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相似文献   

2.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相似文献   

3.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多中心治理,可在网络各层主体间建立更多信任、互惠及认同等关系,实现社会资本在更大范围内的聚集、合理组织和有效分配,为在孵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资源获取通道。通过对天津市科技孵化网络79家孵化器的实证调查,从社会资本的信任、规范和网络三个维度,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社会资本对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社会资本对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创新产出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信任对网络创新绩效影响最显著;规范对网络整体孵化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网络化程度对网络整体孵化能力、创新绩效和就业税收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析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源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研究孵化器内聚耦合机理,提出"内源型内聚""外源型内聚""横向耦合"和"纵向耦合"等概念并对其特征进行对比,提出提升内聚度和耦合度的两条典型路径。在此基础上,从支持孵化器服务能力提升、鼓励孵化器与科技服务机构的联合、鼓励多主体合作共建、建立孵化合作联盟、强化孵化链条对接、提升政府管理效能等6个方面提出政府管理部门加强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虚拟科技孵化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了科技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对有关孵化器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界定了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概念,提出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结构模式;以大连科技孵化网络建设实践为背景,提出了从实体孵化器向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拓展模式;以自主创新对科技孵化网络的需求为导向,提出大连市虚拟科技孵化网络的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善治理论为指导,以杭州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在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模式创新中的作用和责任,并具体探讨了杭州市科技管理部门在推进孵化模式创新中的做法和体会,供大家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期间,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迅速,各类新型创业孵化不断涌现,带动了整体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模式的转变,有效促进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质量的提升.围绕当前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模式的特点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归纳了广西部分典型的、具有借鉴意义的新型孵化模式,为加快推动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增效,打造双创升级版以及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及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孵化网络结构社会资本依托网络主体间的联结模式,形成资源整合能力,成为孵化器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资源整合视角研究孵化网络结构社会资本对孵化绩效的影响,以京津地区201家孵化器为样本,利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验证了孵化网络结构社会资本对资源整合能力和孵化绩效的正向影响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在结构社会资本与孵化绩效间的中介作用,为孵化器协会及其会员从资源整合视角出发优化孵化网络结构、提升孵化绩效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梁丽娜  于渤 《科研管理》2021,42(10):48-55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基础科学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也愈发显现。本文围绕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基于WOS数据库,以及USPTO数据库,构建了人工智能基础科学合作网络和专利技术合作网络,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全球区域发展格局,以及其他多样性网络特征,探讨了人工智能基础科学网络与专利技术网络的相互影响。研究显示,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中国在论文发表上占优,但技术创新较弱,而印度则技术转化能力强;英、法和意大利等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上失去了领先优势。模型研究发现,基础科学网络中心性程度高的国家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帮助,而科学网络结构洞和聚集系数对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日益加深,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已经形成.网络治理为研究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局限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的跨区域行政网络和市场际技术转移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了网络治理模型,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提出了网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樨樨  董瑶  易涛 《科研管理》2022,43(7):124-134
数字经济通过压缩信息传递时空距离,增强了区域间技术转移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利用专利转让数据构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结合模体分析揭示区域技术转移网络的局部结构特征,并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究数字经济、区域软环境对技术转移网络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技术转移网络呈现出强互惠性、弱传递性的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技术转移向纵深发展,但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技术转移网络中存在“富人俱乐部”特性与“技术孤岛”困境,将进一步加深区域间技术鸿沟;区域软环境因素中,法制环境、技术环境、政府治理环境、金融环境均对技术转移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市场环境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对技术转移的影响。据此为推动区域技术转移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西宝  陈瑜  姜照华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15-1624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治理是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技术治理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以协同治理为理论基础,基于技术治理问题"结构-过程-关系"研究框架,认为该框架隐含"价值"要素的后置情境,特别在中国背景下,价值后置给技术政策过程实施产生冲击和扭曲。因此,提出"价值-结构-过程-关系"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以解释协同治理主体结构间如何调节、塑造治理技术的形式以及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网络的角色与关系,以期提高技术政策可接受度。研究结果认为技术协同治理框架应包括科技人员、科协、政府、企业、高校、金融部门、中介等社会组织及公众、国外部门八个主体;技术协同治理机制应包括问责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交流机制以及共享机制。研究结果建议技术协同治理框架与机制可以应用、复制类似的政府治理问题,以供例如我国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城市化协同治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国31个省区2006-2010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区域间技术转移的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6年以来,我国省际技术转移活动越来越密切和频繁,随着各区域技术实力及区域间技术差距的变化,技术转移网络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边缘"结构有逐步削弱的趋势。(2)大宗技术转移以北京为核心向其他区域扩散,受地理距离的约束较小;整体技术转移表现为空间聚集(分散)形态各异的几个区域板块,地理距离在各区域板块演变中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3)随着各区域及其邻近区域技术实力的变化,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表现为由"弱—弱"子群转变为"强—弱"子群或"弱—强"子群,最后发展为地理邻近且良性互动的"强—强"子群。  相似文献   

17.
郭亮  綦良群  于渤 《科研管理》2019,40(9):211-220
技术集成能力是衡量企业资源配置水平,影响企业集成创新效果的内生动力,其形成方式与成长过程一直是理论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借鉴企业基因理论,从仿生学视角剖析技术集成能力基因本质,运用实证方法探究技术集成能力基因碱基的具体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集成能力基因结构模型,揭示其成长“黑箱”。研究表明,技术集成能力基因是由技术链和管理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信息监测、组织柔性、系统整合和技术学习是技术集成能力基因碱基要素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技术集成能力成长的驱动要素。技术集成能力基因通过复制、变异和重组的一系列进化过程,实现要素匹配和功能优化,完成能力的适应性演化,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旨在为基因结构模型研究由概念性构建向实证识别提供全新思路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基于SNA的国家科技奖合作网络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以社会网络分析(SNA)的视角,通过深度挖掘2000-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合作网络数据之中的结构性信息,分析由合作关系构建的获奖机构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化趋势,结合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从实证性研究的角度提出并验证若干关于系统结构的假设,揭示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合作网络整体趋于聚合、"核心"结构突出的内在特征,拓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在组织间网络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The innovativeness of a region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recombine technological, organisational and scientific capabilities. This recombination can be facilitated by regional policies. In the past, these policies provided a stable set of “local collective competition goods” supporting interorganisational patterns of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ompetition. Given the increasing uncertainties of an internationalised knowledge society, these stable regional orders are challenged by new, more open-ended and experimental patterns of regional policies. These policies treat regions as social fields whos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oundaries, identities, dominant coalitions and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constructed in bargaining and exchange relations. Also the type of collective competition goods required and their target groups are the result of negotiations involving not only political actors and business associations but also enterprises and trade unions. This shift to a discursive renewal of regional capabilitie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ies and limitations encountered by such “experimental regionalism”, is illustrated on the basis of an East and a West German region. Leipzig had to create a new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ructure and to integrate the existing firms into regional networks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In Leipzig, these two challenges were met by separate, newly created institutions thus hampering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veness of the recently recreated industrial basis. In Nurember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 traditional industrial region into a technology and service-based one was facilitated by a common vision, regional networks, new research facilities and 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start-up activities. In this case, a new reg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facilitated the integration and renewal of formerly isolated regional capabilities thus demonstrating the potential of a discursive renewa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大学衍生企业是推动大学技术转移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模式,不同大学推动企业衍生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检视母体大学影响企业衍生的静态因素,探寻这些差异性特征.只有打开衍生过程黑箱,才能够在微观层面上充分展现大学衍生企业的动态格局,才能够揭示大学衍生企业的本质.通过对东北大学衍生东软集团的过程进行精致的案例分析,提炼出大学推动企业衍生的三组能力,即技术商业化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网络化联盟能力,三组能力逐层进化,嵌入在大学创新活动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之中.创新型大学可以借鉴相关经验,通过制度创新等途径变革大学组织惯例,提升衍生能力,进而推动大学的技术转移和衍生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