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这些理念的提出使得原本沉寂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番热闹的景象,唱、跳、画、]层出不穷,辩论、讨论精彩纷呈。但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上述课堂形式精彩本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一、课堂表]热闹非凡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费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使原来比较沉闷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也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风彩的最佳平台。但是一部分教师把其中的“自主”学习方式,理解得不够准确,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了。  相似文献   

3.
朱瑛 《湖北教育》2005,(4):24-26
我曾多次置身不同级别的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在感受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的同时,在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的同时,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亦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听课中,我们就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讨论讨论、表演表演,  相似文献   

4.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价值引导并不矛盾,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应转变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在学生无法理解文本内涵时、对文本内涵理解不深或多元解读出现偏差时、品味关键词句时,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作用;教师还应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还要指导学法,让学生变“死学”为“活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翟蕾艳 《现代语文》2014,(10):61-6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分组讨论”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合作性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因此得到许多教师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有些教师由于对课标理念的理解不深和对课堂本质把握不准,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以演代讲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戴建新 《考试周刊》2010,(55):194-19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改变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建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知识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的一种新模式。我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采用活动的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而要改变过去政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就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全面发挥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改革学习方式,激活课堂教学,力使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尽而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潜能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10.
现在,经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议论:“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很难管理,学生太吵了,要不是课改,就不会这样了。”“课改其实就是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多表演、唱唱跳跳又一节,到头来一点知识也学不到,课改有什么好?”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吵”?学生吵闹的原因是因为课程改革吗?课程改革好不好呢?我认为出现这些现象有两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教师缺乏组织能力,没有组织好教学。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能顾及全班而围绕部分学生进行教学。而现实中我们是大班教学,不可能实施像国外那种自由式的教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的方式应是自主探索。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自主学习成了当前课程改革倡导和推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那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走入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领略其“形之美”“神之韵”?一、淡化分析,尝试理解新“课标”极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场革命,教师淡化分析正是把“学生从教师的‘樊篱’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让学生尝试解决疑难,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能学”的转变。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词、句”的理解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理解,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一些点拨,帮助学生总结、提炼一些学习方法,使之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落实新理念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所必需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张扬,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的培养。在乡村小学,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校条件以及师资和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在农村学校难以实现。那么,农村小学生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呢?一、树立育人新观课堂教学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改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标的主旋律。然而,我们发现在课改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曲解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涵义,以致不能合理运用,因此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反而使课堂教学质量下滑,从而对新的学习方式产生怀疑,徘徊在课改的“十字路口”。我想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点。的确,合作学习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共同发展。但笔者在观摩一些课堂教学和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所谓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有的并未参与,有的根本“无从下手”(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调控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获得发展呢?  相似文献   

17.
陶芸 《湖南教育》2002,(11):33-3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自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个性化学习行为,而“合作”则是指学生共同学习,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同时,发挥“群体效应”,让学生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感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凭着渴望成功的动机开展探究式学习。在群体中学会学习在班级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让一个学习方法较差的学生亲眼目睹学习方法得当的同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成为我们实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我们的作法是 :一、让学生在语文课中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为了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重视研究教师“教”的同时 ,还加强了对学生“学”的方式的探讨 ,尤其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方面。1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提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要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