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8,(19):35-35
李伟胜在《基础教育》2008年第3期上撰文说,最体现人的尊严的生活应是个体明智地理解和选择自己所拥有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改造现实基础上面向未来创造的理想生活,即“可能生活”。当代学校教育改革固然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和路径,但从其总体来看,当代学校可以实现的一个新的教育功能是:教学生学会创建属于他们的可能生活。为此,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为学生敞现丰富的发展可能性,而不是将他们的发展局限于已有的人类生活。其次,要激发学生创建可能生活的愿望,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宁夏教育》2008,(12):80-80
最体现人的尊严的生活应是个体明智地理解和选择自己所拥有的发展可能性、在改造现实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创造的理想生活,即“可能生活”。当代学校教育改革固然可有不同的切入点和路径,但从其总体来看,当代学校可以实现的一个新的教育功能是:教学生学会创建属于他们的可能生活。为此,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为学生敞现丰富的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耿凤英 《教师》2008,(16):53-53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相似文献   

4.
耿风英 《陕西教育》2008,(12):39-39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正因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数学课程标准》在制定时就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生活工具”的理念,并在实施纲要里指出:“数学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努力地营造一种让他们感到‘似曾相识’的情景,最终还将他们带人生活。”从《课标》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景里习得知识,掌握能力、获得素养。  相似文献   

6.
鸟与人     
小鸟问它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老鸟答道:“不,是人类。”小鸟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小鸟恍然大悟:“啊,我知道了!……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为什么他们不如我们幸福?”小鸟不解地问父亲。老鸟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管它叫贪婪。”小鸟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爸爸,您知道吗…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怎么让学生喜欢上长期以来被公认的枯燥无味的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呢?笔者从语文的“小笔头”想到了“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通过日记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正由“盲目社会”进入到“自觉社会”。对有关自觉社会产生的原因,创建的途径与方式,发展的阶段性等问题进行初步探析,指出在主客观上我们已具备了创建自觉社会的条件。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尽可能早日脱离盲目性的泥潭:首先,在生产领域要进一步扩展并深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其次,在生活领域,要进一步倡导和推行“简朴生活方式”。第三,提升人们的文化价值追求,实现文化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学校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的价值取向也已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著名教育学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我们的学校德育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想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学校德育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学会生存并…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班集体建设时强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教师不应是一个“发号施令者”,而应是以高超的教育艺术,使学生“把教师的意图当作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创建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团队,不仅仅需要班主任教师的付出,更多的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激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创建班集体。因此,实施这些构想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学生自己“当家”做“主人”。  相似文献   

12.
一、创建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为学生提供自律环境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话说明了一个道理: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在班级管理中首先就搞好班级精神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创建最佳的教育空间。所谓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潘琼华 《中学文科》2009,(6):123-123
一、创建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为学生提供自律环境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话说明了一个道理: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在班级管理中首先就搞好班级精神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创建最佳的教育空间。所谓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郭绍赋 《云南教育》2008,(15):22-24
浩渺星空、苍穹大地,造就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有了生命,生命就要生存,就要发展,并且在生存发展巾走向广阔和多彩的生活。珍惜生命、学会生存、活出精彩的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少年儿童.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以“生命、生存、生活”为内容的“三生教育”,使他们知常循道,正视人生,对人类、对神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要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创建“生活需要”式的数学教学氛围,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必然选择,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百分数的应用复习》(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一课的五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这方面的做法与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入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  相似文献   

18.
学校放暑假不是为了让学生休息,而是为了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让他们在生活过程中学习那些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生的暑假生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活动:一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活动,简称“读中学”;二是旅游休闲和体育艺术活动,简称“玩中学”;三是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简称“做中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三力论”,主要包括“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力”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不是孤立的和割裂的。生活力是基础,自动力是关键,创造力是核心。“三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南京市晓庄小学是陶行知先生在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创建于1927年3月5日,迄今已有96年的历史。2018年9月学校异地复建,学校就明确了要坚守和发展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让学生过“三力生活”,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赋能助力,培育走向未来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外与同学“侃大山”时,可以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可同样是这些学生,有的在课堂上则常常是沉默寡言,一声不吭,这是怎么回事?课外思维活跃、能说会道的学生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却一下子变得表情呆滞、笨嘴拙舌了呢?仔细听听他们课外谈话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说的是他们自己想说的,他们说的是融入了他们的思想的他们的生活。有了生活,有了思想,所以他们能滔滔不绝;而课内他们必须抛开他们熟悉的种种生活,服从于老师的思想。老师指东,他们得说“东边出太阳”;老师指西,他们得说“西边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