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南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群众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代表着未来农村基本经验创新的一个战略方向。多年来,海南省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鲜明的民办特征、灵活的运行机制、可靠的利益保障和成功的实践活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和踊跃参与,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农技协成为推动我省农村改革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杰 《科协论坛》2007,(9):32-33
近年来,农技协在农村科普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更是发挥着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为了探索农技协健康的发展方向,我们对全市实体型和非实体型农技协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实体型农技协是引领未来农技协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郑德胜 《学会》2013,(1):24-27,30
农技协是新时期农民自发创立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农技协以其近30年的成功实践,在一定意义上回答了我国新时期农民合作化的路径、机制和动力等问题。我国农民合作化的纵深推进,亟需农技协继续提供经验、人才和科教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技协组织,仍是当前推动我国发展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事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04,19(7):36-38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农民运用科技、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技协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为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各级科协组织为农技协的发展壮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民专合组织研究,推进农技协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军 《学会》2011,(1):3-7
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本文分析了这类组织的发展现状,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下,促进农技协进一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展望农技协与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在我国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多种形式、多元模式的农民组织化形式的共同存在、发展是一个必然的阶段,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农技协与合作社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正在成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为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民组织化科普服务体系的理想模式和运行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技协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沈北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农技协规范发展与壮大,充分发挥其传播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沈北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之一。浙江省现有农技协2742个,会员26.3万,约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48%,对普及农业新技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薛远海 《科协论坛》2004,19(12):18-21
农技协是目前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组织,是科协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近两年来,市科协按照“树立培育扶持农技协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科技引导、示范和推动的作用,积极发展和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明显、运行规范、自主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技协;决定从2003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培育和表彰100个优秀农技协。  相似文献   

10.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兴起的,按业缘关系由农民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新型民间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灵活的机制,广泛的适应性,在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欢迎。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管理蜜罐思维是论文作者将网络“蜜罐”思维引入管理科学中,对管理科学进行探讨的一种管理技术。文章通过引入管理蜜罐思维发现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记录并预警农村信息技术需求,建设农村信息技术的管理蜜罐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直接与间接作用,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1991—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科技进步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其中间接作用是通过农业企业和农户这些市场化的农业科技进步主体来实现的;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不仅在于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还在于利用金融手段支持农业科技进步主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越大,农业经济增长越快;农业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而且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分别为44.31%和32.46%.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效应不仅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需要协调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态势分析(SWOT)定量分析为主要方法,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Delphi)专家打分法等方法,在分析与测评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战略要素及其影响力度的基础上,构造战略四边形,绘制战略方向与类型谱系,确定战略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农村科技服务发展从总体上应该采取增长型战略(S0),选择实力型战略类型和积极进取战略模式;具体采取勇于担当服务使命、全力强化服务优势、积极优化服务方式和主动结成服务联盟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省级单位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省份;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人才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厘清农业科技人才胜任特征内在构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扎根理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必备胜任要素,充分构建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等八大维度,以期为农业科技人才甄选、培训与开发及职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晓宁  辛岭 《资源科学》2020,42(9):1801-1815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对于中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区域非均衡性问题,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农业生产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5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对中国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分析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制约因素。研究表明:①2004—2017年,全国以及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发展水平与提升速度差异明显。②各个子系统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贡献率及带动作用差异显著,导致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呈非均衡;③2004—2017年总体来看,各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中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业质量效益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子系统发展水平较低。可以看出,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特征来看:2004—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导致各区域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各不相同。文章最后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赠赠 《大众科技》2014,(5):226-228
进入21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11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始终贯穿着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问题。邓小平理论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其主要内容有:高度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辩证关系;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密切关注;对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和创新发展的极度重视以及对农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注重。进一步深入研究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70年来我国的农机工业从新中国成立时候的"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全球规模第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农机工业与世界农机强国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大而不强"成为现阶段的主要特征。如何实现农机工业"由大变强"的突破,根本路径是要建立适合中国农业生产作业方式的农机创新体系。文章以拖拉机作为农机行业的典型代表,回顾了我国农机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技术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对新中国的农机工业体系进行断代划分;着重阐述了未来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和内容;探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在黄河三角洲的应用与实践,介绍如何构建第三代农机的应用体系。最后,对全面构建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农机创新体系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进行了数次重大变迁,并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在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村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农地集体所有权虚化问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地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农地制度建设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农地制度创新的理论设计和实践操作,应遵循稳定大局、立足现实等原则,克服农地产权的虚化现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地资源的配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土地征用制度,充分重视法律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