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怡 《新闻窗》2006,(5):101-102
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作为把持大量信息资源的媒体具有其他社会平台不可比拟的强大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的拥有同时也要求着媒体必然具备高度的道德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公益广告的发布是媒体对这种责任感的一种物化表现。它既表达了社会主流所倡导的某种道德倾向,重要的是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媒体本身在社会中的公信力,也就是媒体所表现出的公众形象,从某种角度理解,这种公众形象就是媒体在商业环境中的竞争力。当然,利用公益广告(活动)来树立和提升具有亲和力的形象是所有企业都殊途同归的一个渠道。  相似文献   

2.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方式,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滥用媒体话语权行为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滥用话语权不但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长期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健康运行也有一定的危害.之所以出现滥用媒体话语权的行为,与我国媒体自身的变革和社会转型期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因而在我国媒体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媒体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杜绝媒体对话语权的滥用,形成一定的内外约束机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主流媒体·主流新闻·主流受众--论都市类报纸的转轨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主流媒体是传媒业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人们衡量一家媒体或一张报纸是否主流,要看这家媒体是否反映了国家的立场、观点以及是否发布了较多的权威性的信息。主流媒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按照传媒吸聚受众方式的不同,媒体可以分为主流媒体和大众化媒体。主流媒体是指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媒体,即以质取胜的媒体。而大众化媒体则是指以受众数量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市场价值诉求的媒体,即以量取胜的媒体。很显然,传统意义上的晚报…  相似文献   

5.
三峡晚报在落实“三贴近”的过程中,重点从关注民生、贴近人的角度,把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急迫的问题作为关注点和报道重点,以“民生直通车”大型采访活动,作为平台,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还使媒体拥有服务大众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发展,任何一个网民都拥有话语权,都是一家"自媒体",这使得社会舆论的酝酿、生成和发展规律发生了深刻变革。话语权越是多元化,就越需要主流媒体发出权威声音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如果只有争论、没有共识,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社会就会从思想层面的多元堕落成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7.
王丽丽 《青年记者》2007,(10):104-105
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守望”的社会职责。随着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加和媒体竞争的激烈化,新闻一线的记在采访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对峙的场面,时时考验着记手中的“话语权”。倘若预期的“话语权”与角色扮演能力之间出现较大偏差,心理难免受挫,久而久之,将造成持久的“职业心理创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话语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公民话语权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它对国家和社会事业的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提升了公民话语权环境的建设。公民话语权的表达具有个人化、制作水平不足等特点,同时公民话语权表达事业的发展也间接加速了媒体技术的进步。由此,我们建设健康的话语权表达环境就要保障平台畅通,对人们进行政策法规和技术上的引导,同时注意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话语权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的发展,任何一个网民都拥有话语权,都是一家"自媒体",这使得社会舆论的酝酿、生成和发展规律发生了深刻变革。话语权越是多元化,就越需要主流媒体发出权威声音作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如果只有争论、没有共识,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社会就会从思想层面的多元堕落成一盘散沙。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的网络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亮 《网络传播》2006,(12):42-43
作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民生新闻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的热点。特别在实践领域,从广播电视媒体到平面媒体,民生节目专版遍地开花,从关注百姓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到引导社会公共生活,其跨媒体的普适性、新闻内核的贴近性、受众话语权的扩张性,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话语权是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意见和发表意见的权力。从广义看,话语权是新闻自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新闻自由权力中的表达权的一部分,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剥夺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主流媒体是传媒业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人们衡量一家媒体或一张报纸是否主流,要看这家媒体是否反映了国家的立场、观点以及是否发布了较多的权威性的信息。主流媒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按照传媒吸聚受众方式的不同,媒体可以分为主流媒体和大众化媒体。主流媒体是指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主要指那些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的社会成员)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媒体,即以质取胜的媒体。而大众化媒体则是指以受众数量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市场价值诉求的媒体,即以量取胜的媒体。很显然,传统意义上的晚报、都市报就属于大众化的媒体。在美国报纸中,主流媒体只占3%,但它的社会影响力和广告份额却占全美的30%~40%。办主流媒体可以满足社会上的主流人群,是一种高利润、高回报、具有成长性的媒体模式。谈起主流新闻,人们往往都说时政新闻才算是主流新闻,这是对的,但并不完整。其实,很多社会新闻也是主流新闻。因为,社会新闻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相对于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科教文体新闻等而存在的,它包括人们的公共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公共关系,以及关注突发性天灾人祸、...  相似文献   

13.
话语权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代表这一种游戏规则。基于社会契约论,传媒机构关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共话语权,有着自然而然的法理责任和社会担当。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话语权从精英主义到消费主义的历史嬗变,以及自媒体时代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影响和给公众大众传播话语权的获取开辟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时代,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日显重要。作为传播活动中的三个不同意义上的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的三角关系只有保持三足鼎立和相互制约的局面,才不至于破坏全社会的整体平衡。”即“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政府需要通过法制和决策制约媒体、调控社会、引导公众媒体报道影响政府、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引导公众公众意见监督和左右媒体、推动政府。有的学把这种三重主导关系简称为“PMG关系”,包括:政府高位调控的G型主导体现媒体双向功能的M型主导和保证大众话语权的P型主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话语即权力。福柯说,“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所谓话语权,就是人们掌握媒体对文化价值、行为规范进行传播,并影响大众思想和行为的权力。话语权的问题,往往和传播介质、传播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制文字、发明造纸术、印刷术,发现电磁波……每一次重大的传播介质和技术革新。都会重构传播格局,也会决定谁拥有或取得话语权。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及广泛应用,同样对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传播格局造成深远影响。不仅是媒体形态变迁,更重要的是,原本由传统媒体占据的话语权也在经历解构、转移、分散、重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林如 《新闻世界》2009,(2):75-76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如何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是政府关注的重点之一。农民工问题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突破口,牵动着社会各条神经。因此,新闻媒体要充分重视农民工话语权缺失问题,积极给予农民工群体最基本的媒体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社会,掌握一定的信息资源与媒介能力意味着社会竞争力和地位。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连接城乡二元社会的纽带,但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低层,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相对较低,往往是被社会忽略的群体,常常徘徊在媒体之外,缺少应有的传媒接近权、传播权、知情权及话语权。如何保障农民工媒介消费能力,让他们共享社会传播资源和话语权,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本课题组于2011年6-8月在杭州、武汉、广东三个农民  相似文献   

18.
以孟晚舟归国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为主题,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孟晚舟归国事件传播主体的结构网络;二是孟晚舟归国事件是如何被传播主体表征的,在公众心中建构了怎样的社会认同。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交网络平台,传统主流媒体依旧占据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活跃度较低,博文来源单一,严重“排外”,缺乏网络交流控制力;信息聚合类媒体担任信息扩散的主力;个人自媒体影响力有限,易湮没在社会共识中。孟晚舟归国事件被呈现为饱含家国情怀和民族复兴意义的历史性公共事件,而孟晚舟作为事件主角,个人形象和家庭属性被弱化,更多的是承担爱国情怀载体的功能性角色。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有人说民生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中央关于新闻改革的新思路,国家的社会发展政策,媒体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与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民生新闻不但遍及大小媒体也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这里仅就广播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把握话语权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们这里所说的话语权是指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和个人的声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过度地强调了媒体的“喉舌”和“工具”作用,普通老百姓很少有在媒体上发表意见和意愿的机会。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20.
余会 《新闻爱好者》2008,(11):34-34
我国主流媒体的现状 所谓主流媒体,一是主流媒体能够影响社会中的主流人群,也就是能影响最有话语权和行动能力的人群:二是主流媒体能够代表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即反映主流人群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立场和观点。那么主流媒体的“桂冠”非党报莫属,因为党报毫无疑问是主流舆论、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