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爽 《神州学人》2013,(8):36-36
2012年11月30日上午,语言中心的活动大厅洋溢着节日的热闹气氛。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由我们5个中国留学生主办的"中国节"在这里隆重举行。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成功邀请到了学校领导到现场,还吸引了大批学生和当地市民来参加活动。我们将活动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校领导和语言中心主任致辞;  相似文献   

2.
去年六月,我们一行二十名中国留学生应“依尼”——墨西哥全国印第安人研究所——的邀请,到墨西哥瓦哈卡州参观了几个属于这个机构的初级寄宿学校。 “依尼”直属墨西哥中央政府,创建于卡德纳斯总统执政时期(1936——1940)。这位至今仍为人们怀念的总统曾为墨西哥的资源和工业民族化、国有  相似文献   

3.
"今天大家真的很棒!这个‘中国节’活动一开始只是我们的突发奇想,甚至是一种疯狂,因为我们的力量是这么有限,你们5个,加上我和雪(一位移民墨西哥的华裔女生)一共也只有7个人但是我们成功了!节目十分精彩,我看到大厅后面直到门口都站满了人,一直到  相似文献   

4.
青帝 《大学生》2013,(Z1):74
正中国留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最大困难不是听和说英语,因为有很多自然科学专业,上课并没有特别密集的讨论,不像社会科学的专业,不参加课堂讨论甚至会没有成绩。所以我们最大的困难是写作,尤其是对于研究生来说,毕业时候过百页的论文是跑不掉的。我认识的一个同胞,思维深邃,想法独特,学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惜英文写作成了他毕业的绊脚石,还好他的导师也是中国人,逐字逐句地帮他改。我曾有一个印度同学说起辅导某中国博士后的英语时,一脸的无奈。这个印度同学虽然有口音,但是用词遣句  相似文献   

5.
在校园优雅美丽的树荫下,在球场挥汗如雨的对垒中,在自习室埋首苦读的专注里,一个早已被我们熟悉的群体——留学生,正在品味着学习、生活的快乐与紧张。这些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留学生,或许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或许因为对中国现状的关注,或许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或许就是为了自己一个早已有之的“中国梦”,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6.
浅析新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并且分析了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几点想法.在这个知识经济发达的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工作者去关注.  相似文献   

7.
"取象"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之一,存在于各种文化形式之中,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利用"取象"造字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培养留学生的汉字"取象"思维,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旅日作家蒋濮的<东京有个绿太阳>从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日本的人情风貌以及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复杂的国别情感纠葛,反映出在日留学生面对融不进去的"日本"和难以回去的"中国"所作出的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金巍 《考试周刊》2013,(68):164-164
中韩两国作为睦邻友好国度,从古至今一直在互派使者与留学生,特别是当代两国建交后这种往来更是频繁。在教学庞大的留学生群体的过程中,除以语言为主的教学外,"中国文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中国文化"课程对韩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到我国高校学习。国内高校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借助校内和校外各种形式,为昆曲在海外留学生中的传播搭建平台,让世界人民有机会认识中华"百戏之祖",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1.
各位朋友,我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今天围绕着"中国文化强国战略"这个题目,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与思  相似文献   

12.
"再"和"又"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表重复义的副词,在对外汉语初级课堂教学中是重要的语言点,也是初级班留学生极易混用的两个词。基于课堂教学和日常交流中所发现的留学生的偏误情况,本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初级留学生对"再"和"又"在句子中与否定词"不"和"没"共现时的理解。文章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对学生偏误情况的分析,设计了一整套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由易到难的教学计划,并在每一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2007,(2)
五代留学生的留学比例"留学生"这个词,在中国已经很熟悉了。但实际上,"留学生"这个名词,最早还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指中国人到国外学习,而是指这个外国人到中国读书。发明这个词的,是中国盛唐时期日本的遣唐使。当时,有不少学生随着遣唐使来,随着遣唐使回,当时叫海学生。有的学生留下来较长时间在中国学习,这类学生日本人叫留学生。留学生这个词,实  相似文献   

14.
李斐 《现代语文》2006,(9):92-94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公布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指出:"文化知识课包括中国概况、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等)等课程,这些课程讲授中国的国情、历史、文学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习者提高其语言运用的层次."又认为:"各种语言文化课是整个语言教学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课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其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充分满足长期进修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随着语言等级的提高,其所占课时应逐渐增加."我们认为这个教学大纲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出发的,它对整个文化课的教学、乃至整个对外汉语教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颖 《教师》2019,(5):122-123
2017年,来自156个国家及地区接近1.2万名留学生在西安学习,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的研究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文章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不同生源地区的留学生进行分类调查讨论,发现各地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各有长短:欧美留学生在语言和课堂理解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而亚洲留学生在适应中国本地化生活方面有明显优势。文章提出建议,各高校要加强语言培训,设置语言考查门槛,为留学生提供寄宿家庭和更多文化交流节目,帮助他们融入西安生活。  相似文献   

16.
让高等教育变得更加国际化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进行发展最基本的趋势之一.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不够重视知识经济和在信息时代下高等教育更加国际化的特征;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个领域里如何进行挑战的认识还不够;高等教育在国际化上的层次还比较低,无法实现平衡的发展.想要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就需要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个清楚准确的审视,然后制订能够提高其发展的战略方案和实施有关政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对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大力发展,积极地开展远程教学,以此来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更加国际化,本文便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7.
施梓山 《大学生》2015,(7):32-34
法国留学生Charles刚刚从清华大学读完两年汉语课程,现在正在琢磨着怎样能续签签证,在中国留下来找工作。什么?法国留学生想留在中国找工作?没错,他为了再获得6个月的中国签证,竟然又到复旦大学报了一个"商务汉语高级班"。"我在等待一个在上海的机会,也准备在上海寻找更多的机会,"他说。巴黎实习专业户这位27岁的法国留学生对中国痴迷般地喜爱。他毕业于法国图卢兹商学院,  相似文献   

18.
红地毯     
《神州学人》2013,(2):28-29
漂洋过海,独自在异乡求学、拼搏,其中的孤独感和心酸,相信每一个在外的中国游子都有深切体会。每当这个时候,祖国的关怀、父母和师长的鼓励是支撑我们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离开清华园的4年里,我始终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勤勉学习,努力钻研,争取能够学有所成。作为留学生中的普通一分子,能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  相似文献   

19.
蒙梓  靳平  许珑 《神州学人》2012,(10):18-24
2012年5月26日6月7日,神州学人编辑部采访调研团先后对美国的檀香山、旧金山、里诺,墨西哥的坎昆、墨西哥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3个国家6个城市进行了为期12天的采访调研。期间接触了各地的众多中国留学生、华人学者、硅谷中国企业负责人、孔子学院教师和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外交官,取得了丰厚的采访调研成果。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夏威夷是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州,由夏威夷群岛组成,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0.
李瑶 《文教资料》2009,(6):81-82
中国人认识博物馆,是伴随着晚清"西学东渐"的进程而开始的."博物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引入中国,一是洋务运动以后.清政府向西方国家派出的官员和留学生将"博物馆"的概念及对博物馆的最初认识写入游记中带回中国;一是自鸦片战争后.从西方来到中国的不少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是中国人见到的最旱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