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当前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已成为人们相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所谓反思,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的一种认识活动。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指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即"内省经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考。那么,教学工作中所说的"反思"是指什么呢?它应当是指学生学习时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对学习情况(知识、态度、方法等)的自我观察和反复思考。  相似文献   

2.
数学成于思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贪玩;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往往是由于经过反复思考研究;但如果我们对待事情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去独立思考,不动脑筋,则最终会步入失败的泥潭.数学学习更是如此,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何谓“反思”?《汉语大辞典》上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上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在哲学范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17世纪哲学家洛克。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知觉,是心灵内部的活动。德国19世纪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对现象的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论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理念的解读与实践的依据 (一)对教学反思蕴含的理解 何谓“反思”?《汉语大辞典》上解释为“对过去的事情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哲学辞典》上解释为“对事物的思考和对现象的本质研究”。在哲学范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17世纪哲学家洛克,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知觉,是心灵内部的活动。德国19世纪人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对现象的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反思是什么?让我们先列示一些名家的观点来求解。洛克把离开感觉形成内部经验的心灵活动称为反思。斯宾诺莎则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比较高级的形式。小威廉姆.E.多尔指出,反思是"心灵转向自身"的一种回归性思维。姜国钧教授认为,反思是"指回过头来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赵明仁先生认为,反思是慎思的、意义赋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整合的过程。可见,反思是主体由外向内的一种回转思考,目的在于认识真理或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已然的行为实践与  相似文献   

6.
<正>何谓反思呢?反思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是指人回顾自己之前的经历,进行思考和反省。这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不断的训练与深化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理念,学生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我学习进行不断的观察和反复的思考,这种能力可以使学生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走得稳,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后续新知识的学习。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这里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本质     
要发挥教学的促进作用,必须要了解学习的本质。只有把握学习的性质,我们才能在教学的天地中自由驰骋。学习是在某个学习场所中学习者个体自身所发生的事情。许多人在一个场所"学习",但是并不等于说他真正在"学习"。梅耶认为,一百多年来的学习理论研究对学习的刻画可以分为三种主流认识:一是把学习看做增强反应;二是把学习视同知识获得;三是把学习喻为知识建构。我认为,如果加  相似文献   

9.
反思又译为“反省”“反映”,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一个概念,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在不同哲学家那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通过反省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获得关于它们的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的观念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解题与三思     
有句俗语叫“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要在反复考虑后再去做事情,同学们在学习方面应当主张“行后三思”,即解题之后不能万事大吉,应进行反思,进行再思考,对审题析题方式、解答思路方法技巧等进行反思,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不失为一种良好  相似文献   

11.
"快乐"一词在字典中的定义有很多种,多半是:觉得满足与幸福。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认为:"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快乐是一种美好的状况,也就是没有不好或者痛苦的事情存在,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时一定要经过反复、循环多次才能掌握和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依然要遵循这一认识规律.学生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特别是中差生,需要经过三次、四次或更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以前在教学中要求“不煮夹生饭”,认为“煮了夹生饭”  相似文献   

13.
<正>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学生对策略的理解,优化策略选择,揭示策略的本质;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反思性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进行数学质疑,形成反思的意识.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要学好数学,培养同学们的反思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经过自己的反思,进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同学们的认知结构才能得到完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时代的教育都需要进行哲学反思,哲学是让教育保持清醒的最后机会,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进行真正的教育。对"互联网+"教育进行哲学反思,不是为了寻找确定性的答案,而是努力向教育本意回归,保持良好平和的发展心态,在更深层次展开思考,建构充满意义的教育世界,从而过上一种更好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教育人必须思考、经常思考、反复思考的原点问题。在近百年前,《教育的目的》一书的作者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因为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发展。怀特海甚至指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除了某些时候思想活跃、具有创新之外,其他时候都背上了沉重的知识的包袱","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智慧,而在现代的大学里,我们的目标却是教授各种科  相似文献   

17.
正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反思作为思考的一部分,即"反省,回头、反过来思考"之意,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是"数学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过程。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言:"强调体验、经历、探究,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忽略了反思,我认为反思可能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高效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转变观念,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更进一步提升为"我乐学"。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对老师的要求则是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总是想用尽各种巧妙方法力求把自己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把学生的脑力劳动减到最轻,认为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其实,这样做的结果恰恰相反,学生掌握起来会更困难,因为"不经过思考而获得的知识,没有掌握而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知识对学生来说成了一种触动他的思想和情感,激发他去探索,使他产生需要而变成自己的东西时,才能说这是掌握知识".新课程教育理念也要求我们要突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