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和菲律宾关于黄岩岛主权问题的争议及博弈举世瞩目。长期以来,菲律宾与部分南海地区国家置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合理原则不顾,屡屡采取单方面和扩大化的行动,使南海问题越来越复杂化。针对近期的黄岩岛争端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由来已久,菲律宾就南海争端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向中国提起强制仲裁程序。仲裁程序的启动将产生何种国际法效果,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利用国际法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此,将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入手,对公约强制仲裁程序进行评论,并对我国的积极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南海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升温的趋势,引发各方关注。南海问题并非自古就有,该问题的出现和升温背景复杂。南海争端涵盖了岛礁主权、资源开发、海上航行等多个层面,又因美国、东盟及区域内外其他大国的积极介入而具有复杂性和体系性。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一贯的,也为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做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14,(23)
正此前有媒体评论称,今年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的东盟峰会将和前几届一样,菲律宾、越南会借这一场合提及与中国的南海主权争端,或借此大做文章让中国难堪。但在东亚峰会结束后发表的声明中,并没有提到这一问题。本届东亚峰会可谓"风平浪静"。一些观察人士称,中国在东亚峰会前做足了"功课",即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在南海问题态度坚定的同时,以加强贸易和发展关系来奖励东盟的朋友。这样,即使菲律宾、越南在东盟峰会上鼓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也不太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 ,在南沙群岛 ,越南不仅在中国的固有领土上修建机场 ,4月中旬以来还公然策划了南沙旅游。中国渔民在南海海域捕鱼时 ,更是屡次遭到菲律宾、越南等国的驱赶甚至拘押。中国蓝色海洋国土 ,正接二连三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那么 ,南海到底有多少海洋国土处于争议中 ?这些争议又是如何形成的 ?一、南海岛屿与海域争端的基本态势在南海 ,中国依次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在这些海域内 ,不少区域与海上邻国存在矛盾和争议 ,有些我国固有的岛屿被某些海上邻国明目张胆地占领 ,我国海洋权益也正受到严峻的挑…  相似文献   

6.
南海争端主要指中国与南海周边其他国家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争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南海争端的重点体现在对岛屿争夺以及对其主权的确认上。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将南海争端带入了另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邵笑 《历史教学问题》2012,(3):90-94,108
福特政府时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继续坚持尼克松政府时期的中立政策。在礼乐滩事件爆发后,菲律宾政府利用美国驻菲律宾军事基地作为筹码,向美国施压,希望美国将其对菲律宾的防御义务的范围扩展到南沙群岛,并对中国与菲律宾发生武装冲突时美国的反应做出明确说明。对此,美国坚决反对卷入南海问题,并与其展开多次谈判,最后迫使菲律宾政府放弃这一要求。因此,在南海问题上,福特政府实行的是实际上有利于中国的中立政策。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的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以国际海洋法法庭为中心、以仲裁法庭为辅助的海洋争端解决机制,这也是菲律宾就南海争端提请国际仲裁的依据。但组成仲裁法庭不等于表明法庭有管辖权,在进行任何正式的审理之前,法庭都必须查明对案件确有管辖权。而根据公约第298条以及中国事先所作书面声明,仲裁法庭对本案应当不具有管辖权。从法理上讲,菲律宾要求中国接受其从未同意的所谓“管辖权”,是不符合国际法内在逻辑的。从法律操作上讲,菲律宾苦心孤诣地“包装”其诉求以绕开中方依据公约所做书面声明的作法,是违背公约本意的恶意操作,属于不折不扣的滥诉行为。对此中方应当打好舆论战,指出菲律宾因滥用公约争端解决机制而违背了公约第300条的诚信义务;明确斥责菲方“包装”诉求的滥诉行径并积极提出管辖权异议;表明在极端必要时有权退出公约以维护本国主权。  相似文献   

10.
近段时间以来,南海海域颇不平静。从6月14日到7月15日,美国在南海主导了4场联合军事演习,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作频频,南海局势风云涌动。其实,考古和文献史料早已证明,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1.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南海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近年来,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图谋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扩大化,以便从中渔利。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存在多维度考量。面对南海的复杂局势,中国应采取切实有效并且稳妥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乃至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加紧对我南海岛屿的干涉与争夺,南海局势将不断升温。在这种形势下,制定清晰的南海军事战略,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已经迫在眉睫。《孙子兵法·形篇》集中体现了孙子的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思想,可以为制定南海军事战略、有效维护南海权益提供重要的战略指导: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作为总的战略思想,贯彻"先为不可胜"思想,积蓄军事力量,抓住战机;贯彻"攻守"思想,将"灵活转换与运用攻防"作为总的战略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提出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的战略思想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赞许,"伐谋""伐交"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条件和途径,而"伐兵"则是实现这一最高战略的保证。近年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作为中国"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将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孙子的"三伐"战略为视角探讨我国南海战略,以"上兵伐谋以争全胜"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最佳指导思想,处理好中美间的战略博弈;借鉴孙子"伐交"思想,做好南海问题上的外交斗争;做好"伐兵"的准备,全力维护我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通过"三伐"并起,既宣示我国重视和平的良好意愿,又要宣示我国具有通过"伐兵"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从而真正有效地遏制战争,维护我国南海的领土和主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定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中菲南海争端的答记者问话语中态度的使用特点及原因。研究发现:发言人的态度涉及对主权归属、中菲两方行为的性质和事物性质的评判,对事物价值、菲方行为后果和反应的鉴别以及对菲方侵权行为、菲方言论和中菲两方处理争端的态度与方式的情感表达。这些发现充分表明了语言在国家主权维护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海争端究其本质是中国在南海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受到别国的侵犯。争端源起于近代,历经三个阶段,至今已两百余年。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屡次侵犯中国南海,揭开了争端的序幕。冷战期间,东南亚有关国家在南沙占领岛礁、分割海域、掠夺资源,导致了争端的激化。冷战结束后,美日印饿等域外大国积极介入,加剧了争端的升温。面对错综复杂的南海局势,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有效措施以坚决维护南海的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6.
对相关地区的命名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国家对地方的管辖。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命名,自有其历史演变的过程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国家对南海管辖逐步而具体的历程。清末李准命名西沙诸岛之前,对南海的称呼虽始终没有形成官方统一标准,但当与各种军政管辖行为相结合时,可以确认为初始的领有关系和原始权利。20世纪以来的四次标准化命名,则不断在西方主权概念下从根本上确认了中国对南海的管辖权和主权。历史至今,对南海的命名均是中国进行有效管辖的具体反映,具有不容置疑的国际法效力。  相似文献   

17.
南海问题中的越南因素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越南介入南海问题的回溯与越南在南海地区与相关国家争端的现状两个方面入手对南海问题中的越南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指出越南介入南海问题的不利影响,从而得出了越南作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当事国对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不无裨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南海问题频发,有关南海断续线及线内水域的法律地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仍未对南海断续线的含义作出明确界定。该文通过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视角出发,结合历史和法理,阐述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以期进一步推动南海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