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康有为培养维新力量的万木草堂和维新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孝》;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出版维新刊物——《中外纪闻》;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相似文献   

2.
薛满红 《教育革新》2007,(11):68-68
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讲述了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和结果。从上册第二章第七节中有关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其原因。维新派极力痛切抨击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中国锢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以及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场激烈论战。这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相似文献   

4.
翻阅中国近代史册,给人以沉重和压抑,而戊戌一页,更以其悲壮的结局令人痛心疾首。百年沧桑,回眸凝想,留下无穷的话题。本文拟从戊戌几位关键人物的角度,勾画评说这血染的史页。(一)慈禧按照史学界流行的“派论”,中国近代史上的人物可以划分成各种各样的派,如洋务派、顽固派、维新派、革命派、立宪派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很难从五花八门的派号中找到一顶适合的帽子戴在慈禧头上。她是顽固派?──她的确顽固,对外屈膝投降,对内专制独裁,她是封建顽固势力的总代表。但是,她毕竟首肯了洋务派的基本主张。没有她的首肯,无论是奕…  相似文献   

5.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绪皇帝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却不属于维新派阵营。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变革,但洋务派要保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而维新派则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要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光绪实际上是倾向洋务派的,他支持变法,是想借“变法”改变有位无权的傀儡处境,因而对维新派的许多主张虚与委蛇,实际推行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封建帝王地位  相似文献   

6.
1.何为“思想解放”?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之争  相似文献   

7.
1.晚清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在一份奏折中写道:“其守旧者,谓新法概宜屏绝;其开新者,谓旧法概宜扫除。小则见诸论说,大则形诸奏牍,互相水火,有如仇雠。”奏折中的“守旧者”和“开新者”分别指 A.洋务派维新派 B.顽固派维新派 C.顽固势力维新派 D.维新派革命派  相似文献   

8.
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晚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势力相互重叠和牵扯,没有绝对的派别间的界线.以宣传维新变法为宗旨的《时务报》就是由洋务派、维新派以及其他势力共同支持创办的,其实质是各种势力合作的一种尝试.曾大力支持《时务报》的洋务大员张之洞,其信奉的文化和政治理念与维新派差异巨大,他与报馆里的维新派人士相互期许、利用,但又一路合作、争吵,最终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9.
洋务派洋务派是指清朝末年买办化的封建官僚统治集团。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为了镇压农民革命,曾大批使用洋枪洋炮。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他们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主张依靠外国援助,编练新式海、陆军,兴建新式军用、民用工厂,用来巩固封建统治。当时人们把以上这些叫做“办洋务”,这部分统治者也就被称作“洋务派”。洋务派的主要人物,在清政府中央有奕诉,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他们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当权派中与外国侵略势力关系密切,并带有很大买办成份的封建官僚。  相似文献   

10.
何启《劝学篇书后》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系统、深刻地批判洋务思想的代表作,其中批判“中体西用”说,击中论敌要害,彻底划清了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思想界限。本文从何书写作的时代背景,洋务派与维新派关于中学与西学、君权和民权之争等方面着手,对这一批判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劝学篇书后》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梅 《历史学习》2006,(7):28-29
李鸿章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仁见仁,智见智”。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开始了大规模近代化的过程。尽管今天我们指责洋务派“认识肤浅,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变革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是惊天动地了。到19世纪80—90年代,人们还耻谈洋务。李鸿章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遭到反对是自然的了,“其时朝士皆反对合肥(李鸿章是合肥人),尤鄙言洋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以史实论证了辩论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具体的论战有三次: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革命派与改良派。每一次论战都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历程中,辩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我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重压下。鲁迅关切地注视着国家前途,很早,他就看出改良主义道路不足以救中国,认识到洋务派、维新派的金铁商估、国会立宪等主张,只是“抱枝拾叶”的治标办法。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乃是以封建思想、制度作为立国的根本。“中学为体”并不新鲜。海瑞就说:“与其屈乡官,宁屈小民,以存体也”。清官自己可以不滥取一文钱,两袖清风,但他总得念念不忘封建统  相似文献   

14.
简论“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洋务派只学西艺不涉及西体,目的是为了清王朝的中兴大业,但其利用外国技术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戊戌维新派认为“西学为用”还包括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等政治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给予封建势力以强烈的冲击,带来了思想解放,在此历史条件下产生了“平均地权”的政治思想。因此,我们不应该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来否定“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本第 60页有这样一段表述 :“由于变法形势的发展 ,两江总督张之洞等相继入会。实际上 ,张之洞加入强学会另有原因。维新派的某些主张符合洋务派利益 ,有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这是张之洞加入强学会的重要原因。甲午战争以后 ,多年的洋务派领袖李鸿章因签订《马关条约》臭名昭著 ,实力和政治影响陡然下降。张之洞则于 1894年代刘坤一为两江总督 ,掌握着相当部分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成为最有实力的地方大吏之一。民用企业特别是工矿交通企业已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要求清政府放松对其控制 ,所以张之洞等早就提出过“变法”口号 ,希…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通过“雷峰塔”、“法海”、“白蛇娘娘”三个艺术形象,揭示了封建统治必然崩溃、封建顽固势力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显示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通过“雷峰塔”、“法海”、“白蛇娘娘”三个艺术形象,揭示了封建统治必然崩溃、封建顽固势力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显示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中学”与“西学”的论争是贯穿始终的课题。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维新派和洋务派根据各自的出发点,在“中学”与“西学”方面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思想论争。这场论争增强了人们向西方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加速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破产和崩溃,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代宗师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和崩溃作了力透纸背的描写,在这里,“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在这被摧残荼毒的一群中,不仅鸣凤、婉儿一类的被奴役者受迫害、遭凌辱,而且即使这个大家庭内部的青年人也被封建宗法势力和封建道德伦理所断送.在后者中,觉新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以往我们谈到觉新这个人物,总是较多地涉及他的懦弱顺从,较多地涉及他的“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但是通观全书,应该  相似文献   

20.
刘大白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1905年,他加入光复会,投身革命事业。1910年起,他编辑《绍兴公报》,积极宣传革命。面对绍兴封建顽固势力的投机“革命”,他进行坚决斗争,力主易帜。在袁世凯阴谋篡权的过程中,他予以大力揭露和批判,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力主征讨。最后被迫流亡海外,但始终心系革命。应该说,刘大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