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按照叙写角度的不同,可将《诗经》塑造的女性形象分别定义为"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一般说来,女性的"自我形象"在叙写过程中呈现出形象与直白的审美特征,而作为被他人进行观察、描摹、叙写的"他者形象",则呈现出抽象与朦胧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保定作家群的文学作品以浓郁的地方色彩享誉文坛,其作品中的保定方言词语在故事情节叙写、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真实地记录了部分保定民俗。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潜意识分析角度、变态心理的刻划、厄莱克特拉情结的叙写三个侧面,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呈现的或深或浅的精神分析色调,指出张爱玲从一个全新角度体验人生,透视社会,并将精神分析手法在作品中加以借鉴和运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4.
<山鬼>是一篇绝佳的言情之作,叙写了一个缠绵,悱恻、极其动人的爱情故事,诗中塑造的"山鬼",是山中女神,是神化的人.这一形象具有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双重特征,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是人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一诗以悲伤的笔调叙写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作者既采用了以哀景、哀事写哀情的手法,也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段,营造了浓烈的悲剧氛围,体现了此诗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偏重学生市场调查能力的培养,研究市场调查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学生能力培养质量标准、学生能力培养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社团进行重新定位,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职业指导,完善对学生社团的发展保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职学生干部经历与就业能力之间相互关系调查研究得出,不同学生干部经历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从研究结果来看,基本技能、沟通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工作与交往能力、自我意识与发展能力等五个就业能力的分维度,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皆高于无学生干部经历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升华为创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英语教学来巩固、扩大学生基础的知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英语教材内容与时俱进,贴近现代生活,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注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权威与声音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中,话语的权威附属于主导意识形态中受过教育的白种男性,女性小说家的地位在何种程度上贴近这一主导权威构成了女性作家是否能建立自己叙述权威的可能.在主流的作者型叙述声音支配下,不同女性小说家在文本构建中会采用不同的声音模式,同一作家在创作的不同时期也存在着叙述声音混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莽丛中》是芥川龙之介的一篇十分独特的短篇小说,它打破了许多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对它的阅读,让读者无法抵达故事的真实面目。通过从叙述者的不可靠性这一角度分析文本,显示了《莽丛中》的叙述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评论干预是叙事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叙述者利用评论的方式去干预叙事作品,并且体现叙述者和隐指作者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的手段。文章从评论干预的类型和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池莉的小说。  相似文献   

14.
叙述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叙述,聋哑学生更是如此。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写、乐写,我认为在聋校叙述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图画,观察生活,这是叙述材料的来源。其次,从述到写,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指导正确表达,选择确切的词语,并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然后,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样的文章才生动、具体。最后,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学会方法。相信在叙述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提高写作的水平叙述。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评点史上,王伯沆的《红楼梦》批校,通过对《红楼梦》情节设计技巧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化出"的方法,认为人事叙述可以变化而得,场景描写也可以从别处"化出"。这种方法体现的无疑是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重写行为,值得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热播其实质可看作是一种流行的意识形态通过叙事作品获得大众广泛认同的一个过程。本文着重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是如何运用中国传统的叙事方法来表现自己并使自己获得合理性的包装,从而被大众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7.
大量关于"儿童"的描写贯穿了麦克尤恩文学创作的始终,其文学作品塑造了经典、丰富的儿童形象。本文试对麦克尤恩的三篇长篇小说《水泥花园》、《时间中孩子》及《赎罪》中儿童在叙述成人世界、观照生命哲学以及展现主题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发现麦克尤恩对于儿童作用的创作是独特的,并且这种创作是和作者自身的经历、社会变迁等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体操与舞蹈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虽然在双方发展史上有过成功的相互渗透,加上彼此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内在的联系,但我们不能由此模糊双方的不同文化主题与精神内涵:体操主要用来健身,舞蹈主要用来寄意、抒情、叙事,对这些差异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伤痕小说内含现代性与矛盾性双重特征,在文本表述上主要体现为:隐匿现代性,凸显矛盾性。这与始自"五四"新文学阐扬现代性的写作风格有所不同,作家这种反其意而行之的叙述策略重在更好地表现文学反作用于社会和文化的功能,并强化它们。遗憾的是,伤痕小说纠结于思想话语与历史—政治话语之间产生的冲突与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完成新时期文学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20.
口头文化传统日渐受到学界的重视。一直以来,把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却忽略了延传万年的口头传统精髓———口传心授。在21世纪的今天,口头文化传统对武术的传承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由武术传承的内外因素决定的。我们认为口头传统是武术传承的自然选择,作为一种生命交流方式,口头传承与书写文字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坚持述而不作的贴身参与使得原本深奥的拳理变得不再复杂和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