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者按:钟敬文先生(1903-2002),广东海丰人,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诗人、散文家、作家、教育家,在民俗学研究、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方面卓有建树,被国际学界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是著名前辈编委和重要作者之一。改革开放后,钟敬文先生与学报共同创办了"民俗学专栏",成为大学学报与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合作共建的开拓者。今年适值钟敬文先生110周年诞辰,我们特发表一组知名学者的笔谈,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钟敬文先生丰富的学术文化遗产,藉此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
钟敬文先生是举世公认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同时又是一位独具学术个性的文艺学家。他曾在高等学校从事文艺学教学,在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同时,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起,他就一直钟情于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写了大量的诗话,出版了不少文艺学论著,作为文艺学家,钟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放眼20世纪的中国文艺学,钟先生不是一般的文艺学家,而是特殊的文艺学家。他的文艺学研究,有独特的理论建树和鲜明的特色。第一,整体文化视野。他的文艺学是整体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学。他把文学看成是文化现象和文化产物,认为在文化领域内存在上、中、下三层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民间文化),要重视下层文化对上层文化的激活作用。文艺学不仅要概括上  相似文献   

3.
钟敬文先生曾阐述了民间文学学科的建构体系,并长期指导这门学科的建设,他说①: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它应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民间文学理论(包括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艺学等)二、民间文学史(包括神话史、歌谣史、谚语史、民间小戏史等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大学遗产教育中,数字化成为一种新工具,包括它的理念和产品。建立钟敬文工作站,以钟敬文的民俗学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数字化的方法,贮存、研究和传播钟敬文的学术文化成就,传承大学名师遗产,辅助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展示中国民俗学者参与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建设的丰硕成果、民俗学学科点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的成果等,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没有数字化,要完成这样庞大的方案,只是纸上谈兵;但在数字整合之后,这一方案已具有可操作性,数字化也因此可以被纳入现代民俗学的知识体系中,成为现代大学名师遗产的理念构成,同时成为民俗学的社会公共教育产品。  相似文献   

5.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合作创办"民俗学专栏"20年,形成一批特殊理论资源。它反映了钟敬文先生等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大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记载了我国民俗学在高等教育学科化方面的理论体系、教育模式和发展步骤。经过30余年的建设,现在我国民俗学科已建立了高层专业教育、地方教育、民族教育和普及教育等不同格局,提出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民俗文化学与相关学科群互补发展,同时保持学科独立性的阐释框架。钟先生还曾提出民俗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钟先生的后学对此加以继承、发展和探索实践,使民俗学科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  相似文献   

6.
本期汇集的8篇文章,是我所供职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在职或输送到国内不同单位工作的同仁们,对国内民俗学学科建设工作的一次近距离温习的结果。我要肯定地说,这些都是作者个人的认识,不能全部代表国内各单位民俗学学科点的观点,但他们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一代宗师钟敬文先生门下,经历了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学  相似文献   

7.
钟敬文先生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学者和教育家,也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界泰斗。钟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文化运动。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的散文作家、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是我国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研究的创始者。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著作等身,至今仍以旺...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的学术之路颇耐人寻味。他走的是一条由古而今、由雅入俗的沿波讨源之路,这也是一条仿佛司空见惯而又为人们熟视无睹的治学之路——由古典诗词到古典诗学,再由古典诗学到民歌民谣,又由民歌民谣到民俗风情,进而再到民俗文化。并且他在二十多岁时就自觉踏上了这条学术之路。钟敬文不仅少有大志、善学勤思,并且善于把握治学之路上的几个关节点。故此,他的学术之路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研究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作为影响深远的国际性学者钟敬文先生,他的民间文学研究隐含着丰富的跨文化内核。钟敬文先生向世界敞开心扉的国际视野,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多角度综合比较的研究范式,对于民间文学跨文化研究仍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早稻田大学培养了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钟敬文与日本学者西村真次、松本信广、松村武雄、竹内好、实藤惠秀和增田涉等结成师生关系或学术友好,通过发表著述和开展学术对话,促进了中日现代人文科学的发展.这是一笔历史遗产,它在一二战之间的和平时期发生,在中、日与周围亚洲国家的绵长文化交流史中建设,从日本文化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和文学等多学科成果中吸收理论与方法,同时参照西方先进学说,开展跨学科研究;它将方法论与社会功能结合,使学术国际化的过程对参与其中的学者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起作用,对理论创建与学术社团的社会运动都起作用,也对携带爱国主义与摆脱狭隘的民族优越感都起作用,让一种富有现代文化史理解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得到加强.尽管到1936年,中日学者已在狼烟中读书和批评战争了,但我们仍能从他们当年的学术活动的融入性思维、平等的概念和多元方法的研究中,找到今天所关注的跨文化研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最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间节日之一。炮龙节的历史渊源和活动内容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内涵,融合了民间信仰、社会关系和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同时,炮龙节还具有娱乐宣泄、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该节日是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产业化开发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民俗学创建之日起,学者们就非常重视这个学科的社会功能,对其反复讨论,认识也不断深化.钟敬文在其民俗学的早期研究实践中,通过演讲、办班授课、办展览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民俗学对民众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他不断强调民俗学形式与内容的教育意义,论证研究与应用间的辩证关系,探索发挥民俗学教育功能的多种途径,体现了他既作为民俗学家又作为教育家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客家歌谣是钟敬文民间文艺研究乃至民俗学研究生涯的重要开端。在其客家歌谣的研究历程中,钟敬文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忱与使命感,其治学思路经历了伊始的以收录文本为重,到转向时的多元视角研究,再到后期对民间与民族的回归与坚守,无不透露着钟敬文对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钟敬文的治学态度也愈发成为后人学习的表率。  相似文献   

14.
从民俗学的角度审视,对于"城市民俗学"的概念,可以有多种解释。本专栏这组文章以"城市民俗学"为主题,以北京市传统社会的民间信仰和传统工艺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探讨相关民俗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力图以此拓展城市民俗学的研究领域,丰富城市社会史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学术参考。传统民俗学侧重研究现在与过去的关系,现代民俗学也要研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而在研究未来文化方  相似文献   

15.
1991年,钟敬文提出了"民俗文化学",这可以看作他在最近20年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核心性创新概念,具有重要的标志意义."民俗文化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有民俗学自身学科意识需要加强的情况,也有整个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界尚与民俗学发生割裂的情况,钟敬文在两方面的研究实践,促成了他提出一个新的交叉学科.对于"民俗文化学"不能仅从民俗学单一发展的需要上理解,因为它对民俗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整体研究,都具有指导作用.但是,从民俗学的建设来说,"民俗文化学"学科的提出,却包含着文化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这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原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研究,论述了中原地区民间音乐文化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从"抢救"、"研究"、"造势"和"创新"四个方面对其传承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故事类型研究中,"会唱歌的心"(singing bone)是一个重要的个案,在上世纪20年代,以芬兰学派为代表的一批经典民俗学学者围绕它建立了以西方文化观为中心的研究方法;与之相反,少数东方国家的学者提出了非西方文化中心的研究方法,包括钟敬文和普罗普。他们两人未曾谋面,但几乎同时提出了多元化的研究观点,并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研究个案和故事分类方法。钟敬文的研究成果成为亚洲国家民俗学者研究民间故事类型的基础,普罗普的研究成果影响了法国结构主义和后芬兰学派的研究框架。这个故事类型至今是中国内地和新疆史诗《玛纳斯》民俗传承中的"活"传统。在今天强调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区分并提倡维护多元文化的国际思潮中,对钟敬文和普罗普在这方面的著述加以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志刚 《考试周刊》2010,(12):148-149
本文作者通过对赫哲族体育项目的研究,理清目前对赫哲族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传统体育在分类上的混淆,以民族学和民俗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传统体育相关概念作了深入分析.合理地把赫哲族民间体育、民俗体育和民间体育区分开来,得出赫哲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之间的关系是:民间体育包括了传统体育和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又包括了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是赫哲族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基本因子。  相似文献   

19.
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的民俗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悠久的历史文明,以探讨民俗事象、历史源流与民俗观念变迁为对象的历史民俗学在其中至关紧要.以钟敬文为代表的学者在20世纪前期中国民俗学兴起之初就关注着这一问题,新时期以来,钟敬文明确提出将历史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出了相应的理论说明与具体的研究部署,他在历史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上有着重大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个方面既包含了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传承和弘扬,又囊括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树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提出为高考语文打开了五彩缤纷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唤醒了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