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半个世纪前,鲁迅怀着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深深关注,以及子君就是她们中的典型代表。本文,笔者以这四个人物为例,的封建制度是她们痛苦的真正根源。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分析了造成她们各自悲惨命运的不同原因,揭示出腐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分析,试图展现特定文化语境下中国女性的历史命运,及整个社会群体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分别是鲁迅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她们代表了旧中国不同阶层妇女的形象和命运。祥林嫂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农民,她善良、勤劳而本分;爱姑是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她较祥林嫂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她不甘沉默,敢于公开挑战和反抗;子君是一个不同于祥林嫂和爱姑的知识女性,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先进的思想,勇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追求爱情自由。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阶级和性格,但是,却同样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也承受着社会制度带给她们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5.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一生致力于对国人灵魂的冷峻剖析和人的命运、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妇女问题尤其给予了深切关注。祥林嫂、爱姑、子君这些看似身世经历、处境教养、思想追求迥然相异的女性,然而,在她们深层的思想命脉中,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惊人的相似:都曾对自己的命运有所反抗,最终却接受并顺应了现实社会对妇女的角色规范。其悲剧有着复杂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对封建专制权威神圣的恐惧,源于无意识无主名杀人团的威逼、妇女传统角色意识和奴性心理。鲁迅在艺术手法上突破传统小说情节和人物言行描写的表现方式,采用不同人物的对照,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对比,人物言与行、表与里、情绪涨落变幻对比,人物悲剧命运与喜剧氛围对照,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悲剧女性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6.
红楼女性悲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通过描绘林黛玉等一系列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是其悲剧的根源。无论是封建叛逆者,还是封建卫道者,都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一部中国封建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血泪史,一部女性向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史。无论是《卫风·氓》中的女丰人公,还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无论是《祝福》中的祥林嫂,还是《水浒》中的潘金莲,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种种封建社会桎锢的影响,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而潘金莲这个形象,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8.
《祝福》中的祥林嫂饱受封建宗法思想摧残,在夫权、族权、神权的压迫下,“想做奴隶而不得”,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吴妈、柳妈是鲁迅小说里的两个边缘女性,她们都是贫苦的劳动妇女,承受着来自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她们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压迫。在《阿Q正传》和《祝福》这两部小说里,吴妈、柳妈均非主要人物,但她们却是与主人公阿Q和祥林嫂接触最多、关系最亲密的人物,更是对阿Q和祥林嫂的命运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她们助推了封建势力,将阿Q和祥林嫂推向灾难的深渊。  相似文献   

10.
再现鲁迅笔下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四位旧中国女性的悲剧命运,以此为基础,对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对旧中国女性的残酷迫害;进而揭示鲁迅对旧中国女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象刑本身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它在历史上是否存在及其作用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肯定象刑存在的基础上,从象刑的适用对象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它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在起源上的关系,从而推出象刑为大夫违礼行为的一种制裁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As two representatives of women liv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feudalism, Pan Jinlian and Mrs. Bertilak come from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personal experiences. However, the two of them share the same pursuit of free love and both of them take active actions, trying to change their lives. But their efforts end up with tragedy under the fetter of feudal system. The tragic fates of Pan Jinlian and Mrs. Bertilak under the fetter of feudal system reflect vividly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feudal system on the fates of women.  相似文献   

13.
湘军是应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而出现的地方性军事组织。多层次的个人隶属关系和以纲常名教为纽带是湘军组织机制的典型特征。随着湘军组织规模的扩大,维系其组织机制的特征逐渐走向反面化并最终导致其自身的否定。湘军的自身否定也预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必然要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4.
《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个集好女人、穷女人、苦女人于一身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虽然祥林嫂具有传统女性的种种优点,但却受到神权、族权、夫权的多重绞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鲁迅通过这一形象,提出了劳动妇女出路的严肃命题。尽管鲁迅对此并未正面回答,而是从反面给人以警示:正确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劳动妇女的根本出路。这是《祝福》作为文学遗产的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祥林嫂与田小娥都有不幸的遭遇,都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不同的是,祥林嫂是甘愿做奴隶却最终没能坐稳,而田小娥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她本身不甘愿做奴隶,进行过一定的反抗,但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制约,她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同样被毁灭。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王夫人重用亲侄女王熙凤管理贾府事务,自己实际上是扮演了贾氏家族掘墓人的角色。她是符合封建传统观念的贤德媳妇和慈爱母亲,但为了“通共一个”的宝玉,她成了整治“妖精”的信佛人,成了大观园“理想国”的毁坏者。假如曹雪芹完成了他的杰作,最有可能对宝黛爱情施以终极打击的应该是这位不言不语、心有主见、关键时刻很会下毒手的封建家长。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有的研究,《祝福》中的祥林嫂形象具有典型性,但她在鲁镇“穷死”并不典型。通过探索祥林嫂在鲁镇“穷死”的必然性,来揭示她对明进步、人性自由的自发盲目追求以及惨遭貌似明进步的封建化思想戕害的人生历程,重新阐释祥林嫂典型形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主角,她们都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就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本文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杜丽娘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时代特征,如果说《西厢记》表达的是封建的婚姻制度如何对幸福的恋人设置障碍并加以迫害,那么《牡丹亭》是写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爱情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鲁四爷并不代表着封建政权对祥林嫂实施迫害,他只是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伦理道德的忠实维护者之一;鲁四老爷也不是迫害祥林嫂致死的元凶,他只是对祥林嫂进行精神打击的众多人之一;是鲁镇这个高度思想化的环境联合绞杀了祥林嫂.  相似文献   

20.
向警予同志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向警予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中国的革命实际情况,深刻地认识到了妇女受到压迫的原因,并提出了妇女解放与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妇女运动理论体系。文章对向警予妇女解放与社会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和实践进行研讨,以期确立向警予妇女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