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育强国建设视域下反思竞技体育主客体异化现象,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究其原因,在于竞技体育不断受到体育政绩因素、过度商业化和功利化、媒体传播价值偏向,以及体育道德失范等影响。为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提高竞技体育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强化体育新闻传播价值的道德治理,完善竞技体育道德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助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道德经济价值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育事业糅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强体育道德建设是不能忽视、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人们的体育经济行为与体育道德行为密不可分:体育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体育道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体育道德水平的高低,必将影响体育事业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加强体育道德建设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召唤,更是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体育道德建设还相对滞后于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体育道德建设,以适应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新时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新时期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入手,分析了目前体育道德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并立足于如何加强体育道德建设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及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体育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职业道德范畴。但较之其它职业道德又更具广泛的社会性,它是对专业体育工作者的特定要求,也是所有体育活动参加者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指导,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的体育道德遗产,因而在调整体育界内部,以及体育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促进社会风气转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谊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事业飞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人们的体育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不断变化,体育道德取向呈现出复杂化和矛盾化的特点。从社会学、伦理学和哲学角度,分析了当前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育伦理学     
G803 9803586论体育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训练[刊,中,Ⅰ]/安永志∥内蒙古体育科技.-1998.-11(2).-36-37(SML)体育工作者∥职业∥体育道德∥培养∥训练体育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训练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办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体育  相似文献   

7.
体育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体育道德是指体育工作者以及一切体育活动爱好者,在从事体育竞赛和参与体育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属于职业道德范畴。随着“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如何更好地发挥体育道德的作用,提升整个体育界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逐步进入法制化社会。由于体育商业化的冲击、体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体育奖惩机制的不健全、体育道德意识的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中存在运动员兴奋剂泛滥、篡改运动员真实年龄、裁判员贪污受贿、一系列假球黑哨、赛场不文明行为等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加快完善体育道德法律法规、完善体育奖惩机制、提高相关主体的体育道德意识、加强体育核心价值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道德环境等才能有效防范体育道德失范行为,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体育道德价值观的重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体育道德价值取向也在走向多元化,促进和阻碍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各种体育道德价值观念依然并存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体育行为。结合我国体育道德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重新审视人和体育的价值并重塑社会主义的体育道德价值观念,以提升社会的体育道德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斌 《体育学刊》2006,13(4):19-22
体育道德是保障体育在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进程中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体育道德评价内容多极化,以及体育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引发体育道德危机。通过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治理体育道德缺失的策略:一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体育道德认识水平;二是建立权威性的体育道德评价体系;三是加强体育法规建设,促进体育法规与道德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推脱已经成为影响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体育道德推脱的概念、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的应对策略.认为影响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的因素包括运动动机、移情能力、道德意识和对重要他人行为的知觉.建议从加强运动员自身道德教育和创建良好外部道德环境两方面入手来消除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提高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体育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的一般原则应为:崇高的职业理想;忠诚地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自觉遵守体育公德和一切社会公德。我国的体育健儿和体育工作者要在国内和国际交往中显示出社会主义中国体育道德的优势。作为体育教师,除应遵守一般的教师道德和体育道德规范之外,还应具有如下的规范:尊重学生,循循善诱;自强自重,率先垂范,寓德于体,以体显德等优秀品质与素质。教练员是教师职业的派生与延伸,它应具有更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义务感。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体育科技》2020,(9):791-797
采用CiteSpace对从1980年至今国内有关体育道德的930篇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体育道德研究大致分为萌芽、初步发展、快速发展、稳定发展4个阶段,发展历程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路径和国家政策相一致;师范类院校和体育专业院校为我国体育道德研究的核心机构,其中以武汉体育学院祝大鹏和山西师范大学曹景川为代表的核心作者影响力最大,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之间合作密度较低;体育道德、竞技体育、职业道德、体育等为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竞技体育中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的非道德行为以及学校体育中的师德和德育等方面,当前研究已从最初的宏观辨析,逐渐向心理学、哲学、法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微观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体:惩治体育腐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体育腐败是近年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影响体育自身良好社会形象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惩治体育腐败已刻不容缓。惩治体育腐败在强调“司法介入”的同时,更应加强体育道德建设。以德治体是惩治体育腐败的根本途径之一,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体育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伦理是关于体育道德问题的学说,是利益和道德的关系问题,也是体育道德思想、体育道德观点的系统化、理论化。春秋战国时期,关于体育伦理的论述虽然并非很多、也不系统,但它在体育实践中,以特有方式存在和发展着。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围绕着道德作用、道德准则、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等问题,阐述了适应当时社会的伦理思想,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体育道德和体育伦理思想。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体育伦理思想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继承西周以来重人事、德治的“人道”传统,总结春秋以来道德思想的发展,建…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行为的道德评价曲阜师范大学的刘一民,经训成撰写的《论体育行为的道德评价》一文,对体育界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文中指出,体育道德是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其他体育工作者以及一切体育爱好者,在从事体育竞赛和参与其它体育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规范和准则。体...  相似文献   

17.
道德制度化是现代社会和竞技体育特定环境下竞技体育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从竞技道德制度化的涵义入手,立足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体育道德建设这一现实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及其限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体育发展的特色中论述社会主义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对象、任务和重要意义。其对象是研究社会主义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体育领域内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任务是总结探索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经验和经济活动中的规律,更好地为发展体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体育发展的特色中论述社会主义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对象、任务和重要意义。其对象是研究社会主义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体育领域内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任务是总结探索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经验和经济活动中的规律,更好地为发展体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对体育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似简单、熟悉,实则缺乏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在研读大量道德与法律关系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理论对体育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确认了交叉律是研究体育道德与法律的进路,在此前提下,沿着两者的联系、两者的相离以及冲突这条主线进行了探索.从研究看,鉴于体育道德与法律的特殊性,它们之间的共性要更多一些,为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体育事业发展,应该"德法并举",共同治理,实现体育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