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就可以当文摘编辑了。”其实说的是外行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摘编辑是给编辑当编辑,甚至是给总编辑当编辑的工作,对编辑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剪刀和浆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那只是工具。文摘编辑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其中可分为备料(收集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加工(编辑信息)三个阶段。编辑加工是文摘编辑流程中的高阶段,其间既有物理性的反应,也有化学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编辑理论研究是出版科研中的重大学科,如何深化这一学科的研究,讲几点粗浅意见,供参考。一、充分理解编辑理论研究的意义,增强自觉意识。早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中央的这一决定,是从我党我国现阶段实践出发,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根本方向、方针、政策,既是出版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又是出版研究的纲领性文件,对理论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编辑工作和编辑人员在整个出版工作中的这种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编辑理论研究在整个出版科研中处于首要位置。但是,编辑出版理论,  相似文献   

4.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5.
因为忙于出版社的杂事,之前我很少有时间对自己从事的出版工作进行研究。确切地说,真正在外省的出版科研刊物上发表文章,是从《编辑之友》开始的。记得在《编辑之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在北京一次论坛上的讲  相似文献   

6.
我自1977年初大学毕业分配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经三十余年。三十年,古人谓之“一世”。唐人有诗曰:“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一世,也就是一生、一辈子。可以说,我的一生一世的事业就是编辑工作。一个人毕生所从事的一种工作,其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如何,这对每一个过来之人都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7.
成超群 《新闻界》2006,(6):132-132
有人曾说:“如果你不擅长使用网络,那你就不适合做编辑。”也许这句话有点绝对,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网络时代,作为一名编辑,如果不善于使用网络,将难以胜任编辑工作。互联网介入报纸编辑的工作范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在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编辑们并未真正培养起全面的利用互  相似文献   

8.
李建新 《编辑学报》2014,26(4):398-400
正科技编辑是一个可以给人提供学术滋养的职业。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我的学术生涯起步于科技编辑。选择和从事科技编辑的工作,给了我诸多的学术滋养,包括滋养了我后来的一切学术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我人生和学术的导师。1循规蹈矩与标准化工科毕业的我能够在大学毕业后留校到学校的党委宣传部工作,完全拜我的"笔头"所致。大学期间我在媒体发表了几篇文章,这对于20世纪80年代初入学的大学生来讲,是很不寻常的事情,加上在学校的校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原冀鲁豫军区的一位老战友来看我,开头就问我离休前是什么职务,我说当编辑(因为离休前的副主编江没有正式下命令)。他忽地一怔说:“啊!怎么了,咱在冀鲁豫时你就是编辑,一直到现在未动呀!?”我说:“是啊,当编辑已经几十年了。”“你真有瘾,要我早不干了!”反过来他又说:“像你这样四五十年职务一直未动,一个劲地当编辑的,恐怕全国新闻战线也少有。”说到“瘾”,那真算是靠“瘾”,使我爱上了编辑工作这一行。如果再具体点说,这一行,就是“民兵”──民兵的宣传报道工作。的确,参加革命工作50多年来,我除做过…  相似文献   

10.
李卫国 《中国出版》2023,(S1):21-24
由于父亲工作的缘故,从小我就对图书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进入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在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后,成了一名少儿图书编辑。调入编辑岗位之前,其实我的内心是忐忑的,对自己能否胜任岗位心存敬畏。有人说,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但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我在求学时期当过油印的级刊编辑、壁报黑板报编辑,工作以后当了出版社的哲学编辑、文艺编辑,大学里的校刊编辑、学报编辑,具体的工作岗位虽然有过一些调动,实际的工作内容始终是编辑劳动。可以说,我当了一辈子的编辑。虽然从未给编辑事业作出过什么重要贡献,头脑里却一直存在着难以割合的编辑情结。  相似文献   

12.
我是从1975年开始从事党报编辑工作的。三十年的编辑生涯,我经历了见习编辑、编辑、夜编部副主任、新闻出版部主任、编委、总编助理这些阶段。  相似文献   

13.
“要想当一个好编辑,就要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工作始终。”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单位的一位主任编辑这样对我说过。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为一种工作,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评价、选择、优化文化作品的行为;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是指编辑人。此外,编辑也是一种著作方式,还是一种职称的等级。本文所指的编辑,既可以理解为编辑工作,也可以理解为编辑人,更确切地说,是指编辑人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界,大多数同志干的是编辑工作。从二十几岁开始至到现在,我已有二十六七年的编龄。本以为自己这个编辑已经很资深、很老道、很成熟了,但读了朱金平同志撰写的《新闻编辑论》一书,我突然觉得很惭愧,发现自己这个编辑当得那么盲目、那么粗放、那么浅薄,进而知道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意的编辑、有建树的编辑、有贡献的编辑。  相似文献   

16.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4,26(5):510-510
正岁月如水,仿佛一晃之间,我的"不惑"之年已渐行渐远。20多年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虽然并未让我成为真正"出版人"的梦想得以实现,虽然眼睛比别人早花了2年,还沾了一身特爱咬文嚼字的"臭毛病";然而,我常常会怀着一份感动,回望那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岁岁年年,常常以一种感恩之心,对曾经给我帮助、鼓励与提携的师长、朋友、同事表达深深的敬意。做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让我至少有以下8项收获。  相似文献   

17.
四论何谓编辑(上)──为出版“界说”与刘辰先生商榷刘光裕出版概念与著作概念一样,是界定编辑概念时必须注意的重要相关概念。我在《三论何谓编辑》中曾集中讨论著作概念,本文借与刘辰先生商榷的机会,探讨出版界说。在近年的编辑概念讨论中,出版界说已经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编辑创新:重视主体要素与遵循编辑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创新,现在谈论得很多了。早在20世纪末,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编辑创意论》,这是一本专门研讨编辑创新的书。书中曾说:“创意也可以说就是创新……有……创意,就必会有创新全过程的相继出现。所以,从本质而言,创意就是为了创新,创意也是创新之本。”(该书第9页)这是因为,创新总是来自某种新思想、新观念,再以理论或器物、制度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在某次座谈会上,大家谈到稿费制度,有位老同志说,不应当按文稿字数多少计算稿费,而应当按照文稿的质量计酬。从编辑工作的角度说,我同意这个意见,因为一篇文稿、一部著作开多少稿酬,负责处理稿件的编辑具有首先的发言权,故编辑不可对此不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至善我的父亲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他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他进商务印书馆正式当编辑,是1923年年初。在这之前一年,他和朋友们一同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