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荣 《知识窗》2012,(7X):53-53
<正>创设英语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通过插图和卡片来创设情境插图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语言,语言又能够理性地描述插图。如在教学句型"How is the weather"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幅  相似文献   

2.
树成松 《科教文汇》2012,(32):90-91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含蓄精炼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丰富诚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古诗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在古诗教学中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力是学生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赏析古诗是学习传统文化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古诗阅读教学在高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实施,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阅读教学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本文从古诗的地位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通过意象、意境的文化解读来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内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增加了大量的插图,目的是增强所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图片学习历史的能力。插图可以反映历史知识的连贯性,能弥补课文无法一一详述的历史知识,进行插图教育能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增加了大量的插图,目的是增强所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图片学习历史的能力.插图可以反映历史知识的连贯性,能弥补课文无法一一详述的历史知识,进行插图教育能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源.  相似文献   

6.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是跃还是伏,要使兴趣持续,关键在于创设课堂高涨的情绪和氛围,情绪和氛围是可以"传染"的,具有影响性。课堂上整体的学习情绪、氛围,可以影响个别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产生较强的兴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他们的兴致最高时。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8.
周红云 《科教文汇》2007,(8Z):132-132
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增加了大量的插图,目的是增强所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图片学习历史的能力。插图可以反映历史知识的连贯性,能弥补课文无法一一详述的历史知识,进行插图教育能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源。  相似文献   

9.
赵丽君 《内江科技》2010,31(9):196-196
针对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学习语文。文学作品形象具有可感性和直接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作品中描写的形象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使学生能感知到美,获得美的感受,从而引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教师要帮助清除他们固有的审美观念和一些不良消极因素,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逐渐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赵晓彬 《科教文汇》2011,(8):44-44,55
如何使用教材插图.是教材资源观的重要体现。教材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种便捷有效资源.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探究。明确插图与教材关系.或在导入新课.或在理解教材内容.或在解决重难点时适时运用.就能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利用对插图多种形式的运用,设疑促思.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情境.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培养说话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又困难重重。新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感,特别是课文插图新颖、直观,易教易学。在教学中巧用课文插图,对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基础原因,我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难免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对英语的畏惧感并热爱英语学习是新时期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疯狂英语"理念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而此理念和英语教学的切入点则更值得我们深思。本文通过"疯狂英语"理念在不同课型中的运用来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添花 《知识窗》2014,(12):73-73
古诗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灿烂的明珠,背诵古诗是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环。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笔者认为如果能做到课前运用激趣法、课中运用激励法、课末运用增趣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主体为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促进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最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课内外语言描述,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视频,绕口令、做游戏、表演、讲名言故事,情景呈现,实物呈现等。  相似文献   

15.
听说教学作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其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负性情绪外语焦虑。文章讨论了外语焦虑对于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影响,从学生、学校、教学、教师和文化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英语听说中语言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减轻高职学生的语言焦虑,从而优化学习过程并提高其英语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教学,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休克"现象。高职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使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辅相成,最终达到语言为交际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生物课仍然是集实验、实践、知识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语言技巧的运用尤为重要。"问"的语言技巧运用得当,能启迪学生思维。科学、准确、形象的语言,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兴趣。特色有趣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连差生都能凝神静听,心驰神往,兴趣倍增。  相似文献   

18.
范虎根 《科教文汇》2009,(6):140-140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重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基础学科知识的掌握。如果学生对你所任学科失去信心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上课语言和内容形式方面下苦功,使学生喜欢听你上数学课。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在技校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中,教师给学生适量布置、分层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在平时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分层次布置,并结合学生对不同章节知识掌握的程度,不断变动分层次作业对象。这样可避免学生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或使部分同学自暴自弃。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方法都是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比如:机械地抄写单词、词组甚至是课文放在首要位置。这样做既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又容易使学生成为一台“机器”而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这就难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切实可行地布置好英语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