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石鸥  陈静 《湖南教育》2008,(7):8-10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都是不分科的。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百家姓”“千字文”均是文史哲合而一体。最早按国文、历史、修身、地理等分科编写教科书的当属文明书局,它的《蒙学教科书》系列是我国最早的分科教科书,其语文教材是最早分科设学的语文类教科书,比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还早了一年,开创了近代语文教科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三、实行国语教学之后的小学国文教学方法实行国语教学之后的小学国文教学法,这种说法看似自相矛盾,实际则不然。自从1920年教育部下令将初等小学国文改为国语,国语教学的声音一时间响彻全国,但这并非意味着小学国文教学的终止。虽然教育部的法令频频下发,报刊也极力宣传,然而小学文言文教学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方面,有些学校继续使用多年前的国文教科书,例如商务印书馆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中华书局的《新式国文教科书》等,与这些文言教科书配套的教案或教授法也继续印刷发行,但是,与这些教科书配套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根本改革,大约要上溯到本世纪初,从清末到五四运动这一段时期。改革的主要标志,在学制上,是罢科举,语文单独设科;在教学内容上,是语体文代替了文言文。1903年,清廷颁布《考务纲要》,语文单独设科。1905年,清廷下谕废除科举。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将小学“国文”改为“国语”,全部采用白话。随后,白话文也逐步进入了中学的国文教材。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出版家,早期语文教科书编辑。字虚竹。江苏武进人。1902年入中国教育学会。1903年在上海任爱国学社、爱国女学教员,并为《苏报》翻译日本新闻。1909年任爱国女学校长。因坚信“救国之本在于教育”,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致力于新式教科书的编写,先后达10年之久。他曾参与编写商务版最早发行的冠以“最新”二字的初等和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在编辑说明中指出,这套教科书的特点在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及未知,按儿童脑力体力之发达,循序渐进,务使人人皆有普通之道德、知识”。他不但教育观念先进,编写态度也严肃认真,因此…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雷教授您好!近年来,出版界出现了"民国语文教材出版热",引发了社会对语文教材的热烈讨论.您带领的课题组刚刚完成了教育部"民国国语国文教材研究"的课题研究,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的研究情况? 雷实:课题组收集了从2005年到2012年间国内11家出版社出版的41种(套)民国时期国语国文教材,从中选择了两套作重点研究,一套是19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全套8册),由庄俞、沈颐编纂,高凤谦、张元济校订,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重新出版.这套教材是辛亥革命后首先出版的"共和国教材",具有代表性.另一套是1947-1949年间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开明幼童国语读本》(全套4册)、《开明儿童国语读本》(全套4册)、《开明少年国语读本》(全套4册),由叶圣陶撰、丰子恺绘,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6月重新出版(后简称《开明国语读本》).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的近代化,是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与几千年来封建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语文课程,逐步向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语文课程转化、演变的历史过程,其具体时间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办至1923年新学制中小学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颁行,凡61年。可以说,中国语文课程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风风雨雨、曲曲折折的过程。语文课程体系的建立、语文课程课时比重的演变、语文教科书的革新,是语文课程近代化最集中的体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之时,回顾中国语文课程近代化的历程,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最大的教科书出版商。回顾其教科书的编撰和出版史,高度重视教科书的研究过程无疑是其成功的一大要点。商务印书馆的学者们所经历过的思维过程集中体现在编制首部启蒙国文教科书、顺应国语运动、回应社会教育思潮、寻求教科书编制的理论依据等一系列行为中。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能够得到或者再次印证这样几点启示:教科书研究是要具有前瞻性的;教科书研究的手段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教科书研究是教科书创新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黎锦熙(1890-1978),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史地部。他一生的学术研究活动,涉足了诸多领域,多有建树,是我国20世纪学术界名的学和教授。在语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他也成就卓。他是20世纪初“白话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主要倡导,在推行“国语统一”和“言一致”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语教学论方面的代表作有《新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以下简称《国语》)和《新国教学法》(195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初版,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套真正现代意义的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当属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及其该系列中的《最新国文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从句群说到语法的综合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父黎锦熙在七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撰写发表了语文教学专论八十余种,如《教育学讲义》(1913年,长沙宏文图书社版)、《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版)、《新国文教学法》(1950年,北师大出版部版)等等,对各级学校的国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严格地说,我国语文教育现代化,自“五四”运动始。 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至 1921年杜威来华讲学, 1922年“ 6— 3— 3”新学制颁行, 1923年各科课程标准纲要的制订,以及在此前后围绕课程标准的讨论,启动了我国语文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借鉴这段历史,挖掘、开发其理论资源,对于认识现状,把握改革方向,是大有裨益的。 1920年 1月,当时的教育部通令各国民小学校,教科书一律用语体文编写;中学校各科教科书,也逐渐用语体文改编。其中,语文教科书成为实施“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基本阵地。由此引发出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什么?如何认识和把握语文的本质?在语文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人们各有仁智之见,对它作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经学、诗学、文学、哲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相融的综合体,并没有明确的学科概念。自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时起,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才正式出现在我国教育史上,当时称之为“中国文学”,意即文章之学。1906年又改称为“国文”,因为五四运动后白话文(语体文)进入语文教材,小学称“国语”,中学仍称“国文”。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编辑语文教材时,根…  相似文献   

13.
近代意义上的“语文”始自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兴学堂”,依《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荣庆、张百熙诸公制定《学务纲要》,规定中小学校开设语文课程.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学”(读古文词、作文、习字),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设“中国文学”(习字、作文、读经、词章),着令全国推行,“癸卯学制”大行天下,近代语文教学体系规模初具.“语文”一义,叶圣陶先生畅言其旨,卓然可观:“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出版全国统一的初、高中语文课本,共12册.在《编辑大意》中,阐明“语文”之名义及结构:“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说’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至此,“语文”始.得切近今义,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4.
经书是我国清末以前的教科书,清代以前启蒙教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见渐于四书五经。清末接受西方文化后,设新制学校,编新教科书。初期全用古文,“读经”科内容为“圣贤经训”,“国文”科则为古文或准古文。依“钦定学堂章程”规定“蒙学堂”之“读经”,先为“孝经”、“论语”。次为“孟子”、“大学”、“中庸”等。民初亦沿用之,至民国九年,教育部下令,改“国文”为“国语”,小学教科书一律改用语体文编辑,并注重儿童文学。这是国语教材的重大变革,从此国语课本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语文教学,从先秦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其问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大的。但从语言的角度来考察,实际上只经过了两个阶段。一九二二年以前,全部教材都是文言文,包括清末废除科举、办新学堂所采用的吴曾棋编的《国文教科书》,也没有改变这种情况(注);一九二二年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为适应运种变化,叶圣陶等编辑的《国语教科书》,才使“语体成为国文的教材和习作的文体” (见《叶圣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语教育史上,如果说黎锦熙的《新国语教学法》(商务印书馆1924年出版)是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小学”语教学论专的话,那么,王森然的《中学国教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以下简称《概要》)就是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学”语教学论专了。作其人其事,它的成书过程、基本内容和学术价值,都能给我们不少启发,都很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17.
先父黎锦熙在七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撰写发表了语文教学专论八十余种,如《教育学讲义》(1913年,长沙宏文图书社版)、《新著国语教学法》(1924年,商务印书馆版)、《新国文教学法》(1950年,北师大出版部版)等等,对各级学校的国语教学、文言文教学、语文“话法”教学、写作教学、写字教学的教材、教法,提出改革意见,其中对汉语语法教学更是精研躬践,有许多独创性意见。如最负盛名的《新著国语文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历史学科审查委员会于1992年2月25日至3月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义务教育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进行审查。委员们对教科书进行了十分认真细致的审查后,通过了“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具体如下: 一、《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4月第2次印刷),能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要求和原则编著,并根据《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初稿)、《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的精神作了修订,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符合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作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曾影响了几代国人,潜移默化直至今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语)与历史教科书,以其创新和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立足,以名人名家参与编撰而树其质量精品,而与时俱进的努力又使它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汲取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的进步的价值观取向,向国民灌输崭新的国民意识,这使它在近代教科书出版市场常胜不衰。商务教科书所创立的出版原则、出版思想,包括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对我们今天的教科书编辑与出版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而在屡遭劫难的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以民营出版家们的艰辛奋斗,努力为国人提供精神滋养,这样的精神也将对后人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 我国高等学校语言专业开设理论性语言学课程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属于教科书性质的,本世纪初期有胡以鲁的《国语学草创》,章炳麟著有序言。胡氏还有《言语学讲义》。二十、三十年代,有沈步洲的《言语学概论》、乐嗣炳的《语言学大意》、张世禄的《语言学原理》、《语言学概论》、《语言学纲要》,等等。这些著作大都是在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下,结合汉语的实际编写出来的。张世禄在《语言学原理·例言》(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中写道:“本书编制取材,大部分根据于L.Bloomfield的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此外,还列举了其他西方语言学家著作以及日本学者的著作。解放前,理论性的语言学课程在高等学校中没有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