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诊改已成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关于诊改工作的五大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8"字形螺旋诊改工作保证和常态化诊改工作管控机制,建立了专业诊改的质量管理与保证PDCA循环运行机制,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学校发展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运行机制,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内涵与作用,认为其是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内驱动力与重要保障。对以专业层面为突破口开展教学质量诊改工作做出了相关思考,提出了升级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诊改对象系统的原则、制定特色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诊改目标的原则,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诊改标准包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为高职专业建设带来新机遇,新机遇对专业内涵建设提出新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新要求,基于PDCA"诊改"理念开展专业建设,实现持续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给合学院实施的软件技术高职品牌专业建设,在提出品牌专业诊断与改进原则的基础上,创建了专业诊改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阐述了品牌专业的诊改实践,为高职院校自主开展专业诊断与诊改、全面推进品牌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的视角,从专业层面切入,对专业诊改的内涵进行界定,构建专业诊改的要素模型,从专业诊改现存问题入手,对高职院校专业诊改机制、流程与实施路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管理还比较薄弱,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够、机制引擎不强、诊改主体职责不明、数字化支撑不足等问题,文章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打造目标标准链、设置质控目标点、运行质量改进螺旋等举措构建高职专业群校企合作质量诊改机制,并从明确任务职责、完善诊改平台功能、培育诊改素养、厚植质量文化等方面形成推进诊改工作的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诊改"实践的视角,力图从破解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建立常态化的诊断改进机制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入手,深入探索高职院校"质量自治保证"的核心内涵,厘清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各主体的质量保证责任。通过试点院校"五纵五横一平台"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框架下"诊改"实践运行的探索,为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教学"诊改"机制,不断提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水平,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运行常态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已成为事关学校内涵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如何有效开展高职院校诊改工作成为当前各高职院校在优质校建设中关注的重点问题。高职院校诊改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开展自我诊断与改进。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教学诊改中,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层为突破口,在建立课程层自我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深入课程过程管理,打开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灰箱",实现课程质量管理螺旋式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学诊改对高职院校自主履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内涵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教学诊改全面深入,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文章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实践中面临的诊改理念认识不到位、诊改重视程度不够、师生内生动力不足、诊改运行不畅、平台支撑不够等现实困境,提出把握核心理念、高度重视诊改、健全激励机制、精准打造“两链”、加强数据平台建设的新时代推进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综合实力的必要手段。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必要性,梳理了高职评估与诊改的关系,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构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制度,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完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校内外衔接的专业发展机制都有深刻的意义.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评估体系,要把握内部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特性、质量管理本身的完整性、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及人才培养特征;要设计好评估方案,紧紧抓住评估指标、评估主体和程序的设计;要建设好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构建激励机制和"元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文章首先阐述专业建设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意义,然后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的开发,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培养、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专业建设的内涵,以期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专业认证制度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理念与标准既是认证专业的标准,也是专业建设的规范。高职院校中的师范类专业应该用好专业认证制度,高质量发展专业内涵。表现在:用专业认证的理念指导专业办学,用专业认证的标准规范专业建设,用专业认证的成果提升专业地位,用专业认证的经验重建专业架构。通过专业认证不断培育专业的自适应性、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增强专业的自信心、提高专业的反思能力,这应该成为专业认证视域下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旅游高职教育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的高级形式,其专业教师素质要满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师德水平、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实践是最有效的培养途径,教师培养要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进修、培训及深入旅游企事业单位调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19年4月北京市启动了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据国家标准,从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及进程安排、毕业条件、实施保障、制度文件、文本质量、特色创新等八个维度对1104个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支撑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北京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情况整体优良,专业设置布局与首都产业结构高度契合,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水平发展还不均衡。从整体上看,各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程安排则更为接近诊断标准;特色创新、实施保障、文本质量等指标与诊断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北京市职业院校应强化标准意识,掌握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切实推进"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地,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在阐明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厘清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共在影响关系。然而,目前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存在惯性思维与片面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内外关系离散与冲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变化等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高水平高职学校需要将“三主体联动”和“四要素融通”内嵌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助力育人理念革新,依托专业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建设专业群势在必行。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群建设为例,创建了“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探索人工智能专业群组建思路,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提出了开发“工单式”“活页式”教材,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施了“三改一创新”质量保证体系。为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提供思路和样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进入“全面提升质量和加强内涵建设”的阶段,专业群建设不仅是加强内涵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服务区域经济、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的客观要求。文章从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角度出发,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方向脱节、专业设置结构不尽合理、就业质量不高和服务区域产业群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以系统理论为基本指导,探讨高职院校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技术技能积累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职服装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具有服装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做法是:设计体现服装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场所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编写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课程教材;通过搭建师生专业工作室平台,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0.
精细化是高职院校专业管理的新理念。实施精细化专业管理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突出专业特色、创建专业品牌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诉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管理普遍面临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管理目标和要点不明晰、管理手段及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为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管理质量和效率,亟需从精细化管理视阈完善专业化管理机制,制定系统化管理制度,构建数据化管理体系,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