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正>陶行知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儿童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儿童都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幼儿期不仅是儿童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更是一个人形成创造力的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期,是人的一生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在这个时期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并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陶老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运用到具体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要建设发挥创造力的环境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起源于“创造教育”,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他指出:“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此后,国内外对“创造教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而且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一 )“创造力开发”作为一门新型科学已普遍被世界各地所采用  “创造力开发”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艺术及其它领域中的创造活动,探索其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也是以人类创造活动、创造过程、创造思维、创造环境、创造人格及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精神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原理是: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通过教育、训练、实践活动的开展而被激发出来而且不断地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这个意义讲,“创造力开发”又是一门重新塑造人的科学。它起源于美国,奠基人是奥斯本。  在美国,“创…  相似文献   

6.
几乎没有人不想吃创造的果子,但是很少有人肯花心血去栽培创造之树。陈伯清在忡国教育报》上撰文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根据创造思维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对教育加以调整和变革。他认为,创造思维和创造性儿童的特征决定了创造力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而创造力成长所需要的理想环境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是不存在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它以班级授课制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传递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作为中心工作。教学生接受已有的知识被很多学校当作教育的终极目的,而不…  相似文献   

7.
试论创造教育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著名创造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是环境真正 创造了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 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 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环境是教育的生存场所 和发展空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 环境启发人,环境养育人,环境造就人。开展创造教 育,关键是营造一个符合21世纪教育特点的、全新 的、宽松的、有利于开发创造潜能的环境和氛围。江泽 民总书记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  相似文献   

8.
对幼儿创造教育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幼儿创造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创造力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大量实际观察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几乎表现在他的所有的活动之中。我们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但并不意味着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可以进行科学创造发明。在承认儿童和成人都具有创造力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儿童的特点与发展水平,儿童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  1.幼儿创造力的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广泛  幼儿生活在一个心理上松弛的阶段,这为获得和…  相似文献   

9.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动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与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挖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才能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班主任,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因此,德育过程要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潇 《成才之路》2014,(21):91-91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与启迪,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绘画作为一种以发展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一、学前儿童的创造教育 什么是创造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目标是要起“引爆”的作用,旨在释放人类的潜能,并强调开发潜能要同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相结合。创造教育所关注的是创造素质,这种素质在当代和未来人才的各种素质中具有统治作用和最大的适宜性。创造素质包括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等因素。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幼儿体智德美的一个前期引导。学前儿童时期的幼儿的学习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新形势下的创造教育要从幼儿抓起!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 《教育》2011,(13):58-59
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50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诚的,在情感方面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笔者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描写过我们在小孩队中应有和不应有的态度。"儿童园内无老翁,老翁个个变儿童,变儿童,莫学孙悟空!他在狮驮洞,也曾变过小钻风,小钻风,脸儿模样般般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创造发明的演变史。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的创造更加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但是,创造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每个正常人都具备程度不同的创造潜力。对于儿童来讲,创造是其自身发展中所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儿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挖掘这种潜能,开发学生创造力必须通过创造性教学和创造性活动才能实现。 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创造教育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创造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把人的一切创造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实施创造教育应当抓好“一课”,搞好“三个延伸”。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一个开发人的潜能工程,创造是人的本质特性,让受教育者进行创新是人类本能的回归,创造是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创造教育的基本要义由四个信念构成:1、坚信每一位正常的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造性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创造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坚信人的创造力及其发展只有类型和层次上的个别差异,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必须坚持个性,因材施教;3、坚信在人的创造素质发展中,教育起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的最佳途径;4、…  相似文献   

16.
创造教育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人的本质的一种特性。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创造的潜能,也具有创造的天性。通过创造教育有效地加以引导和开发,蕴藏在人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变成现实的创造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①一、创造教育的内涵1.创造教育的界定。什么是创造教育?国内外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创造教育是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教育;有人从心理学的角度阐明,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类自身潜能的发挥,而在人类所有的潜能中首推人的创造潜力,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各国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这一要求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创造力的研究,因不同的研究者立足点不一,对其理解也有差别。尽管如此,当代对创造力的研究倾向于将创造力看作一种认知、人格和社会层面的综合体。依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儿童创造潜力的开发效果及培养方向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创造力分析人手,以幼儿创造力特点为依托,构想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就把那种“消灭学生生活力、创造力”的教育痛斥为“死的教育”、“吃人的教育”,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大批充满活力、思维敏捷、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人,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的需要,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也是教育自身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创造教育于 20世纪中叶起源于美国,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施加变革动力的产物。从近些年世界各国实施创造教育的情况来看,创造教育主要是以“学会创造”作为其教育目标的。学会创造,即要求人们积极主动地来改造环境、创造未来,极大地发挥创造潜能,使环境、社会与人处于一种良性互动的适应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