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宏 《上海教育》2006,(6B):42-44
晏阳初接受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既有传统的儒家化,也有西方的基督化。而且这两种化在晏阳初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会贯通,传统儒家化确立了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教育思想,而基督化宣扬的“爱”和“布道”的精神则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另外一根”支柱”。 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弊端,就是“注重上层,没有看到基础方面。办教育,着重于高等、中等教育:讲政治,着重于国政、省政,眼光都放在上层,基础问题全不在意”。 在定县实验中,晏阳初逐步确立起了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家施教,注重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注重农村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化等方面发展的相互协调、促进,注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教育思想,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编按]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14日上午,全国两会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再度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去年,也是3月14日,也是记者招待会,温总理在谈到经济问题时,深情地提到“穷人经济学”,认为懂得了穷人经济学就懂得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今年,温总理说:“我特别要强调下平民教育问题……我们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教育。”2004年本刊第9期摘发了《晏阳初: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中国基督徒》一文,本期特约近代教育史研究者撰文再度对平民教育与晏阳初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19日,“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09年年会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召开。重庆市委办公厅、北碚区委、北碚区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115人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中国60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特邀了晏阳初至今健在的7位重庆学生列席。现将研讨会学术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从他的教育理念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他创导的“发明、发现、发扬”的“三发”原则,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晏阳初认为要治国安邦,必须爱民、富民、教民、强民,民是“本”。  相似文献   

5.
一、晏阳初语文教育思想 晏阳初在他的《九十自述》中写道:“我常说,‘三C’影响了我的一生,就是孔子(Contucio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由此可知,民本思想、基督精神和民间疾苦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另外1919年5月到1921年7月,杜威在中国11个省举行了多次关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演讲。晏阳初看到了中国大多数文盲中蕴藏的可开发的“脑矿”资源,开始办起了适合中国国情和为中国人民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19日,“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09年年会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召开。重庆市委办公厅、北碚区委、北碚区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115人出席本次会议,共同探讨“新中国60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还特邀了晏阳初至今健在的7位重庆学生列席。现将研讨会学术交流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四大教育”是其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它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成为社会改造的得要内容。晏阳初关于“四大教育”的理论及其实践对于今天的农村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卢作孚、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出了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在怎样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卢作孚创造了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晏阳初则探索了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笔者通过对二者乡村建设思想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对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x晏阳初出生于四川巴中的一个书香世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农民化”思想作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核心思想。它主张知识分子放下架子,视自己为农民。这一重要思想的萌发不仅溯源于晏阳初的民本主义、平等博爱思想,而且也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群众路线”和“实践观”。当前对“农民化”思想的研究,启示不仅在于尊重农民;再唤知识下乡;而且还在于尊重所有劳动者,与各行各业群众打成一片。同时,还应该办能培养具有真正社会生产实践本领的知识分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8):10-11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四川省巴中县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其主要著作被编成《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教育思想要点平民教育“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相似文献   

11.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自1920年回到中国发起全国性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以后,相继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实验区。1943年,针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晏阳初提出了“第五项自由”,即“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Freedom FromIgnorance)”。同年,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国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评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是惟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它…  相似文献   

12.
晏阳初接受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既有传统的儒家文化, 也有西方的基督文化。而且这两种文化在晏阳初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融会贯通,传统儒家文化确立了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教育思想,而基督文化宣扬的“爱”和“布道”的精神则是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另外一根“支柱”。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弊端,就是“注重上层,没有看到基础方面。办教育,着重于高等、中等教育;讲政治,着重于国政、省政,眼光都放在上层,基础问题全不在意”。在定县实验中,晏阳初逐步确立起了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家施教,注重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把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注重农村教育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相互协调、促进,注重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教育思想,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 (1890— 1990年 ) ,四川巴中人 ,中国及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实践家、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 ,其教育思想与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伟大人格 ,享誉国内外。时至今日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仍散发着灼灼光辉 ,对我国农村教育与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晏阳初先生诞辰 110周年之际 ,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巴中市人民政府于今年 5月 2 7日在四川师大联合召开了“纪念晏阳初先生诞辰 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深切缅怀了晏先生的崇高人格…  相似文献   

14.
徐幔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22-123
晏阳初的社会化思想的目标以社会变迁为基础,针对社会背景变迁,确立不同的社会化目标,这些目标并非替代而是共同构成了晏阳初追“新民”方案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1893—1990)是现代中国及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家.是一位爱国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救国论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晏阳初放弃了优裕的城市生活,走入农村,在河北定县开展改造农村的实验研究。他认为平民教育在社会改造和“民族再造”的过程中负有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新民”即人的现代化,严复、梁启超、五四民族精英和晏阳初都先后提出了“新民”的思想。严复道出了“新民”之声;梁启超呼唤“新民”,提出了“新民”之道;而晏阳初更是走向了“新民”之路而闻名于世;今日,面对“三农”问题,“新民”成为了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43年。纽约。全美最高智慧人士聚集一堂。来自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几百所高等学术机关的专家学者,在这里纪念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并表彰“现代具有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十大伟人”中,有爱因斯坦、杜威、福特……而最年轻的一位,叫晏阳初,当时他50岁。他是唯一的亚洲人。当然也是唯一的中国人。他的“革命性贡献”,是他投身的平民教育。今年96岁高龄的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已70余年。我省武冈师范的前身——衡山乡村师范学校,便是他当年从事平民教育的基地。武冈师范也是晏阳初在祖国大陆从事平民教育数十年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的科普思想和“定县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晏阳初在农村科普方面提出了“科学简单化”和“农村科学化”的口号,号召并组织“博士下乡”,采取“以表证来教习,从实干学习”的方法,在“定县实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基本经验,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晏阳初中传承并弘扬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结合当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拓展要求,立足学生需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实现个性特长的发展,提出了“后平民”教育思想,着力构建“后平民”校本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特色、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兴趣特长及学生的兴趣点,语文组教师进行了基于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主要就晏阳初中语文学科校本课程设计、实施意义、反思与改进,浅谈晏阳初中语文学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晏阳初的“新民”情结 早在19世纪末,梁启超提出“新民之说”: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政府、新国家。这种新民观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毛泽东、鲁迅、胡适等亦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