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开展了以“问题探究”为主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课标的具体要求,将这些要求变成“本课书学习可以完成的具体任务,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监控的具体行为指标”——实现“课标要求”在文本教学中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推广.“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备受青睐。对历史教学而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历史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历史的奥秘。因此历史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能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创作陌生化到阅读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近年来,在义务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加强,得以突出,无疑是课改的一大亮点,语文教育的一大进步。但义务课标仅仅把教师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已有专家指出,与之相应的,则是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甚至丧失。(参见孙绍振《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对话,在不少课堂上变成了学生个人或群体的自说自话,教师不敢“对”,不愿“对”,或“对”不上。在学生对课文“空论”“笑谈”甚至“戏说”“歪批”时,有的教师仍然“不作为”,并没有尽到“引导者”的责任。针对课改过程中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温欣荣先生提出“陌生化阅读”的建议,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尝试,对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恢复教师主体地位、扩大课改成果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有了一个新名称“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并被贯穿到四个学习领域之中.这种变化,要求教师在发展中求创新,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分析、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对教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此,“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这节课,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质上是让教师站在一个新的维度——解决问题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改革。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为以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教学过程中。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等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国家都在提倡进行教学改革,倡导实践性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由传统的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或策略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多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空间,从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面对这些改革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去思考:  相似文献   

8.
刘慧娟  杨虹 《现代语文》2006,(11):13-14
“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历来是教学争论的焦点。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①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但在语教学现实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非常困难的。课常教学在新课程下呈现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潘劼 《中学生物学》2010,26(4):14-15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教师施教之功的体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叙述了在不同课型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就应该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注重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要突出这一转变,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53):143-144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主体发生转变,学生的地位得到凸显,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课前拟出的讲授过程,可见一节出彩的课背后必定会有一份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目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本身。如何写出一份成功的教学设计是值得每一位生物学教师深讨的问题。本文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导入、重难点落实及结尾等部分出发,阐述对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教师需要做较多的工作。在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互动,不能只是教师一味地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应转变角色,向“导演”和“指导”的角色转变。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双主体”教学的主要做法有:(1)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要提前写好教学方案,并要求学生依据方案预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提出的一种教学思路及框架。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小学数学“以问导学”的教学作为一种新探索的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一种教学思路或活动框架。它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数学课标》理念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它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教师作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转变教学观念1.育人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白发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提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化学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之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探究教学的精髓重在“探究的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果”,“课”是问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苏明义  赵晓羚 《物理教师》2003,24(11):27-28,31
现代教育倡导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1用问题引课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林 《历史教学问题》2006,(3):102-103,9
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1](p.2)为了贯彻历史课程标准的这一教学理念,历史教师们积极探索,创造出很多有效…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实现这种转变除教科书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而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方式。笔者认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问题设计应主要着眼于两方面,一是研读课标和教材,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学生预习中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主体分层探索创新”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于一体。这里的“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并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的“分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思维差异和学习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别要求,分层指导。这里的探索是指合作学习,自主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教授认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这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的学习过程。如何适应新的课标理念,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以《“布衣总统”孙中山》这课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