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娟 《采.写.编》2016,(1):241-243
一、 绪论 自1983年厦门大学首次设立广告学专业起, 经过30余年的发展, 我国广告学专业在教学、 实践层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理论研究层面, 广告学专业学科实践教学在新闻传播类各分支学科的专门研究中处于弱势状态. "全媒体"、 "新媒体" 时代的到来促使媒介融合进一步加强,受众的注意、 理解和接收信息方式及媒介的表现方式的变化, 对广告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深入观察河南高校广告学实践教学, 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实践教学路径, 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广告学专业教学的新道路成为从理论层面丰富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赵莹 《新闻世界》2014,(8):328-329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新媒体广告也随之蓬勃发展,广告公司对于具有新媒体理论素养、熟悉新媒体广告实务、懂得新媒体广告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人才求贤若渴。但目前由于高校教师对新媒体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导致广告学科班毕业的学生并不受业界欢迎。因此,应该从提高教师队伍的实战能力、合理设置新媒体课程、利用自媒体进行专业实践等方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刚的精彩,恰恰在于他身在北大高府,却没有成为一个严肃的学术道统,反而是人性中的洒脱造就了他亦庄亦谐的传奇……陈刚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广告学系主任,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曾出版《新媒体与广告》等广告学专著。中央电视台、中国电信等媒体和企业顾问,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顾问团顾问。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主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  相似文献   

4.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新媒体用户群体,这意味着新媒体营销和新媒体营销教育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广告学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和邮件访谈,分析新媒体营销教育在广告本科教育中的发展现状、所面临的挑战,探索解决之道,以期为数字媒体时代中国广告教育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董全局 《今传媒》2013,(6):97-98
新媒体以其互动性、便捷性、个性化等特征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新媒体广告的运作需要具有一定的新媒体理论素养,善于新媒体广告实务运作,对新媒体广告整体运作有把控管理能力的人才。这给广告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从广告学专业《网络广告》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来探讨广告人才的培养,并提出课程内容应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分析、网络广告管理和最新前沿广告技术等知识。  相似文献   

6.
姚婷 《传媒》2018,(3):83-85
伴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和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演进,中国广告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催生着广告专业高等教育的变革.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思想对高校广告教育的影响和要求,对广告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创新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以期为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传媒业、广告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国内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广告产业对国际化广告人才的需求。本文对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借鉴日本高校广告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化标准、全球化视野对广告学高等教育进行专业定位,挖掘高校广告学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及核心竞争力,创新国际化广告学教育模式,这对完善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体系、推动广告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告行业发展需求,依托我校财经管理的优势学科背景资源,结合我校广告学专业的教育实践创新,探索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策略.对广告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梳理,基于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构建多层次知识体系,建设广告学、传播学、广告设计、品牌形象及视觉传达、人文素质等5大课程群平台.培养学生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与实施等能力,提高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广告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广告学科交叉性、综合性以及近来媒体环境的巨大变化,广告研究面临很大的困境和挑战.广告学研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技术实践方向,二是社会文化方向.技术实践方向是广告研究的主体,构成广告学理论的主要体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广告在新语境下的功能和效果逐渐淡化,甚至广告概念本身在新语境下的各种营销手段中变得越发模糊,广告学的学科主体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告理论研究因此遇到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0.
模糊理论与广告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学的学科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由广告学学科基础众多、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互动发展、广告涵义测不准以及对广告学采取分类研究所导致的。在广告学研究中引入模糊理论,有助于我们形成对广告学的新的认识、拓展广告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广告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杨玲 《东南传播》2012,(3):88-90
伴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受众对娱乐化与互动性要求的提高,网络互动广告在新媒体传播潮流中从众多的在线广告里面脱颖而出,在广告主与广告代理商们的追捧之下急速发展,掀起一阵新的狂潮。本文主要从广告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采用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网络互动广告的传播优势以及其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网络互动广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赵文琰 《传媒》2019,(2):61-62
广告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丰富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相关部门从事广告制作、广告营销、广告管理等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我国的广告学专业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8年,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大夏大学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广告学系,民国著名广告学者和企业家陆梅僧主持其事,在我国现代广告专业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纵观全球的广告专业教育,美国是最早开设广告学课程的国家,也是全球高校广告专业教育的模范。如今,美国共有220所高校设立了广告学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文案写作、媒介策划、管理能力等,同时跨专业学习营销学与相关领域学科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3.
沈剑虹 《新闻传播》2013,(12):73-74
本文通过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的精准专业定位、特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方法,探讨了财经类高校广告学专业教育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林怀宇 《东南传播》2011,(12):115-116
本文以结构主义教育理念为指导,探索高校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策略,认为广告学专业应构建多层次知识体系,建设传播学、广告学、营销学、艺术与视觉表现、人文课程等5大课程群,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思维智能和行为智能,提高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广告学专业特色、专业教育的实施与效果,探讨了东北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的教育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冉 《今传媒》2013,(5):147-148
近年来,地方性高校的广告教育存在着师资数量紧缺、教师知识背景偏科及实践经验缺乏等困境,他们严重制约了广告教育由重量到重质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广告高校院系及广告学师资内部的视角出发,通过广告学科建设、广告学理论创新和高学历高层次广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对广告学师资建设展开讨论,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在业界,人们常把广告视作新闻传媒业的生命线,而在中国广告学学术史上,广告学学科的确立与发展,也与新闻学界学者的努力密不可分。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蒋裕泉、赵君豪等新闻学者或业界专家,都在新闻研究的过程中对广告经营、广告创作、广告主的媒体选择等问题上进行了理论探索,有的还积极参与报学系的广告教学,甚至写出独立的《广告学》著作。尽管广告学科不可能仅仅依赖于新闻学的学术资源,但在今天回顾中国广告学学术史的同时,注意到新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源头,对于思考当今广告学在新闻传播学学术格局中的定位与意义,仍有指向现实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17):38-42
广告学借助"走进"传播学、营销学等相关学科,一度快速成长,如今却日显困顿,在科研、教学乃至实践中都出现了不少问题。广告学研究,需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与更加敏锐的触角,在"走进来"的同时,有效地"走出去"。博弈论在人性假定、基本理念、市场秩序、策略依据、广告价值等方面对广告学研究意义重大,可以成为广告学"走出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本文从广告学专业的学科设置出发,探讨艺术教育在广告学这个非艺术学科中发挥的作用及教育现状,以期对我国当代高校普通艺术教育及教学改革有所启发和裨益.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沿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型课程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师能力的更高挑战.  相似文献   

20.
张兵 《编辑之友》2022,(12):82-87
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屏幕广告走向崩溃,环境媒体广告取代屏幕广告成为未来广告学研究和实践的中心。环境媒体广告的具身性特征颠覆了屏幕广告的对象性特征,使广告学研究与实践从以理性说服为中心走向以感性卷入为中心。环境媒体广告的共时性特征还对位置神话发起了根本挑战,使广告作品再次成为广告学研究与实践的中心,而从个体广告学到整体广告学的范式转向,将推动我们重新理解广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