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建平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35-139
《翰墨全书》是元朝前期刘应李编纂的一部民间交际应用类书,分类辑录应酬交际类的词语典故、活套及诗词文章。该书1307年首次刊行;1324年,建安詹友谅进行改编后,书坊刊行;约元末明初,建阳书坊对改编本再次改编印行。元明两代流传的《翰墨全书》有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版本系统,清代至少仍有两种刻本传世。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共二百卷,它是《四库全书》的解题目录。《总目》与《四库全书》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台湾学者杨晋龙所说: 《总目》和《全书》是连体婴,无法截然二分。同时《全书》的内容是一本一本成形的书,为何要著录或舍弃这些书?著录的书有那些版本、内容上的问题?存目的书何以不被收录等等及《全书》无法说明的事实,都得靠《总目》来说明解释;而且二者的弃取原则、评价标准,也并无差别……就书的内容而言,《全书》没有《总目》“存目”一类的书,所以两者有些差别;就其主旨而言,两书是二而一,《总目》隶属于  相似文献   

3.
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宋别集类共收书396种,经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核对,发现有236种书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对辑佚书抄录的不同。这里所讲的辑佚书,即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失传之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注"永乐大典本"。一《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综合性大型类书。全书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  相似文献   

4.
《大明会典》是明代官修行政法典,其刊本有两种,一为一百八十卷本正德《合典》,一为二百二十八卷本万历《会典》。然《四库全书》收录了正德《会典》,却未收内容更为详尽的定本万历《会典》。对此,《四库全书总目》进行了一系列解释。笔者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四库全书》对万历《会典》是讳而不录,《四库全书总目》之解释是为之而做的配套谎言。  相似文献   

5.
清代所编类书,大都集中于雍正以前。乾嘉时代朴学兴起,士大夫均以类书为鄙陋之学,因而类书的编纂从此便一落千丈。《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体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注书者利于剽窃,辗转稗贩,实学颇荒”。此论虽未必全面公允,但大抵可见当时人对类书的态度。既便如此,在雍正前,清代所编辑的几本类书还是颇具特色和影响的。清代类书主要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代表,另外主要还有《渊鉴类函》、《子史精华》、《格致镜原》等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四库全书总目·类书》类序及各书提要对类书收录范围、性质、功能、分类等的认识。《总目》同时也很看重编排体例创新之类书,并将类书简史融入单一类书的评价之中,颇具史家意识和眼光。  相似文献   

7.
宋代及以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类书,但是,对宋代出现的四六类专门性类书,学界几乎无人涉及。宋代出现的较为集中的四六类类书主要有《圣宋名贤四六丛珠》、《圣宋千家名贤表启翰墨大全》、《翰苑新书》、《诚斋先生四六发遣膏馥》等几种。文章从诸种四六类书的基本文献问题入手,归纳总结出宋代四六类类书的兴盛原因,并对此类类书的性质、特点做出较为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的类书类序和各书提要体现四库馆臣较为成熟的类书思想。这主要表现在对类书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类书具有兼及四部的性质,有便检寻、存遗佚、资考证的功用,类书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类书在使用中也还会产生弊端。《总目》的类书思想对后世的类书研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何跞 《图书馆学刊》2014,(3):126-128
《四库全书总目·类书》体现着清人对类书的学理认识.考察类书在内容上“兼收四部”“专考一事”与在形式上的自成体例,其在经史子集中独关子部集部而无关经史所体现的“事”“文”属性,以及其对社会各层人群的不同使用价值,从这3个方面可以大致窥见类书不同于其他四部书籍的殊性特质.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类书     
《出版史料》2004,(1):128-128
日本的类书始于平安时代源顺所编的《和(倭)名类聚抄》(934年)。日本的学术和文化都受唐代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类书自然也传到日本。日本的类书源于中国殆无疑义,这一点也为日本学术界所承认。《和(倭)名类聚抄》原为10卷,后来又有人补编10卷。全书内容分为天地、人  相似文献   

11.
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与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著录书目相比,《四库全书总目》有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者七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四种。这差异性反映出《四库全书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人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大致有:著录改为存目,存目改为著...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一九九七年八月,中国大陆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由杨讷、李晓明编辑的《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据文津阁四库全书补》(以下简称《补遗》),全书精装十五巨册,都二百余万字。这是世人第一次将二种不同阁本的四库全书,经过比对、录异所进行的整理、辑佚工作。虽然仅见集部,但已颇能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四十二年,四库馆臣以内府所藏明万历五年张之象刻本《史通》为底本,抄校而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史通》,整体承袭张之象本之文本内容,改正了张之象本诸多讹误,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独有讹误。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史通》对张之象本亦有改动、纠谬,虽然亦有新的独有讹误,但较之文渊阁本,在更大程度上承袭了张之象本之文本内容,并部分纠正了各本之误,具有更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相较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优长状况及程度的认知,尚多属臆测.本文在系统比勘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和相应文渊阁本书前提要的基础上,录列书前提要优长处多则,并作辨证,以见《总目》之误.经统计,两种《易》类提要差异间所呈现之正误状况,亦略可确知.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作者的生平并对全书的编制体例及内容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历时八年终告完成 ,全书 1 80 0册于前不久全部出齐。《续修四库全书》是继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以来 ,对于中国古典文献的又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整理和汇集。其收录范围既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 ,也包括《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补选之书主要是被《四库全书》遗漏 ,摒弃 ,禁毁 ,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 ;《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 ,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 ;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未予收入 ,此次选编根据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择优选收 ,这也…  相似文献   

17.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的《六臣注文选》底本并非宋赣州本,《四库全书考证》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讹误基本都同于明翻六臣本,且《洛神赋》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证《四库》六臣本与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证明《四库》六臣本的底本属于明翻六臣本系统,确切说应是明吴勉学本。  相似文献   

18.
翰林与明代文学关系密切,明代翰林别集在《四库全书》所收明人别集中约占三分之一。考察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浙本《四库全书总目》与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从收录的92种明代翰林别集来看,五种提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一定差异,除了在形式上存在字句错讹、卷名卷数不一致、书目著录次序颠倒等问题外,在内容上还有增删材料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不同版本的评价体系中,提要撰写者对“文”“道”关系、诗歌的审美标准、文人事功等维度,都存在不同理解。这些不同之处,对深入了解四库馆臣对明代翰林文学的批评与塑造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友松 《图书馆》1996,(1):33-35
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是我国文化界一件大事,对弘扬民族文化,开发古典文献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具有深远意义。四库全书存目之书,内容极为广泛,其中有一批思想水平、学术水平很高的著述,或因某些方面违反封建统治者的意愿,被贬入存目;或因妇女著述、或因属科学著作,不为重视,而列入存目。存目书中收有相当数量有关农田水利、医学、考工、类书、地方志等有裨实用之书,值得重视。《四库存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士娟所著《〈四库全书〉研究:撤出本探源》一书,近期已由故宫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库全书》撤出本是《四库全书》已经完成编纂、缮抄数部并已分贮各阁之后,在阅看中检查出有"违碍字句",而再行撤出或销毁的书籍。撤出本书籍共11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有10种。该书概述《四库全书》的编纂与贮藏情况,及乾隆时期的禁书情况与文字狱案,翔实地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