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仍是考试热点例1花生种子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在与苏丹Ⅳ染液发生颜色反应后,颜色为()A.蓝色B.红色C.原来的颜色D.紫色解析花生种子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是脂肪颗粒,脂肪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选B。二、观察和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的考查重点例2为探究二氧化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提供了下列材料用品:长势相同的2株盆栽黄瓜幼苗,小烧杯1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个,玻璃板2块(比玻璃罩略大)、稀硫酸、凡士林、水。已经完成的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的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  相似文献   

2.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的改进 1.教材给出的脂肪的检测方法 (1)方法一:用试管取花生种子匀浆2 mL,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的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如: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实验改进2.1检验还原性糖教材上所用的实验材料是苹果或梨匀浆,在实  相似文献   

4.
孙智敏 《生物学教学》2010,35(10):70-71
1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主要用于脂肪鉴定的实验中,在该实验中,用苏丹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在薄片上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被染玻片标本上的苏丹Ⅲ染液浮色。  相似文献   

5.
1实验原理和材料“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还原性糖和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色沉淀,脂肪遇苏丹Ⅲ染液成橘黄色,而遇苏丹Ⅳ染液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本实验的实验材料分别是:检验还原性糖的是梨或苹果、检验脂肪的是花生、检验蛋白质的是大豆或蛋清、检验淀粉的是马铃薯块茎。  相似文献   

6.
苏丹Ⅲ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当用苏丹Ⅲ的酒精溶液处理含有脂肪的生物组织时,酒精中的苏丹Ⅲ进入脂肪中,将脂肪染成橘黄色,从而可用苏丹Ⅲ来鉴定脂肪。生物组织中含脂肪越丰富,实验材料自身的颜色越不易影响所要观察的橘黄色。实验效果则越好,花生种子是最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1)淀粉——碘液(蓝色)。(2)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现配)或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3)CO_2——Ca(OH)_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乳酸——pH试纸。(5)O_2——余烬复然。(6)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红色)。(7)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相似文献   

8.
<正>1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2章第1节包含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脂肪的实验步骤如下: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切面上平行切下一些薄片,放人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制片(从培养皿中选择均匀且薄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中央,用毛笔蘸取苏丹Ⅲ或者苏丹Ⅳ  相似文献   

9.
综合比较多位学者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改进方案,对比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以葡萄为实验材料,用纱布包裹葡萄挤出汁液,加入斐林试剂,90℃水浴加热并观察颜色变化;以花生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刀片刮擦涂片,滴加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以熟鸡蛋白为实验材料,将熟鸡蛋白捣碎后加清水,添加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3个实验优化后时长在35 min左右,为一线生物教师生物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用花生种子(红皮花生和白皮花生)、生葵花籽、色浅食用油作为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用苏丹Ⅲ染液将其染色,观察其染成橘黄色的显色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教科书中介绍用花生种子做鉴定脂肪的实验 ,花生需浸泡 3~ 4h。如浸泡时间短 ,不易切成薄片 ;浸泡时间长 ,由于组织太软 ,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在实验教学中 ,由于部分学生做徒手装片的技术不熟练 ,往往切得太厚 ,实验效果不明显。为此 ,我选用含丰富脂肪的种子———芝麻做实验材料。具体作法 :用一粒干芝麻种子放在两个载玻片的中间 ,用手挤压 ,直至载玻片的上面有一层白膜状物。去掉芝麻皮 ,滴一至二滴苏丹且染色 ,稍后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 ,即可看到许多圆形桔红色 ,透亮的脂肪小颗粒。用芝麻代替花生做实验材料有…  相似文献   

12.
知识梳理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O、C、H、N、P、S。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核酸、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和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其中水最多,蛋白质其次。3.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紫色或紫红色)反应。苏丹III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IV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4.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含有P、S、Fe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种类约20种,通式如下: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至少…  相似文献   

13.
1.(2005年,全国理综卷Ⅰ)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2.(2005年,全国理综卷Ⅲ)取生长状态相同的两组番茄幼苗,置于表中所列A、B两种培养液中,在相同的适宜条…  相似文献   

14.
一、对部分高考生物实验题的分析例1(1981年全国卷)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用_____的_____部位作实验材料。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_____下观察,然后换上_____进行观察。(分析:着重对“过程”的再现的考查)参考答案洋葱根尖低倍显微镜高倍物镜例2(1999年广东卷)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1)操作步骤:①在1 ̄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淀粉液2mL。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5.00、6.20、6.80、7.40、8.00。③分别向1 ̄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进行37…  相似文献   

15.
1研究背景在“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鉴定”实验中分别选了梨或苹果的组织液、豆浆或蛋清以及花生子叶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分别用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作为染色剂进行染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许多疑问,  相似文献   

16.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了解植物细胞的质体种类.及它们在细胞内的作用。实验用具: 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培养皿。实验药品: 1.碘液。2.密隆试剂——1毫升水银溶解于9毫升浓硝酸中,然后加1倍蒸馏水,过夜再过滤。3.2%硝酸。4.苏丹Ⅲ和苏丹Ⅳ混合液——取等量苏丹Ⅲ、苏丹Ⅳ于等量丙酮和70%乙醇混和液中,充分摇匀,数日后至饱和,取上清液5.70%乙醇。实验材料: 黑藻、红辣椒、马铃薯块茎、蓖麻种子或花生种子、黄化黄豆芽。植物细胞内有一种特殊的细胞器称为质体,能行使特殊的机能,依据它们色素有无可分为有色体、白色体和叶绿体,而白色体还可分为造粉体,造油体和造蛋白体。实验步骤: 1.叶绿体的观察: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  相似文献   

17.
脂肪鉴定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新教材实验一包括 3个实验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 ,实验材料是浸泡 3h~ 4h的花生种子 ,并且要求学生徒手制作切片。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掌握切片技巧 ,切片太厚 ,还有学生在切片时划伤手指 ,既费时又费力 ,影响了实验效果。为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节时省事 ,效果显著。  取一粒未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去掉种皮。取一片子叶削去一层 ,形成平面。将该平面或切面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 ,来回擦几次 ,这样载玻片上就沾上很薄的一层 ,滴 2滴~ 3滴苏丹Ⅲ染液在上面进行染色 ,按教材中步骤制成临时装片 ,放…  相似文献   

18.
<正>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其标准的刻度和良好的气密性使它成为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常见器具。1冲洗作用必修1中的多处实验涉及用药液对实验材料进行处理,如用苏丹Ⅲ处理花生子叶切片,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用盐酸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甲基绿和吡罗红进入细胞。而实验过程中一般需要洗去这些药液。冲洗药液的方法一般是用胶头滴管冲洗,或是直接在自来水下冲洗。  相似文献   

19.
向Na2O2与H2O反应后的试管里滴加酚酞溶液,加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振荡红色溶液或放置一会儿,溶液的红颜色便褪去而消失了.那么,究竟什么物质,使红颜色消失了呢?  相似文献   

20.
TLC-UV-Vis测定山楂片中的苏丹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山楂片中苏丹红的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实验条件:展开剂为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100:6:8,检测波长:苏丹红Ⅰ、Ⅱ、Ⅲ、Ⅳ分别在474 nm,488 nm,503 nm,510 nm检测.此方法中苏丹红Ⅰ-Ⅳ号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方程分别为AⅠ=0.0464C+0.0031,RⅠ=1;AⅡ=0.0568C+0.0081,RⅡ=0.9999;AⅢ=0.0507C+0.0033,RⅢ=1;AⅣ=0.0236C+0.0012;RⅣ=1.线性范围分别是1-60μg/m L,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μg/m L、0.02μg/m L、0.04μg/m L、0.06μg/m L,苏丹红Ⅰ、Ⅱ、Ⅲ、Ⅳ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97.17%,98.00%,97.67%,95.05%.本方法设备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精密度和灵敏度好,准确度高,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