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为在新时代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供思想指引。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及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时代要求下,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具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动中华文化创新创造、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推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要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摆在全局性的战略位置,从提升塑造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四个层面进行战略布局,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引领全球文明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2.
作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和出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但仍存在着未实质走进去、品牌缺失、影响力较小、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中华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和出版的特色和内涵,提出了加强规划布局、加强品牌开发、加强本土化生产、破解翻译瓶颈等措施,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典籍走出去的实效,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版权贸易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中国出版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出版物为载体的版权贸易在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是我国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中华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最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次对话是《现代传播》第十次年度对话,对话人将就"中国传媒国际传播力的提升"这一近年来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从  相似文献   

5.
加速出版国际化,加快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出版国际化,也是造就具备国际视野、参与国际竞争、影响国际出版格局、形成国际影响力的跨国经营的出版集团的内在要求。中国出版集团通过版权输出、实物出口、数字产品出口、国际会展与交流活动平台、海外网点建设这5条路径,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占领国际市场,为提高中国出版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倪自放 《青年记者》2020,(11):48-49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也大幅提升.但客观地讲,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在将国际故事客观地“翻译”给中国受众的过程中,文化传播领域还有亟待提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出版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而“五力”建设正是新时代背景下这一工程的目标导向与重要抓手。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力是出版走出去的最高诉求,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则是着眼于出版走出去的内涵建设。扩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出版;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要着眼于增强出版走出去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形象的亲和力,出版应力破刻板印象;增强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出版应重构话语逻辑与叙事策略;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则出版要提升舆论场的控场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集资讯、文化和意识形态功能和属性于一身,其以引导力和吸引力为主要内涵的影响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广播电视要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充分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创新传播理念、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吸引力,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陈玉 《科技与出版》2021,(7):116-121
长城是中华文化最显著的标志符号之一,也是构成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最稳定的元素之一.优化长城文化出版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提升长城文化话语影响力.本文以长城文化的出版传播为观察对象,分析长城文化认知模糊问题,提出基于共同体意识的长城文化出版传播路径,以期提升中华文化认同度,推动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传播.  相似文献   

10.
朱宝元 《中国出版》2017,(13):15-17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是我国最大的国际书展平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书展。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下,加强BIBF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包括书展自身软实力的提升,也包括书展服务走出去能力的增强。文章认为,要从完善办展机制、创新办展模式、构建办展体系三方面着眼,切实提升BIBF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传媒》2024,(3):97-98
<正>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需要丰富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内容、创新对外传播路径。中华文学名著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渠道,需要立足于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丰富文学名著的传播内容,构建多模态的“传播”和“接受”路径,多维度促进中华文化多层次、立体化传播,焕发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誉满中外。《西游记》的海外传播亦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诸多学者从文本、译介、传播、接受、文学比较和跨文化交际等多种角度对《西游记》在英美世界的传播现状进行研究,逐步丰富了《西游记》在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丁冬 《编辑之友》2013,(6):37-39
出版业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为此,要有更自觉的文化历史担当、更宽广的国际前瞻视野,主动投身于数字出版革命中来。以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创新力、生产力、影响力和传播力为目标,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得到全方位支撑,进而顺应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需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起点上,使我国的文化原创力、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播力得以快速提升,文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原创传统文化节目来说,传播力既包含了其作为传播媒体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也体现为其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所具备的能力与影响力,同时,还反映出中国媒体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实施过程中所具备的实力。提升原创传统文化节目的传播能力与传播影响力,需要把握专业性、持续创新,提升节目的原创力;开发出有价值的内容,实现传统经典的当代呈现与传统文化的增值效应;以差异化定位实现品牌化发展和提升人员传统文化素养等综合实力的提高;同时,还应重视受众的传统文化需求与参与创造,通过整合传播渠道与内容,提升节目的整合传播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是硬道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金钱崇拜思想和伦理道德的丧失等现象不断在社会中蔓延.我们提倡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摆脱金钱至上论,在国际山要彰显中国特色的价值观,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其基础就在于实现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关键又在于文化复兴。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既突出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独立性.又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降低中国发展的文化风险,并能为世界现代文化发展构建新的价值支撑和文化形态.就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5,(12):67-67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华文媒体有责任、有义务在正确报道中国、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作用,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华文化全媒体出版处于起步阶段,出版传媒创作生产的中华文化产品传播力不强,是导致中华文化影响力不大的原因之一。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出版更多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全媒体产品。借力全媒体出版有助于创造名副其实的文化精品、博得更多受众的青睐、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开展中华文化的全媒体出版,编辑应由各自为政向联动采编转变,由策划产品向策划项目转变,由内向型发行向内外兼顾型发行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央确立了“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的战略方针。文化产生国际影响力的前提是走出去,目前中国文化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送出去”阶段,大多数仍然是政府行为、政府买单,文化产品在海外总体上仍处于弱势,没有形成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力。以电影、电视剧为例,目前,国产电影和电视剧还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国内很多高票房电影和高收视率电视剧都难以进入国外主流院线和主流频道。  相似文献   

18.
袁艳 《新闻窗》2008,(2):89-9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对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童健 《出版广角》2012,(9):33-35
正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国家公共外交、促进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出版"走出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和发展机遇。其中主要表现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走出去"的方针政策;一批有实力的新闻出版企业新型市场主体地  相似文献   

20.
崔亮  黄震 《出版广角》2021,(10):2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一座文化IP的宝库,还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慧宝库.中国的发展,不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割裂,而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点结合,然后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以精品出版物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力,继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IP,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