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众包竞赛作为实现大众创新的一种有效模式,已经在企业RD创新中突显优势,不仅给发布众包竞赛任务的企业或个人带来低成本和惊喜的创意方案,还使解答者个人或团队利用其才能和空闲时间创造价值,实现收益。以"任务中国"上255位解答者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解答者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解答者风险偏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解答者披露私有信息减少了发布者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了解答者绩效的提高;此外,解答者通过服务保证获得发布者信任,有利于提高其创新绩效;(2)在解答者参与经验中,工作史并没有提高解答者能力,故对提高绩效无显著影响;但在参与过程中,解答者受先前中标经验的束缚而降低了其创新绩效;(3)在解答者感知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风险规避的解答者更倾向披露私有信息而提高其创新绩效;但是,风险规避的态度会促使解答者采取保守的解答策略,使得服务保证和参与经验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政府专利奖励对中小企业绩效的政策效应,本文以江苏省226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政府专利奖励和中小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从创造、管理、运营、保护4个维度探讨了知识产权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专利奖励对中小企业绩效存在正向影响;(2)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有助于放大政府专利奖励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为中小企业优化知识产权建设,提升绩效、政府建立健全专利奖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S  相似文献   

3.
网络嵌入是为企业提供关键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南高新技术示范区内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网络权力为中介因素、吸收能力为调节因素分析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2)网络权力在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网络嵌入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4.
科学知识是企业突破技术难题的关键,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以159家医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搜索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合著论文,构建2007-2021年的动态科学合作网络,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来探究自我中心网络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1)自我中心网络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2)自我中心网络平均路径长度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3)平均路径长度在自我中心网络规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元领导理论、创新理论和组织社会化理论,旨在探究双元领导对新员工社会化适应与创新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以354名企业新员工为调查对象,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双元领导与新员工创新行为和任务绩效呈显著正相关;(2)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在双元领导与新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角色清晰在双元领导与任务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领导力对双元领导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角色清晰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效应。最后,对研究结果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王搏 《预测》2023,(3):53-59
本文基于323家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双元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知识转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协调柔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双元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双元创新对知识转化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化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化能力中介了双元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3)协调柔性正向调节了双元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且正向调节了知识转化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市场开发活动对NPD项目绩效的影响.假设为(a)市场进入战略及活动会直接提高创新绩效;(b)市场进入战略在对内外部市场开发活动不断熟悉的基础上正直接影响着创新绩效;(c)内部市场开发战略是在不断熟悉外部市场开发活动的基础上来提高创新绩效的;(d)市场进入过程中创新绩效的效果取决于创新的程度.为了证明假设的合理性,我们利用特定的测量模型建立了有效可靠的方法对134个NPD项目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然后根据路径模型验证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大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进入活动对于NPD项目绩效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市场开发战略及外部市场的开发活动会明显提高NPD项目的绩效.  相似文献   

8.
杨洪涛  陈丽 《科研管理》2013,34(10):67-74
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途径,非R&D活动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发放的230份问卷所获得的数据,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种非R&D活动(培训、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培训对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对设计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设计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4)培训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而是通过设计或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间接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科学学研究》2021,39(3):519-529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科研性质机构,在国家的创新战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机构数量的增多,创新绩效提升成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重心。文章基于Citespace科学图谱的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实证研究较少,目前对从机构内部提升创新绩效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组织创新氛围、知识管理能力、内部协同网络为研究自变量,以创新绩效为因变量,以126份新型研发机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和中介作用检验,对机构创新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氛围、知识管理能力、内部协同网络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内部协同网络在其中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1)明确机构对创新活动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引导机构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2)建设覆盖面更广的机构内部协同网络,鼓励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合作,减少管理层级中的冗杂结构;(3)积极引入人才、资料等创新要素,建设网络工作平台,为机构提升知识管理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蒋楠  赵嵩正  吴楠 《科研管理》2016,37(6):57-64
引入知识共创变量,对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提供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服务提供对服务创新绩效的主效应以及知识共创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300家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面向客户的服务提供和面向产品的服务提供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明显促进作用;(2)服务提供对知识共创有正向影响;(3)知识共创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知识共创在服务提供和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已有研究总结提炼的社会分类范式和信息利用范式以及8296个设计类网络创新竞赛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参与者的国别多样性、技能种类多样性与竞赛绩效均存在倒U形关系。此外,基于参与者多样性对竞赛绩效或正或负的影响,提出并验证了“平行路径”和“帮助学习”在参与者多样性对竞赛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在理论上丰富并深化了个体多样性研究,将之从基于传统组织架构拓展到网络创新竞赛领域;结论可为网络创新竞赛平台管理者和竞赛组织者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网上创新竞争受到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首先分析网上创新竞争对开放式创新的意义及中国网上创新竞争发展现状,然后从现金奖励、解答者行为和解答者集体智慧三个方面分析研究现状,最后在总结当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四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郝琳娜  侯文华  刘猛 《科研管理》2014,35(4):111-120
企业RD创新需要有效利用内外部创新资源,基于众包竞赛模式的企业RD创新能够充分挖掘和激发大众的创新智慧,助力企业RD创新,已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考虑RD创新模式溢出效应的不同情况下,针对企业创新模式及其投入策略选择,以及众包竞赛模式下企业间完全竞争和合作时的决策问题,建立了相应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的决策对RD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仅依靠内部资源的RD创新(A策略)收益,企业通过设置合理的奖金并结合内部创新和众包竞赛模式(B策略)是占优策略;B策略下,企业间处于完全竞争或合作的状态时,溢出效应的不同对众包竞赛模式创新能力的贡献度造成了影响;此外,企业收益、RD创新水平、消费者剩余及社会福利均与众包竞赛模式的贡献度正相关。最后以宝洁公司采用B策略对RD进行创新的案例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创新竞赛已成为企业获取创意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参与者热情从而产生大量高质量的新想法是竞赛成功运作的关键。本文采用嵌入式案例研究方法,针对沃尔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年度创新竞赛活动,对比分析该研发中心两个部门的推动策略,发现多层面因素如竞赛流程设置、创新推动者权力基础、竞赛重视程度感知、成员知识基础等影响推动者领导行为和创意产生方式。两部门采用不同的推动策略均圆满完成竞赛任务,参与型领导方式和多轮互动群体的头脑风暴法所形成的开放激发策略有利于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氛围,而命令型领导方式和分组名义群体的头脑书面法作为闭合汇聚策略则强化竞争高效的部门文化。从长期来看,两种策略面临不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张爽  陈晨 《科研管理》2022,43(6):113-120
  随着工业5.0来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我国技术型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严峻的现实挑战。知识吸收能力反映了企业识别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目标的过程,能提高组织创新性与灵活性,也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推导,提出创新氛围、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技术型企业中收集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成果为技术型企业提升员工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素来注重高危行业的安全问题,近年来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必须改变安全与创新相悖的陈旧认识,引入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安全问题。在创新理论和安全认知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安全创新对企业安全绩效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安全创新的内涵、结构、要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跨越7省的32家企业的442名员工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创新意愿与安全创新资源通过安全创新的行为对企业安全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说明安全创新对于提升高危行业的安全性有显著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A new approach in German innovation policy organizes contests of proposals for developing innovation networks.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different programs, we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such an approach. We find that this type of policy may have a relatively large impact and can, therefore, be regarded as a rather efficient instrument of innovation polic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policies, administration of the program is a much more critical issue. The contest approach may stimulat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side of the administration but may also require a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 The main disadvantage is the additional time that is required for conducting the contest. As a distinct ‘picking the winner’ approach, the contest approach is not suited as a means for achieving a leveling-out of regional welfare.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标准体系构建代表地区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将其纳入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包括标准化在内的各要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产出形式(如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创新产出更加依赖于知识存量,同时受到区域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影响;知识存量和区域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存在溢出效应,规模报酬递减;在创新知识产出过程中,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知识存量、标准化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最后建议我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投入要素结构制定不同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知识存量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区域对创新产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  相似文献   

19.
本文确定了企业协同创新的6个主要外部主体,通过对我国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收集了254份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企业与不同主体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差异,并探究了对应的竞争者协同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与政府、竞争者、供应商、客户、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企业-客户>企业-供应商>企业-研究组织>企业-竞争者>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2)竞争者与政府、供应商、研究组织、中介机构的协同创新会对相应的企业协同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竞争者-客户协同创新没有这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