵循提升政策引导力、提升科研助推力和提升师资培养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摘要:面对2020年青少年体质实现‘触底反弹’”的政府“承诺”,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已刻不容缓。采用文献法,指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着指导思想迷失、发展格局封闭、实然地位的边缘、体质情结的泛滥、考试体育的追逐等十大新老问题。研究指出,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学校体育应该在完善体育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激发活力,通过体制创新凸显专业力,通过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实现体育增殖,进而实现从承诺向现实的转变并开创学校体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新时期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为提升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能力提供了物质前提。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指适度地运用数字技术力量,实现社区体育治理中体育需求精确识别、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治理主体精巧引导和治理效能精微评估的目标。数字技术遵循“共性+个性”“平台+中台”“纵向+横向”“线下+线上”等4大作用机制对治理过程的精细化调节作用,并认为理念转向滞后、技术基础薄弱、结构壁垒突出、数字标准欠缺是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现实差距。新时期,要从4方面实现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提升数字技术推进精细化的行动认知,搭建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微空间”,健全数字制度规范激活主体协同治理,优化技术在精细化治理中的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实现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和体育发展的要求。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阐释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分析现实困境,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体育强国建设筑牢根基,有利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系统构建,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路径。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创新驱动方面存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与评价机制创新不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协调发展中优质资源缺位、绿色发展中应试教育突出、开放发展中封闭现象困扰的问题;共享方面存在缺少顶层设计、联动机制缺失、共享资源有限的问题。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激发学校体育创新活力;坚定“协同、绿色、开放”理念,推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搭建学校体育发展成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改革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变化的历史沿革,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改革的必然性.并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学校体育教育体系改革的7点设想:1.调整课程结构,重新组织教材;2.充分挖掘体育运动自身的教育功能;3.教育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转向学生;4.进一步加强终生体育教育;5.建立“一体化”学校体育新体系;6.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7.将运动竞赛渗透于学校体育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17.
基层体育行政组织作为体育行政管理体系中一个职能部门,是贯彻和落实国家体育基本政策的基本行政单位,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四川省基层体育行政干预呈现出:重竞技、轻群体、弱学校,重指令、轻市场,重建设、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内部管理、轻外部实践等特征;制约四川省基层体育开展的诸多因素包括:上级监管、职能建设、行政供给、环境保障、行政协调等.基于此,确立基层体育行政部门的法学地位、明确基层体育行政干预的行为重点、加大与基层教育部门的职能协作、积极培育和完善基层体育市场、加紧基层体育场所设施的新建与维护、政府放权积极培育社会体育团体组织等可以提升基层体育行政干预效能.  相似文献   

18.
体育社团是国家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连接政府与社会的纽带与桥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探析了我国体育社团职能发展的政策动因与适时演变。体育社团的成立与规范发展、结构与性质的改革,以及当代发展的整体推进,均以强有力的政策背景作为动因。实体化面临组织结构的张力,法制化面临法制体系的缺失,经费源呈现获取渠道的单一,是我国体育社团发展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转化主体间“政社分开”的依存关系,“责权利益”的一致关系,以及“放-管-服”的自我关系,形成管理与服务并行,有序与灵活并举的新型发展理念,是推进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本质性深入的适时需要。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剖析影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基层调查的视角,运用叙事研究法、实际考查法对“国培计划2015”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顶岗实习45 d的48名硕士研究生及置换的48名一线体育教师以及河南省4市18县的12所县城中小学和36所乡镇中心学校部分校长、家长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开展调研工作。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基层学校体育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课开课不足、上课不规范,早操和课间操流于形式、过于简单,课外体育活动少、开展难,体育场地条件差、器材设备匮乏,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地研讨与反思,认为制约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因是“人”,包括校长、体育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级行政主管领导等教育相关利益者,外因是教育体制和学校体育政策。其中,人的教育观念,人对体育功能的了解与认同,人的强国强种的民族意识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症结,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而根治症结、突破困境的关键是体育教师,故体育师资队伍质量建设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层大部制改革作为未来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是未来体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将我国基层体育大部制改革分为摸索、发展、深化三个阶段,分别梳理其发展历程。发现当前体育大部制改革主要以区县为重点和突破口,地区间没有统一模式,“分分合合”现象突出,缺乏顶层设计,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职能分配不明确,内外关系未理顺,改革条件不成熟,合作统筹兼顾不周。指出,应坚持目标导向,贯彻实施步骤,选择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的策略。在路径选择上要明确职责,适度调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立法,创新方式,丰富体育体制改革的立法执法体系;强化地方政府职责,构建多方参与的体育治理和服务体系,从而渐进、稳妥地推进体育大部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