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巴赫金对话理论对20世纪世界整个思想文化界影响可谓极其深远。而蕴涵在巴氏对话思想中对人的自我意识和他者的重视,对差异性、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强调,超越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藩篱,具有鲜明的“绿色”色彩。当代生态伦理通过关爱自然的有效途径谋求人与自然对话,可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作为小说叙事艺术的一种,通过巴赫金的理论开拓,上升到一个崭新的理论高度。其范畴由语言学研究扩展为文艺思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是俄国最伟大的理论家和学者之一。他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分析中,将自己的对话理论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并对其哲学根源和人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将此对话理论与传统语言学的对话理论进行了比较。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文艺学和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对话,作为一种交际性的行为,是人类的本体性活动,自古以来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对话理论是原苏联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20世纪30到60年代提出的一种文艺理论,是巴赫金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以及刨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对世界文化交流、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他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  相似文献   

5.
对话作为小说叙事艺术的一种,通过巴赫金的理论开拓,上升到一个崭新的理论高度。其范畴由语言学研究扩展为文艺思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对话理论",英国作家福尔斯在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实现了一种对话关系,其中创作与批评的对话尤为显著,这种创作与批评两种声音的平等共存和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深刻体现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学术思想中的核心,巴赫金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具有对话性。“他者”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汇,“他者”与“自我”相对,“他者”与“自我”的对话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存在,他们两者在对话关系中是平等的。因此,翻译批评标准应兼顾自我和他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发扬巴赫金对话理论中平等与和谐的人文精神,在翻译批评标准中树立牢固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叙事学的对话——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核心,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分析,巴赫金深化了他的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中他性与差异性的存在使传统小说要素和叙事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修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M.M.Bakhtin)学术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对话理论,其主旨在于强调一种积极的、崇尚个性、注重平等参与的人文精神,对话思想贯穿于他的语言学和符号学思想。虽然巴赫金不是修辞学家,但他有关修辞学的陈述都倡导将修辞学解释为对话,从而确认了话语的各种形式。巴赫金的对话概念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修辞学传统,由此而形成的对话修辞学将巴赫金作品中和现代文化理论中所形成的新的概念应用于修辞学传统,给传统修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巴赫金的对话修辞学是一种检测我们与他人的观点以及检测我们自身的手段,尤其是对我们个体的和文化的差异的一种检测。从修辞学的视角来探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有助于对其理论能进一步加以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认为,生活的本质是对话,语言的本质是对话,所以英语的本质也是对话,英语教学的本质也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对话理论契合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对话式师生关系,在对话式的相互作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两个主体间精神性的交往关系.对于建构英语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巴赫金对话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为目的,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其中的“对话”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自我对话、师生与环境对话、师生与社会对话,它们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沉默"型、"独白"型、"问—答"型、"反诂"型等辅导课不能促进有意义的学习。而"对话"式的辅导课是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相对探讨,让学习者知道在课后如何学以及学什么。通过个案分析可以看出,"对话"式的辅导课是在学习对话、中断日常语言与逻辑语言的联系、理解语言中展开。  相似文献   

13.
引用了教学疾病的概念及其分类,指出"对话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副作用:教师话语权的丧失、"对话"主体的局限性、"对话"内容的机械性、"对话教学"与"教学对话"的模糊性等;从改变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提出"对话教学"疾病的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式课堂教学提倡平等、自由、互动和交流。本文通过对话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交际理论来探讨对话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旨在同过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能力,提高教师授课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表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为了更好理解和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章围绕语文教学对话的特征、语文教学对话的意义、语文教学对话的策略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对话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这也是对话教学实现的保障。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得到发挥,使学生仍处于被动、次要的地位。通过努力建立平等、民主与秩序的对话氛围,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使学生在"对话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话是《庄子.内篇》寓言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与其他诸子散文、史传散文相比,《庄子》对话形式独具特色,表现在:对话主体的多样与对置;对话情景的预设与虚拟;对话答语的后应与无言;庄惠对话的史实与多元四个方面。在这种特殊对话形式背后蕴含着高妙的对话效果和深刻的思想意蕴,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受到"主体思维"的桎梏,人们始终无法摆脱机械性、简单化的窠臼,简单地把教师和学生分成主体或客体,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室模式依然存在主体的权威和控制,双方无法展开平等对话,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依托巴赫金对话理论,试行双主体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避免由于一方过于强势导致另一方失声的窘境,达到知识互相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