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发达国家在推进民主政治体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关注道德文化的现代化,包括社会道德教化的调适。道德教化是社会道德重塑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人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意识并不可能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校、家庭教化与社会影响的结果;宗教是西方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道德是西方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基础之一;社会道德教化,家庭道德教育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体的引导与教化的作用十分突出,除了各种报刊杂志、书籍、音像资料之外,一些国家还开设有专门进行道德教育的电视台或电视频道节目,主要讨论公众关心的社会道德问题;社会文化氛围,尤其是高雅的文化环境的陶冶作用不能忽视;国家统一管理指导道德教化,较能有效运用行政与法令的力量,协调道德教化的所有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更有效地实现道德教化的目标。就现代社会的道德教化的某些普遍规律而言,发达国家的道德教化的不少做法,仍然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社会道德文化建设与法制建设并举;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道德教化协调配合;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黄琴 《教育探索》2006,(4):99-100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化的新生途径。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教化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公益广告应当遵循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规律,净化他们的道德精神家园.改善他们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为何确定选择校长的标准什么人可以做校长,这是关系到学校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教育进步的重大问题。选择校长的标准是什么?一般说来,选择校长应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种。比如,英国选择校长就有明确的国家标准〔1〕,从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技能和品质两个方面对校长提出明确要求。专业知识和理解力又具体分解为十  相似文献   

4.
道德相对主义在为人们缓解与排除价值困惑的同时,到底给人的道德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应如何面对相对主义伦理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化使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理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道德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价值被边缘化。关于道德价值的深度思考离不开伦理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二是人怎么会有道德。第一个问题是道德的必要性问题,第二个问题是道德的可能性问题。这两个问题可以分别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来考察,由此就变成了四个问题:问题一是从社会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二是从个人角度看人为什么要有道德,问题三是从社会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问题四是从个人角度看人怎么会有道德。其中,问题四尤为重要。对问题一的探索包括德治论、整体福利说、社会契约论等;对问题二的探索包括义务论、目的论、宗教论等;对问题三的探索包括道德法制化、道德公正与德福统一、以道德的社会促道德的人、加强社会教化等;对问题四的探索包括道德成为人的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道德成为人实现自己核心价值或根本价值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扩展善良人性、培育道德情感、来自经验层面的德福统一等。从现实生活中看,赏善罚恶和善恶报应、社会公正、德福统一、自我实现对促进公民成为有道德的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而人文精神与公众的道德心性却日益颓废。人心转换,道德建设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佛教关注人生,把人的道德修养作为成佛得解脱的阶梯,一直以来就是社会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发挥佛教对社会人心转换、道德建设的独特作用,是佛教适应社会、利益社会的需要,也是佛教扩大自身影响、弘法的需要。发挥佛教道德教化作用前提是挖掘,其关键是以人间佛教入世度生来凝聚亿万信众,加强佛教信徒自身的道德建设,以其为基点感化、影响社会道德风气。  相似文献   

7.
窦学敬 《课外阅读》2011,(5):126-126
一、德育主体置于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不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这就是说,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不应该有脱离生活的道德。生活应该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解决一系列的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是什么?学校该如何管理?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大多学校的校长都是一些"教而优则仕"的校长,校长在管理学校时也大多凭经验管理学校,校长扮演的更多的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我认为校长管理重在唤醒教师、激励教师、促进校园人的发展、实现校园人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点明了校长在学校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校长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通过校长岗位的工作实践,我有了这样的体会:校长应当是学校有思想的行动者,校长应当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教师成长的领航人。  相似文献   

10.
美育关乎并作用于人一辈子成长的全过程。什么时候能够说美育把你育好了呢?没有终止。但是在人的生命旅程中,因为有了对美的关注和爱好,发现和审美的过程,给人的是一种愉悦、欣慰与快乐,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丰富和滋养。不管你从事什么专业,有爱好、有追求、爱美,与没有爱好、没有追求,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别。7月12日,中央文明委在京召开"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座谈会",中央和地方各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针对目前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之道,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和研讨,提供了一系列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并对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进步是一个从一种外在要求变成人的内在需要的过程。源于自然威慑的道德、源于社会契约的道德和源于人的内在需要的道德标志着人类道德从外在要求变成人的内在需要这一过程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是否遵从既定的道德规范,取决于在他们的价值观天平上,作为道德观念根据的价值与行为本身所带来的价值的比值。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在道德行为方面谋求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通过教化引导人的需要和人性的发展以及通过操作完善规章制度两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12.
徐昕欣 《上海教育》2011,(14):60-61
一有一则有趣的调查,超过九成的网友认为这是一个缺失信仰的年代,然而有近八成的网友认为自己有信仰。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常出现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公众事件,好像中国人从来没有好好受过道德教育。然而中国一直是强调道德教育的,小学里还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呢。可是,一件件道德沦丧事件的出现,让人不由怀疑,我们的道德教育奏效吗?  相似文献   

13.
林间 《辽宁教育》2012,(8X):1-1
<正>美育关乎并作用于人一辈子成长的全过程。什么时候能够说美育把你育好了呢?没有终止。但是在人的生命旅程中,因为有了对美的关注和爱好,发现和审美的过程,给人的是一种愉悦、欣慰与快乐,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丰富和滋养。不管你从事什么专业,有爱好、有追求、爱美,与没有爱好、没有追求,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别。7月12日,中央文明委在京召开"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座谈会",中央和地方各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针对目前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之道,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和研讨,提供了一系列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并对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新的部署。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培育文明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明华 《江苏教育》2007,(17):50-50
校长的工作是什么?校长的责任是什么?校长的使命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做校长应该也一定会碰到的。乍一看这三者似乎是一回事,校长是干什么的,但实际上这三者却不是一回事。从校长这一职务来讲,他具体的职责范围,他具体做的事的确比较明确,即他是一个专业的管理者,他的工作即是按照教育规律、管理法则运作好学校的人、财、物,做好学校的一切工作。但校长的职责是什么,这却不是只要对学校的一切负责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无力的学校教育和变形的家庭教育,孩子已经成为“小皇帝”“小太阳”,有些孩子在学校称王称霸,在社会上逞凶斗狠,学校和教师对他们毫无办法。这是一个教育反传统的时代,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没有对于规则的敬畏,怎么会有道德呢?学校德育功能的渐渐丧失,是因为教育残缺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人一旦失去了道德底线,纵使他的道德认知再好,他的道德行为依然会不断悖逆规则。因此,实施惩戒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有没有社会影响力?回答是肯定的。伦理学的社会影响力,来源于道德的本质和道德的功能。道德的本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道德作为特殊的实践精神,通过价值的方式把握世界。它把世界分为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应该和不应该两部分,通过高扬前者、鞭笞后者,实现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源相对急剧变动,道德资源的剧烈变动表现为道德生态不容乐观。因此,涵养道德资源是当前至为重要的任务。加强道德建设的传统思路存在着单一的个体主体性倾向与道德教化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弊端。当前我国在涵养道德资源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发挥宏观社会力量即社会关系资源尤其是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潜涵于社会生活层面与社会制度层面的善的可能性,积极创新道德教化的方式,以提高道德教化功效,以尽快优化社会道德生态,消解社会道德危机,涵养社会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教化是一种化诱万民以维系社会统治的政治工具与社会软调控手段,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观照,先秦礼乐社会时期,时人创见了“外物以饰内情”的社会教化方式,青铜礼乐器成为这种教化方式的物质载体,并承载了道德教化、伦理教化、政治教化、警示教化等丰富的教化功能。这种社会教化方式与礼乐文明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先秦社会的良性运行、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为何确定选择校长的标准什么人可以做校长,这是关系到学校发展乃至整个社会教育进步的重大问题。选择校长的标准是什么?一般说来,选择校长应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种。比如,英国选择校长就有明确的国家标准〔1〕,从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技能和品质两个方面对校长提出明确要求。专业知识和理解力又具体分解为十  相似文献   

20.
张乃文 《四川教育》2005,(11):16-16
学校发展指什么,有哪些基本内涵?影响学校发展的要素是什么,影响的规律是什么?换句话说,用什么策略和途径发展学校?这不是每个校长都清楚但又必须清楚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