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95-96
中科院战略生物资源网络包括5个植物园、18个生物标本馆、11个生物遗传资源库、14个动物实验平台,以及17个院属单位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重点开展生物资源的针对性收集保藏与转化评价、生物多样性监测等,实现由生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向转化利用方式转变,构建生物资源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顺畅途径,支撑生命科学研究,服务生物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生态学监测和研究揭示了北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维持机制,阐明了干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过程;凝练出神农架自然遗产的全球突出价值,构建的"廊道-踏脚石-关键栖息地"保护体系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出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体系及应用模式。长期生态学研究为我国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是东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培育基地,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由于过度采伐利用,温带针阔混交林的结构和功能遭受严重影响,显著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长白山站")以揭示我国温带原始阔叶红松林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为核心,开展长期综合监测和试验研究,发现了老龄林仍然具有持续碳汇能力,揭示了植被数量、大树数量以及树木水分传导率、抗栓塞能力对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实验,阐明了CO_2浓度增加和氮(N)添加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碳汇和碳固持能力;发现了种子结实机制和尺度在群落构建中的作用,揭示了环境过滤、扩散限制和随机稀释是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主要机制;探索了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上—地下以及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研究成果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形成与维持机制,促进温带受干扰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等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长白山站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开展合作研究;与周边林业局合作,研制和示范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长白山站是我国温带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也是国内产学研相结合的业务科技支撑平台和生态学、林学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对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植物与土壤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明确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综合结构调控措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王芳  杨乐  普布 《西藏科技》2023,(3):3-8+3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和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鸟类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有多种分布类型,大致分为三种分布模式。人们基于环境气候、空间和生物作用及进化历史等角度提出了各种假说,用以解释鸟类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模式。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模式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物种或同一地区的不同类群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模式。研究不同地区的鸟类多样性垂直分布模式,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存在较多研究空白的地区能为海拔梯度模式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系统平衡提供理论和科学支撑。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尺度有很大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尺度下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成为今后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监测点设置是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动态监测不可分割的部分,科学布设监测点是新常态下支撑实时掌握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变化,实现"三位一体"保护管理的关键技术环节。文章以钦州市为例,研究北部湾沿海地区耕地"三位一体"监测点数量配置与空间定位涉及方法、步骤,为同期类似耕地监测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贺鹏  陈军  乔格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59-1370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人类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加剧,人类将面临对生物多样性认知、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门生物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包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8个科研机构的19家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是我国动物、植物、菌物及化石等标本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主要实体场馆,是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和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标本藏量、管理和利用代表着我国战略生物资源的整体水平,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门生物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于对其整体现状的全面分析,文章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的基本定位、组成与布局特点,馆藏标本的规模、组成与特色,以及与发达国家标本收藏机构的对比;系统概述了依托标本馆在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经典分类研究、志书和图谱编撰、标本信息数字化、科学普及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并阐述了对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同时,全面分析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保藏、研究与可持续利用、信息数据共享等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制约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设国家生物标本馆的具体思路,展望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的未来格局,以及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农林植物     
<正>亚热带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团队与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结合林下幼苗长期动态监测数据、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邻居效应模型,揭示了不同功能型土壤真菌驱动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作用模式,破译了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密码",提出了基于外生菌根真菌与病原真菌互作过程影响植物生存的物种共存新模式。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植物累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末,中科院的一批生物学家及时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介绍到国内,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回顾了中科院生物多样性研究20年的主要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同时提出应加强支撑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进展及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和举措,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物种恢复。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需要各国同心协力,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文章系统整理了近些年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举措,以及中国科学院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若干工作,并对我国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具备完整的卫星数据接收、传输、存档、处理、分发体系,是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地面站的数据接收范围覆盖全国及亚洲的70%疆土。地面站的数据接收系统由天馈伺分系统、跟踪接收分系统、测试分系统、记录与快视分系统、故障诊断分系统、站监控管理分系统、技术支持分系统组成,性能和指标居于世界同类地面站前列。地面站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卫星数据处理与产品生产系统,其产品质量、规格与全球数据产品一致。地面站一系列重要的装置改造和自主创新项目的完成,使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检索等系统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可以保证以近实时的速度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地面站运行20余年来,所接收、处理和分发的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遥感应用各领域,其中突出的范例有国家重大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西部测图、海洋环境近实时监测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上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赋予人类一些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已经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开始造成地球上第6次生物大灭绝。随着人口数量和消费速率的增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正在急剧增加,一系列威胁地球上维持生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正在凸显。目前,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政策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中国政府的决心、"一带一路"建设、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加大以及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布局等,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Biodiversity science in China has seen rapid growth over recent decades, ranging from baseline biodiversity studies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es behind evolution across dynamic regions such as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 review research, including species catalogues; biodiversity monitoring; the origins, distributions, maintenance and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biodiversity-related ecosystem function and services; and species and ecosystems’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 Next, we identify priority topics and offer suggestions and priorities for future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 China. These priorities include (i) the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nd surrounding mountains, and that of subtropical and tropical forests across China; (ii) marine and inland aquatic biodiversity; and (iii)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to identify and maintain synergies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o fulfil China''s vision for becom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addition, we propose three future strategies: (i) translate advanced biodiversity science into practic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i) strengthen capacity buil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genomics and remote sensing; and (iii) strengthen and exp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Based on the recent rapid progress of biodiversity research, China is well positioned to become a global leader in biodiversity research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6.
以县域海岛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外延,建立了贸易-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型,包括生产模型、物种聚集模型及居民消费效用模型,进而对模型进行了求解,系统地分析了自给自足经济和自由贸易条件下经济贸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岛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并对模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 NDVI数据的东北森林物候期监测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于信芳  庄大方 《资源科学》2006,28(4):111-117
物候是指示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遥感技术的发展为物候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东北森林,森林分布范围由Landsat TM影像解译得到的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确定。遥感数据源是2003年500m空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东北主要森林树种的NDVI时间序列特征,表明不同树种的同一遥感参数时间序列基本形状近似,在关键物候期和变化振幅上存在差异,这为根据遥感参数时间序列曲线监测森林物候期奠定了理论基础。将MODIS NDVI 8天合成时间序列数据应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HANTS)重构成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影像。基于每天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研究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了东北森林物候期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东北大部分地区树木在第100天~150天开始生长,到第260天~290天逐渐停止生长,生长季长度集中在140天~180天。通过与部分物候观测数据的比较验证,表明基于MODIS NDVI数据获取的树木生长始末日期与调查资料具有可比性,获取的森林物候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关键工具。“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专题改造和完善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全国自然保护区多媒体数据库、全国自然保护区电子分布图、中国生态旅游数据库、中国生物多样性多元化数据库、生物安全文献数据库;建立了基于Internet的Internet和Web服务器;采用ASP、ADO、SQL、ODBC、Web、GIS技术,实现了数据库与Web服务器的动态连接,建成了全国自然保护区数据查询和统计工具、全国自然保护区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全国自然保护区Web GIS查询工具、中国生态旅游信息查询工具、中国生物多样性元数据查询和录入工具、生物安全文献查询工具;实现上网共享信息600余M,其中数据103M,数据全部集中共享;完成了生物技术改性活体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风险评估技术准则、风险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