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主张从曲折分析和质量分析两个维度客观而理智地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遭遇的各种困境,直面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困难事实。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困难事实与资本主义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曲折是实践方式的曲折。在当代社会主义文明不仅占据着世界文明的重要地位,而且成为资本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智慧资源。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资本主义不会出现今日这般繁荣。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中,不仅过去和现在而且未来,都不同程度地吸收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芒和社会主义的成果资源,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方式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往所有进步思想的集大成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一切具有全人类价值的进步思想都得到最彻底和最科学的价值转换。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精神质量还将继续转换出巨大的能量,并成为未来人类智慧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新发展,是对先前的人类文明的超越,尤其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从本质上看,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内容推进人类文明在当代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创造更加文明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两种基本类型。从自主劳动这一判断标准来看,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正在丧失文明领先地位。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不断制造新型话语工具为自己辩护,更加突显了其掩盖野蛮、佯装文明的本质。与之相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确立"自主""和谐""包容"的核心话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服力、感召力,推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资本主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认为借鉴和提取资本主义积极成果对社会主义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占有和发展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现实通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的对立同一。同时,邓小平资本主义论也存在悖论性结果:邓小平资本主义论在现实中没有界定什么是资本主义,以发展为逻辑起点的邓小平资本主义论没有实现发展的成果和生活质量有机对应,市场经济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等。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新问题。在对历史哲学的反思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东西方社会形态差异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继封建社会之后的社会形态,东西方社会形态的差异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这种差异在20世纪扩展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极对立,经济的全球化与这种两极对立并不相矛盾。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叙述视角的转换与复合是文学叙述运动中最常见的两种方式。文学突破单一的作者视角带来了叙述的转换,它是对不同时空事物的多角度透视。其主要形式表现为整体转换、局部转换和细节转换。叙述复合是对同一时空中事物的多角度透视,其基本特征是既部分重合又部分独立地拥有视角内容。在文本中,叙述转换和叙述复合各自具有多重功能,尽管它们都表现为多重叙述主体对本文的介入和显现,但在表现形态、存在方式和结构形式上,二者呈现出叙述的转换与非转换、一重与多重、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文明,是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问题。不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开放就难以迈步,社会主义建设就难以起飞。一、资本主义文明相对于封建制文明是一种进步,至今仍有一定积极意义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对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也要采取科学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明形态是文明形态之一,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的。政治文明形态可以从四个层面即观念、制度、行为和社会层面的文明形态加以考察。对政治文明形态的考察可以使人们较清楚地区分政治发展中的文明与不文明或反文明的部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态开辟了非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时代,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当代人的心灵美建构的一致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要使我国人民的精神素质达到美化和完善。历史已经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精神文明财富,但是,一切历史的精神文明,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所创造的思想文化,都不能用标鉴转换的方式成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因而需要建设。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切历史文明的消化、吸收、再创造,从而超出一切历史阶段的文明形态。这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次更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的图景。但我们不可机械地认为,各种文化与文明都是同步同态向前发展的。事实上各种文化与文明的发展道路明显地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文化与文明在发展过程的某一点上,就结束了自己独立存在的历史,而成为其他文明的组成部分。更普遍的现象是,在前一阶段它是先进者,到后一阶段它成为落后者。下一阶段,落后往往又转化为先进,而先进又往往转化为落后了。资本主义兴起以前,亚欧大陆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明。继起的是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文明和中国的黄河文明。在由青铜时代向铁器吋代过渡时,神化的专制王权和僧侣文化成为古代近东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古  相似文献   

11.
试论生态文明在文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结构中,生态结构是为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的层次,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外壳”。人类活动的积极的进步的成果在生态结构上的积淀和表现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独立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的一种文明形式,并对他们具有重大的制约性的影响。同时,生态文明具有自己的价值形态、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政治形态。总之,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社会的文明系统就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调解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性格。西方文化对现实的否定精神也使其生命力长期不衰。东西文明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自身的强大调节机制。中华民族文化是为现实服务的,西方文化则为理想服务,这与两种文化诞生的地理环境有关,受其地理条件的影响甚至决定。然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就要突破这种决定和影响,各自在文明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文明之间的交流传播和渗透中寻找自身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形态辩证发展演进的过程,后一种社会形态对前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既否定又继承的关系。社会主义不能也没有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而是在原有文明基础上起步的。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而产生和存在的,但这并不排除二者的历史继承性。无论从建立的基础层面、现实国情层面还是从历史经验层面看,现实社会主义都应该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建设方面积极地汲取资本主义的肯定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明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的进步是个渐次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同野蛮、愚昧和无知相对的,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状态.人们过它习惯于把文明概括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这种出括无疑是衡量某一社会文明发展状态和水平的科学尺度之一.但这种分类侧重的是文明发展的横向状态,注重的是文明发展的现实成果即从田态角叵者立文明.而从纵向、动态角度分析,文明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衡量文明的标准应是多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文明表现形态,可称Z为状态要素.执质文明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描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要获得发展,必须吸收、借鉴、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而要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首先要正确把握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内涵。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包括哪些内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是否都姓“资”?迄今为止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分歧,从而妨碍了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积极利用。因此,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全面把握其内涵,克服“恐资症”。人类文明是表明人类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资本主义表现出数字殖民扩张、数字资本剥削的野蛮状态,未能产生文明形态。社会主义中国首次提出数字时代的文明逻辑,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引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数字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数字文明朝着造福全人类的方向演进,为追光数字文明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是否搞早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及进步的历史学家们曾明确无误地阐述过这个问题。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公正客观的结论。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通常是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形态依次向前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自身历史发展的的必然,是由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8.
殖民国家利用自己话语权力将自己描述为唯一文明的化身,赋予这种文明利他主义特征,将殖民合理化、高尚化、道德化。殖民似乎成了传播文明与进步的事业。《黑暗的心》揭示了这种文明的虚伪性。文明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文明话语运用的过程就是殖民列强粉饰自己罪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几个早期文明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由各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其文化的整体、系统形态大多没有在相应的时空环境中历史地延续下来。无论是曾大放异彩的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还是对世界文明曾有过重大影响的罗马文化,其文化系统都因种种原因而中断甚至中绝。然而,中国文化则与此截然不同。中国文化以其特有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发展而著称于世。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奇迹般的历史文化现象。导致这种统一性和连续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反映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这种追求从古代社会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使它有了社会基础。大同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的萌芽形式,它随着中西文明撞击和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入而发展起来。用中国文化理解社会主义,它既是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社会发展规律、人文环境,又表现为社会体制。必须在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中,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形成追求美好境界的人文环境。只有从这个视角认识邓小平理论,才能把握它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