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企业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业务环境要保持竞争力,需要有坚实的社会化媒体战略。Web2.0时代的社会化媒体为企业的品牌信息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阐述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涵,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品牌信息传播的特点,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信息传播作用和策略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德胜  韩杰  蔡佩芫 《科研管理》2020,41(5):191-201
以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轻量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如何提高“用户留存”已经成为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社交媒体情境下,小程序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并未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本研究从轻量化视角深入分析,基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与情绪理论构建了小程序轻量化特征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信息-任务匹配、系统易用性以及服务响应性正向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信息-任务匹配、服务响应性分别对用户积极情绪和流体验有促进作用,系统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流体验而对积极情绪的影响不显著;积极情绪分别在信息-任务匹配、服务响应性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流体验则完全中介了小程序轻量化特征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构筑了“轻量化特征-情绪反应-行为意愿”完整的传导机制与影响路径,拓展了轻量应用持续使用、社交媒体用户情绪成因相关研究,结论对企业借助轻量应用进行社交媒体营销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在信息时代,用户对社会化媒体的信任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社会化媒体信息内容可 信度低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化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社会化媒体用户、平台及信息监管部门的相关行 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结合具有心理学特征的MAIN模型,提出社会化媒体信息可信度体系,并借助实证 数据,从信息内容角度对社会化媒体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信息内容的 实用性、客观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对社会化媒体信息可信度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信息内容的一致性则不会产生直 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州香菇品牌的成功得益于其品牌传播策略.采用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框架对随州香菇品牌传播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信息源协调,拓展营销渠道,加强与客户的营销互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分享辟谣信息意愿的影响因素,为辟谣信息的传播及抑制社交媒体谣言提供参考。以社交媒体用户辟谣信息分享意愿为研究对象,选取辟谣主体、辟谣信息内容、辟谣信息传播方式三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辟谣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影响社交媒体用户分享辟谣信息意愿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真相陈述、图片、视频、专业人士、定位、政府账号、链接、同步传播影响,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公众应对社交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的意愿,讨论社交媒体不同人格特质用户虚假新闻应对意愿的差异和相关性。基于大五人格模型、计划行为理论、风险感知理论及前人相关研究提出若干研究假设,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PLS)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倾性、宜人性人格特质会通过行为态度对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应对虚假新闻的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宜人性、尽责性人格特质受感知风险的影响较大;最后根据结论,针对不同人格特质与其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社会化营销与传统网络营销的比较分析,阐述社会化营销的意义与价值.重点从经典营销理论中的行为消费模式、STP营销理论、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品牌营销理论等六大方面,系统分析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旨在探索移动社交媒体中健康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健康信息可信度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过程]借鉴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Hilligoss提出的整合信息可信度评估框架,基于用户感知视角,结合社会诚信现状引入社会背景维度构建健康信息可信度的研究模型,以微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越高;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对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的影响不大;健康信息接收者的自身特征会影响健康信息源可信度、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和健康信息媒介可信度的感知,从而间接影响健康信息总体可信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对健康信息内容可信度感知;社会背景对健康信息接收者自身特征有显著影响,其次是健康信息媒介的可信度和健康信息源的可信度,对健康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社会化媒体与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驱动银行开始在其网站中嵌入各种社会化工具,为用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在这种环境下,影响用户使用网上银行的因素较传统互联网环境相比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聚焦于社会化媒体环境,探究该环境下影响用户使用网上银行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情景式问卷收集用户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信息支持不仅可以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对网上银行的使用意愿,还可以通过网站设计对用户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情感支持可以通过正向影响网站设计而对用户使用网上银行的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网站设计均可以直接正向影响用户的使用意愿,而感知风险则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具有直接的负向影响。此外,主观规范虽不能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网上银行的意愿,但可以通过感知有用性对其产生间接地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远  张磊  张敏 《现代情报》2019,39(6):38-47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信息内容特征对移动医疗APP用户推荐行为的影响和作用路径,提炼出对运营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和方法。[方法/过程]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口碑营销经典理论的相关因素,构建出"中心信息内容特征——自我推荐"以及"边缘信息内容特征——从众推荐"两条作用路径,并聚焦感知需求的调节作用提出假设并构建研究模型。实证研究采用"日志追踪实验+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来自移动医疗APP用户的288份数据,利用Smart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正向影响自我推荐意愿;APP认知声誉、医生认知声誉、医院认知声誉正向影响从众推荐意愿;感知需求正向调节自我推荐意愿对推荐行为的影响,而从众推荐意愿对推荐行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小飞  成立  王春国  鲁平俊 《科研管理》2015,36(11):176-183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关系营销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品牌关系营销作为中国商业市场的基础变量的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因此,通过品牌关系驱动顾客忠诚和品牌资产成为客户关系管理和品牌资产管理的基本逻辑与理性认知。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品牌关系驱动能否成功应对技术创新驱动对品牌关系情感与顾客购买意愿的冲击?品牌资产的基本理论模型是否还能有效地指导新兴市场的商业实践,抑或需要重构?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手机品牌消费者为样本,研究发现:表性特征层面,消费者逻辑仍遵循"品牌原型—品牌关系情感—购买意愿"的发展路径。本质特征层面,消费者逻辑受到外力的驱动发生改变,且与品牌关系驱动相比,技术创新驱动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关系营销理论模型,对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营销战略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从时间纵向维度展现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脉络,有助于厘清辟谣信息扩散的内在机理。[方法/过程]将"@人民网"官方微博发布的"全国暴雨"辟谣信息作为起点,收集该辟谣微博发布后7天内的转发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社交媒体辟谣信息扩散的演化网络,并分析其扩散的内在机理。[结果/结论]主要研究发现如下:①社交媒体辟谣信息从爆发期、高潮期到消退期的演化路径为:辟谣信息被政府官方微博发布后,会在极短时间内在其发布者的"紧密型"社交圈中(政府机构用户间)迅速扩散;随后,辟谣信息主要经由"大V名人"与其粉丝构成的"松散型"网络,向大V名人的粉丝扩散;最后,辟谣信息经由大V名人的粉丝,在粉丝与其好友的"紧密型"网络中扩散,直至消退。②辟谣信息扩散网络在三个时期的密度均较小。③与微博谣言扩散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微博辟谣信息的扩散主体之间并没有互动,仅表现为单向传递关系。④相比政府官方微博而言,"大V名人"转发辟谣信息所带来的效应更能够激起受众对辟谣信息的精神共鸣,更能促进辟谣信息的扩散。  相似文献   

13.
单春玲  赵含宇 《现代情报》2017,37(10):16-22
基于社交媒体环境,依据强弱关系理论分析了用户关系强度对商务信息转发的影响,并从社会驱动层面和个人驱动层面提取了商务信息转发的影响因素。以典型的社交平台——微博为例,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弱关系对商务信息转发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社会关系强度对社会信任和社会交往产生差异性影响;社会信任、社会交往、经济利益、利他主义和自我效能对商务信息的转发影响显著。本文将强弱关系理论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化商务领域中,有利于指导电商企业制定合适的社会化商务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在线品牌社群的角度出发,研究UGC互动效用与用户品牌态度的关系,分析人际易感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UGC社会效用、UGC信息效用以及UGC娱乐效用对用户品牌态度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际易感性中的规范易感性在UGC社会效用与用户品牌态度之间,以及UGC娱乐效用与用户品牌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人际易感性中的信息易感性在UGC信息效用与用户品牌态度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代宝  续杨晓雪  罗蕊 《现代情报》2009,40(1):152-158
[目的/意义] 为了在系统了解国内外关于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过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并为企业基于社交媒体的营销实践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本文从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过载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后果两方面对相关文献予以系统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系统特征因素、信息特征因素和用户的心理性因素、行为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是导致社交媒体用户感知信息过载的主要因素;信息过载会导致用户出现倦怠、情绪枯竭、不满意等消极情绪,并引起他们的不持续使用或转移行为、信息回避行为等。  相似文献   

16.
丁水平  林杰 《情报科学》2020,38(4):131-139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是消费者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探讨影响消费者持续信息共享的因素有助于社会化媒体管理者制定出更符合消费需求的针对性策略。【方法/过程】将信息共享意愿划分为信息搜寻意愿和信息分享意愿两个方面,同时从两个维度系统探索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消费者持续信息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采用网络调查方法收集309份有效问卷,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对信息搜寻满意度、自我效能对信息分享满意度有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对信息搜寻满意度和信息分享满意度有正向影响;信息搜寻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搜寻意愿,信息分享满意度正向影响持续分享意愿;挣面子倾向对持续信息搜寻和信息分享意愿有正向影响,而护面子倾向的影响正好相反。此外,持续信息搜寻意愿正向影响消费者持续信息分享意愿。  相似文献   

17.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relying on social media brand communities to interact with consumers and achieve business values. Thu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how companies can extract value from consumers in social media brand communities. We develop a model clarifying the dual concept of consumer value and illustrating how consumer-perceived value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consumer-generated value from a trust transfer perspective. Specifically, we identify three types of consumer-perceived value: utilitarian, hedonic, and social. We capture consumer-generated value in terms of purchase intention and social media word of mouth. Using a two-wave survey, our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research model. Specifically, the three types of consumer-perceived values positively affect consumer trust in social media brand communities, which in turn leads to trust in brand and in social media and, thereafter, consumers’ subsequent social media word of mouth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Our study makes several contributions to the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literature concerning leveraging social media brand communities into business strategies. Theoretically, our study expa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ual concept of consumer value in social media brand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trust transfer theory. Practically, our study delivers insights for companies into how social media brand communities can be used as a strategic tool for achieving business values.  相似文献   

18.
Understanding how brands should operate on social media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ntemporary marketing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due to the social and networked nature of social media it is an ideal environment for brand communities. Taking a deep qualitative approach and with analysis of a vast array of data, the article articulates the existence of brand communities on social media. More importantly, it delineates five unique and relevant dimensions of brand communities based in social media. The authors advise researchers to consider these dimensions while conducting research on brand communities and social media. Further implic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