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先生创作体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前辈作家作品的规律总结,真可谓慧眼独具,慧眼识“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也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中心。“画眼睛...  相似文献   

2.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兴和县第一中学杜静波,孙力畲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所以,一般地说,人们在讨论小说《祝福》的人物刻画时,把“画眼睛”当作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讨论,这诚然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第2课。 教学流程 一、画画导入,趣学“目” 1.师:(课件展示“眼睛”图)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师:对,这是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一边指一边说)这是眼眶,这是眼珠。同学们,听美术老师说你们特别会画画,那么你们能把这只美丽的大眼睛画下来吗?(生画)  相似文献   

4.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5.
画手与写人     
手的“表情”和眼神一样,是“人体语言”的重要“角色”。手同脸一样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第二面孔”(俄画家列宾语)。因而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除了“画眼睛”,也十分注重“画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赌徒们各式各样的手,通过他们手的形态、姿势、动作的复杂变化,活灵活现地展示出赌徒们赤裸裸的内心世界。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也可以说手是心灵的一面镜子。“画眼”和“画手”都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以课本上的名家名篇为例,对“画手”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通过写眼睛,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地方对人物的眼睛进行了描绘,大家请看:1郾“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是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快手刘》)———大眼珠子一闪,表面上有一种被发现了秘密的担心,其实是一种欲擒(qín)故纵(zòng)的手法。加之“一种正经的神气”,就把“我”完全引入了他的圈套。2郾他把斧头举过头,瞪大了…  相似文献   

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六年制小语第八册中新选的阅读课文《穆老师的眼睛》正是通过对眼睛的描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或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语文教学与此类似.要想“极省俭”地提炼出文章的精髓.就要学会巧妙地抓住文章的“眼”。文章的“眼”在哪儿?以散文的导读为例.应是指抓好文章的“课眼”、“文眼”以及“字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善于画眼睛。他说过:“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翻开鲁迅小说,我们便能看到许多双各具性格特征的眼睛。诸如:协助眉间尺复仇的壮士的“黑须黑眼睛”(《铸剑》),农家女孩阿顺的“眼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一文中说:“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茹志鹃同志深得此法。在她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点睛之笔,随处可见,且她的“画”眼睛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体现了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老师上课前交代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春天,回味春天的美好,用画笔和色彩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春天。)在优美欢快的《春之歌》的乐曲声中上课开始了。老师出示了教学挂图《找春天》,让学生仔细地欣赏,图上的师生在野外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天上(飞着燕子),地上(长出了青草、野花),小河里(流动着清清的河水),桃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田野里(青蛙张开了嘴巴在呱呱地叫)……老师引导:“你们能用眼睛看到图上的春天,也一定能用耳朵听到春天的来临,不信,请听录音。”提出听音要求:(1)…  相似文献   

13.
一、画一个大圆圈,表示小叮当的大头;接着在大圆下画一个比大圆略小的椭圆表示小叮当的身子;再画四个小椭圆在它的身子上,表示手和脚。(如图①)二、在小叮当的头部上方画两个小圆表示眼睛;接着在两个眼睛下方画个小圆,这是鼻子。然后画出小叮当开得很大的嘴。(如图②)三、在眼睛里画出眼珠,并在嘴巴的上方画上它的六根胡须,在它的手部上方画出圆圆的手掌。(如图③)四、画出小叮当的小铃铛,再画小叮当的万能口袋。(如图④)原名:“哆啦A梦”(Doraemon)译名:阿蒙,小叮当品质:平价次货!出生日期:2112年9月3日主…  相似文献   

14.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深刻的创作经验之谈。鲁迅先生在这方面始终在作着认真的探索,“画睛”艺术手法高超,造诣精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传神描摹,已有许多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恰如其分的称颂。这里只想简要分析一下人们还注意不多的《药》中的“画睛”艺术。小说《药》中的各类人物,除了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勾勒的夏瑜之外,鲁迅无不刻意画了他们的眼睛。着力最多的是刽子手康大叔。一般论者往往着重分析他“满脸横肉”、衣衫不整的外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绘画技法中,画眼睛是至关重要的。《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犹言这,这个。即指眼睛也。中国文学崇尚“逼真”、“传神”,也十分重视眼睛神奇的传神作用。鲁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观念:“画人”注重“点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云:“眼为心苗,目传心声。”鲁迅不愧为  相似文献   

16.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兰珍 《学语文》2002,(1):15-15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宋朝的赵希鹄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鲁迅先生赞成这样的见解,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上述见解非常精辟,它告诉我们“画眼睛”不失为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佳法。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窥见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窥见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鲁迅先生不仅是“画眼睛”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画眼睛”的行家高手,他在短篇小说《药》中、《伤逝》、《祝福》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18.
鲁迅谈到自己写小说的经验时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叫做心灵的窗子"(达·芬奇<笔记>);而且,"眼睛是这样敏感的器官,根据它,你们就有可能臆度出你们这位谈话人的感情"(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法分析葛朗台(高语第三册《守财奴》中的主人公)这一人物形象,总是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两方面人手,其实,葛朗台的眼睛更能揭示这个“守财奴”的“奴”性。鲁迅先生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此人们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时,总是透过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揭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精神上所受的摧残。其实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的眼睛一样可见人物的灵魂,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20.
师:(在黑板上画一颗爱心)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爱”! 师:(迅速画出许多颗爱心)这回,你们又有什么新感受? 生:(纷纷回答)我感觉好像有许多亲朋好友围在自己的身旁!我感受到了温暖!这么多爱心.我感到很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