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国藩这封复信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这封书信对研究曾国藩以及当时的政治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和民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民国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革命文献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文章以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李季在1920年到1923年之间致蔡元培、胡适的书信17通为例,从特藏文献的发掘和揭示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和研究其内容,展示了特藏文献研究的全过程。作者提取并展现了书信中隐含的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信息,其中尤以蔡元培和胡适对李季的马克思主义著译的指导和帮助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洪霆 《东南传播》2018,(3):17-20
侨批,是华侨书信及侨汇的统称——侨批业则兼有金融和邮政的双重职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华侨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本文论述了侨批业的形成、发展,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侨批邮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强贺氏为科举世家,亦为藏书名家。其家藏书重实用,不单纯追求版本;桐城派文献及桐城派名家批点本是其特色收藏;印谱、碑帖收藏丰富。所刻书籍多为桐城派作家著作或桐城派名家评点本。宏富藏书背后有着坚强的经济后盾。其家藏书历经二百多年历史,于1949年悉数捐赠北平图书馆,化私为公,至今完好保存在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黄亚海 《图书馆论坛》1992,(5):19-21,10
我国的日记与书信,历史悠久,数量宏富。古代和近、现代许多重要人物都曾留下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或文学价值颇高的珍贵的日记、书信集。这些日记、书信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出版事业勃兴的新时期,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日记、书信集的工作得到重视。许多被掩藏湮没的日记、书信集,重见天日;大厦知名人士、老一辈革命家的日记、书信集纷纷出版;各种各样的日记、书信选本、范本相继出现。过去贫儒寒士的日记、书信无力刊行,现今却出版许多社会各界人士有价值的日记、书信集。此外,我国还翻译出版了不少外国人的日记、书信集。总之,当今日记、书信集的出版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日记,书信集宝库得到前所未有的丰盈充实。对这些数量宏  相似文献   

6.
书信本属于“私有财产”。然而其中许多私语悄话所表露的真情实意,则实在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许多书信一旦公开发表,便给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绚丽的色彩。书信公诸于众,必该具备一定的社会性,这样才能从“私有财产”转化为“公有财产”,获得社会价值,具有社会意义。近期推出的林焕平教授编的《作家学者书信集》,就是一本具  相似文献   

7.
书信由于其特殊性,各收藏单位多未整理编目.它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文献史料、文学欣赏价值,是图书馆界馆藏有待开发的又一知识宝库.  相似文献   

8.
<正>王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与友人往来书信是研究其学术思想、政治观念等重要资料,历来受到学界重视。自1980年《观堂书札》刊行以来[1],学界不断搜集刊布,主要的有《王国维全集·书信》(1984,下简称《书信》)[2]、《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2000,下简称《往来书信》)[3]、《王国维未刊往来书信集》(2010)[4]、《王国维全集》第十  相似文献   

9.
高妍 《兰台世界》2016,(16):135-137
吴澄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与散文家,他的散文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书信尤具文采,在宋元书信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全元文》收录其书信98篇,因其私密性的特点而真实反映了吴澄的情感和文风,表现出了语言质朴、逻辑缜密、形式活泼、情感真挚的美学特色。吴澄在江右文化中成长,推崇唐宋七子文风,在书信中表达的文论思想也体现了"会和朱陆"的主张。这批书信还透露了他一生的交际圈,元中期的临川郡崇仁地区已形成了以吴澄为纽带的学术群体。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书信档案,是毛泽东档案文献的重要构成部分.现收藏在中央档案馆的毛泽东书信(参见《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活动,反映了他同党内同志、党外朋友、亲属、故旧的密切交往,不少书信也论及政治原则、方针政策、党性修养、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等重要内容.同时,不容忽略的是,这些书信还展示着毛泽东内心深处的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里面珍藏着绵长细腻的夫妻情、父子情;珍藏着淳厚质朴的同乡情、同窗情;珍藏着纯洁高尚的同志情、战友情;也珍藏着真挚深厚的师生情.  相似文献   

11.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又是一位文献家。嘉庆十三年至十九年,李兆洛任安徽凤台知县。为政之暇,考兆洛积极从事文献活动,纂修《凤台县志》十二卷,编辑《淮南方孩未先生全集》十六卷、《小山嗣音》四卷。论文就这些活动作一述论,以期对李兆洛文献学及凤台、寿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浅论明朝中期私人藏书家丰坊及其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坊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藏书家和书法家。丰氏藏书数万卷,建有万卷楼。他的藏书来源主要包括世代相传、购求、造伪等三个方面,而尤以“造作伪书充实所藏”为主要特色。丰坊晚年因对万卷楼管理不善,大量藏书被人偷盗,加之遭遇火灾,最后将所剩书籍售予范钦,转而成为范钦“天一阁”藏书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赵晨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41-146
[目的/意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是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的私人藏书目,其分类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其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方法/过程]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四个部类分别与《经义考》、《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公私书目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特色。[结果/结论]《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设类体现出守旧与创新的结合,经编诸类目既借鉴《经义考》,又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创新之处,史编、子编则相对保守,在分类设置上墨守旧规。通过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分类设置的探讨,明晰其兼具保守性和创新性的鲜明特点,也因为这种特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类目设置和书籍归类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尽管如此,《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作为一部私人藏书目,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方孝孺向有“天下读书种子”与“明初学祖”之称,但真正令他名垂青史、千古流芳的还是其孤忠劲直的崇高气节与无畏生死、舍身赴义的英勇精神,即鲁迅先生赞称的“台州式的硬气”。这种头可断而志不可屈的浩然正气,对国人尤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可谓巨大深远。文章介绍了方孝孺的生平,并对其《逊志斋集》的成书、版本和内容做一考述。  相似文献   

15.
韩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137-141
《清河书画舫》是明代张丑的一部知见书画目录书。该书现存诸本有十一卷、十二卷和十二卷附补遗三种卷次面貌,代表其撰著流传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前两种较接近张丑原稿,但一直为学界所忽视;第三种以清池北草堂刻本为代表,成为乾隆以后的通行本。通过系统的版本调查和研究,蠡清《清河书画舫》初撰本、增订本的面貌,钩稽出通行本的校刊经过和流传脉络。  相似文献   

16.
1951年4月间,时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的王重民先生给嘉兴图书馆副馆长汪大铁写了两封信,讨论近代著名藏书楼浙江湖州南浔嘉业堂藏书的接管与整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江户版《备急千金要方》中药方的文献来源,在已建立的数据库基础上,系统分析每一首药方的数据来源,从中探究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脉络,为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孙述万,1925年毕业于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曾任湖北省立图书馆馆长、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图书馆主任、国立北平图书馆期刊组及西文采访组组长、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等职。文章聚焦图书馆人孙述万,从家人回忆说起,以留存手写履历、友人来往书信、旧时照片和工作聘书等档案材料为线索,梳理考究孙述万生平和足迹,重点回顾他轮换多馆、辗转各地的图书馆从业经历,总结孙述万对中国图书馆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姚鼐《今体诗钞》是一部著名的近体诗选。《今体诗钞》是选家出于教学需要,续补王士禛《古诗选》而作,也是为了彰扬其唐宋诗并举的诗学观念。弟子、诗友们的群体需求,选家自身高水平的创作与评注,为此选的广泛流传与经典化进程奠定了详实的基础,也张扬了姚鼐诗学、光大了桐城诗派。  相似文献   

20.
创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左翼文学期刊,是天津左翼文学的主要阵地,但迄今为止缺乏有效的发掘和整理。本文意在通过对《星星》、《夜鹰》、《南中学生》、《当代文学》等十余种天津左翼文学期刊的梳理与论述,总结其文献学价值,为更为系统的天津左翼文学研究提供文献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