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记者大鉴:读大著「对于徐公桥新村的新贡献」一文,狠感谢先生赤裸裸指导的诚意.「深入民间」一句话,确是十二分的中肯语.要是这四字做不到,一切办法,无论花团锦簇到什么田地,都是空场面,一分价值都没有。实对先生说,我们所以提倡职业教育,就为是一般教育都是空场面,失败得够受用了,所以想到职业教育.我们所以提倡乡村教育,就为是都市教育,全是浮泛在人群表面上的空场面,照此办去,前途危险不得了,所以想到乡村教育.而又想到乡村是整个的问题,教育是一种的方法,把乡村做对象,不应该单从教育着手,即如乡村经  相似文献   

2.
一位一年级教师在讲读《天天做早操》时,首先出示「日」、「十」两张卡片,巩固旧知识。然后,又巧妙地运用了童话语言,他说:同学们来到操场上,伸开两臂,头顶上的日头说:「同学们起得早」。同学们想想这是个什么字?学生答:「早」。同学们伸开两臂,即为「十」,人头上顶着的日头,即「日」,两者合并,即为「早」。这里,教师运用童话语言巩固了「早」字。  相似文献   

3.
我对于职业教育的希望是,把「职业教育」这四个字早早取消。完全取消了「职业教育」这四个字,就是职业教育的出路。我说这话,绝不是故作惊人之笔,我是在说老实话。取消「职业教育」要分两段来取消。第一步先取消「职业」,留下教育,这是剪头。第二步再取消「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于《史记》鸿门宴中的「斗卮酒」和「生彘肩」,历来解释不一。过去有人认为「斗」字是衍文。李笠说:「《汉书·樊哙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文。上云「赐之卮酒」,下云「卮酒安足辞」,此非泛言可知。」(《史记订补》)也有人认为「生」字有问题。梁玉绳说:「生」字疑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朱文篆刻在结构体势上与白文相同,但在刀法上有所区别。其白文篆刻用一刀即可刻出一面光洁,一面斑驳的线条,而朱文篆刻就必须用两刀才能做到。白石先生刻朱文的方法是一刀背向线条下刀,使线条一边光洁,另一边则对著线条下刀,使其参差不齐。在布局上,白石先生不做均匀整齐的安排,而是通过疏密的对比与错落来突出印面的动感及力度。如「齐大」两字一高一低。「劭平」重心上移,留出下面大片空白,这些都体现出白石先生的别具匠心之处。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上看。根据课本编者「提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题目:「骄必败」,其大意是:骄傲一定要失败.它共涉及「骄」与「败」两个方面内容,而重点又在「败」字,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根据这个题目(论点)要求,文中所列的要么是「谦虚一定胜利」的正面论据,要么是「骄傲一定失败」的反面例子,或者正反两方面论据都有。然而文内列举的论据是:①以资历为骄,②以经验为  相似文献   

7.
「多い」这一形容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日语里都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它不能单独做定语.从语义上可以观察到它不表示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与「たくさんの」「多くの」的对比,发现「多い」所表达的数量多带有相对性;但「多い」短语可以做定语,常见于表示比较,存在领域的文脉中.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今年一月號刊登了辛安亭先生所作「普希金專家對語文教學改革的意見當如何理解」一文,我讀了之後,覺得辛先生的意見很有問題,因為它對於語文教學改革是有害無益的。辛先生這篇文章是批評李述先生所作「結合當前实際,學習蘇聯語文教学經驗」那篇文章的,而李先生的文章又是批評叶苍岑先生「論語文教学改革問題」那本书的,因此,我又把他們两個人的文章复看了一遍。我把辛、李、葉三位先生的文章作了粗略地分析之後,覺得李、叶两位先生對於普希金專家指示的理解,基本上沒有什么分歧。但是李先生為什么對叶先生「論語文教學改革問題」又提出批評呢?據我的理解是這樣  相似文献   

9.
從来研究訓詀学的專家們,大家都肯定了古代漢字在運用方面有「反訓」一例。便是一個字除开正面的含義以外,有時还可採它的反面意思来使用,這在訓詀中;叫做「反训法」。這种通例,首先是由晉代學者郭璞最早提出來的。他在訓詀学方面,用力很深,替尔雅和方言都做了注解,到今天還称为極有价值的訓詀學名著。尔雅释詀有云:「徂、在、存也。」郭注便說:「以徂为存,猶以亂为治,以(?)为曏,以故为今,此皆訓詀義有反覆旁通,美惡不嫌同名。」方言卷二有云:「逞、苦、了、快也,自山而東,或曰逞;楚曰苦。」郭注也說:「苦而为快者,  相似文献   

10.
古时候,有个九岁的儿童赵时春,参加「童子试」。主考官用八股文的标准衡量他的文章,认为写得很好,怀疑是别人替他写的。于是当面考试,以「子曰」二字为题,要他做八股文的「破题」。赵时春立即口头答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前一句是暗示孔子,后一句暗示孔子「曰」。这个「破题」做得好,但主考官还要再试  相似文献   

11.
编者推荐:首段用「这是我生活、学习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家园」,确立全文思路——用「学习」之「象」载「心灵」之「意」,其所升华之意同所叙之事十分契合。但是,「生活」二字可删除,行文所叙三事——「《归去来兮辞》」「《呐喊》」和「抚平那早已翻皱了的页脚」——都是「学习」方面的。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2006年高考安徽卷以「读」为话题的作文,其变格的措施是:删除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第二句改为「我读我的小屋——「兰石轩」……」;后面行文依据新的首句微调;三件事中所载之「意」,有更鲜明的指向;标题改为「心在兰石轩」。  相似文献   

12.
我在「人民教育」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號發表了一篇「結合當前实際,學習苏联语文教学验驗」,對「论语文教學改革問題」一书的出版和內容提出了一些意見。今年一月號的「人民教育」發表了辛安亭先生的文章,對我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很願意在這里再讨論一下,把問题弄清楚。現在我就把我對語文教學改革的意見说明如下,並回答辛安亭先生。  相似文献   

13.
文章病院     
两个需要纠正的字丁学兰初中语文第三册《奇特的激光》一文有两个需要纠正的字。「扣板机」的「板」,应为「扳」。「板机」无法解释,「扳机」是枪上的机件,  相似文献   

14.
「好」字趣谈四川仁寿县教研室廖建华「好」字之本意,美、善也。「好」字为何是「女」加「子」呢?细析之,甚是有趣,其由有四:其一,「女子性温柔,故女子为好」(引《康熙字典》)。女子天生好打扮,爱美之心胜于男,木兰从军归来也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皆...  相似文献   

15.
日语和汉语一样,也有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的情况.日语动词「はかる」就有六个不同的汉字.汉字不同,用法当然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計る、測る、量る、図る、諮る、謀る」六个不同汉字的「はかる」的不同用法和区别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指南录后序》一文中,有处断句为「……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查阅《教参》,是将「出无可奈何」译为「实在没有办法」。显然,「出」字未译。再翻翻其它资料,大多译为「实在出于没有办法」,而将「出」字译为「出于」(即「由于」之意)了。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出」字的义项;①与入相对,②发出,③拿出、交纳,④出产,⑤出现、显露,⑥超出、超过。「出」字动词,而不是副词。因而  相似文献   

17.
「私は旅行は嫌ぃだ.ても旅は好きだ.」针对此例句,若要清晰明白地区分两者的不同,即使对于多年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旅行」和「旅」都是很常见的词,而且查阅辞典对两者的解释都是"旅行、出远门",更有甚者解释仅为「旅行=旅」、「旅=旅行」,很难分辨它们的差异。另外,「旅行」和「旅」都可做名词使用,有时亦可互换使用。因此,日语学习者常常感到困惑:两者的词性、词义、用法等是否完全相同呢?以下本文将试着从五个方面探讨「旅行」和「旅」之间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思」「忆」二字作何解?课后注释曰:「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忆,思念」。不难看出课文是将「思、忆」注作「想」。笔者认为「思、忆」当训为「愁」。「何所思」、「何所忆」即「有什么忧愁」或「愁的是什么」。诗的开篇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就透出了木兰愁苦忧思的端倪。这位热爱生活、勤劳纯洁的少女,  相似文献   

19.
牛年说牛     
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称为「牛年」。我国古时以农为本,牛是人们的最得力的伙伴,耕田,拉车(老子乘坐牛车过函谷关)都少不了它。孔子有七十二个得意门徒.有个门徒叫冉耕(字伯牛),还有个门徒叫司马犁耕(字子牛)。可见牛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阅读古籍,有关「牛」的成语着实不少。「风马牛不相及」,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此后,「风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は」和「が」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同时,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的用法区别,这些都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理解使用日语造成困难.本文解析了野田尚史总结的关于「は」和「が」用法区别的五种原理,笔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一种原理,并根据难易程度调整顺序,形成区别「は」和「が」用法的六种原理.通过这些原理来进一步解析「は」和「が」的用法及区别,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理解并准确运用「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