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5月,2002年-2003年度河南省76种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结果公布,《焦作日报》以万分之零点五的差错率获全省第一名,成为河南省所有报纸中惟一的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的报纸(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编校质量合格标准为万分之三)。这是继1996年以来《焦作日报》获得河南省党报编校质量评比第一名以来连续四届(两年一届)蝉联全省第一名。我作为《焦作日报》历届被抽检报纸版面的编辑心里十分自豪,因为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点贡献。现就编辑在编校工作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王蒙提出“学者型作家”,天津编辑林辰随之提倡“编辑学者化”,即要求编辑应是“专家”抑或“学者”。自此,“编辑学者化”便成为编辑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此问题,业内人士在当时就发表了不少文章,进行过讨论,引起过争鸣,时至今日,这一口号已经被沿用为一种理论观点、基本概念,进入了一些编辑学的理论专著。林辰先生所谓的“学者化”,指编辑具备既专且博的能力,即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学之外对某一学科有相当精深的研究;对编辑工作中所负责学科及其相关领域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较深厚的科研功力;能成为某学科…  相似文献   

3.
经过历时10个月的迎检准备,去年10月29日,江苏省语言字评估专家组对常州语言字工作作出了初步结论。其中,关于报纸的评价结果是:日报晚报抽检报纸的差错率不到万分之一,优于万分之三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周奇 《中国编辑》2004,(1):92-94
编辑同志; 您好! 近读《文汇读书周报》题为《〈时间简史〉中文版差错百出》的报道,深有感触。一本小书,差错率竟达万分之十,既有文字、词语、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等方面的错误,又有自然科学名词、科学家人名等翻译上的前后不统一,还有插图、版式上的技术失误,等等。 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认认真真地为读者服  相似文献   

5.
雨田 《中国编辑》2004,(6):84-85
前不久,我国某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所属出版社的一批资深编辑组团出访日本。在访问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讲谈社时,我们的一位出版家向日方谈起这样一个问题:为确保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日本出版界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当谈及我们中国目前对出版物编校质量规定,出版物的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为合格品时,日本出版家对提出编校质量这样的问题甚感惊奇。他们除了对我们制定“差错率标准”不能理解外,还连连反问:“出版物为什么要错呢?”  相似文献   

6.
审稿专家的选择与管理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介绍审稿专家的选择原则与方法,以及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建立与运作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编辑》2004,(4):39-42
2004年1月,一本名为《书籍装幀创意设计》的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甫一上市,立刻引得业界追捧。2004年3月30日,书作者邓中和先生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青年出版社、业界主要媒体的专家、领导、编辑同人相约北京,共同畅谈对书籍装幀的种种看法。本刊编辑部亦应邀前往。这里遴选有代表性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由新疆新闻出版局和新疆新闻学会联合举办的、有38家汉文报纸参加的新疆报纸编校质量评比,于3月上旬结束。为了保证这次评比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主办单位聘请了大多有高级职称的10名编辑和语文教学专家组成评审组,抽取1995年10月各报参评报纸最早一日的一版和最晚一日的四版,经过近两个月的认真审读和集中评比,严格按照标准评审其字词、语法、标点及常识性差错。抽查评比结果:获得前15名的报纸的差错率均在万分之五以内,获得第一名的新疆日报和并列第二名的阿勒泰报、博尔塔拉报差错率仅分别为万分之一点二五和万分之二点二五,差错率最高的为万分之二十三点七五。与1991年全国首届省报编校质量抽查评比差错率万分之七点四四至万分之二十七点六九相比较,新疆报  相似文献   

9.
图书编校质量常见差错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指出:"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就是说,连续检查10万字,其中有10个差错,箅合格,如果再多0.1个差错就算不合格了.我在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活动中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打造一本编校质量合格的图书并非易事,需要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和校对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0.
选准审稿专家是确保审稿质量的关键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20  
施才能 《编辑学报》1995,7(4):198-199
稿件评审工作是确保刊物学术质量的首要环节,也是编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学报类科技刊物一般实行三级审稿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包括编委)评审及主编(或副主编)决审。在这三审中,专家评审是整个审稿程序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这里的“专家”一般是指专业对口的同行专家。编辑在对新稿进行初审后,究竟选择哪二位同行专家进行审稿,是编辑同行们常常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高度重视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游苏宁 《编辑学报》1996,8(4):239-240
应高度重视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作为一名编辑,自开始从事这一职业起,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就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对此不仅有国家标准,而且各刊也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规范。《编辑学报》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有关的文章。依笔者之见,对正确的格式并非众同道...  相似文献   

12.
历来的观点认为,编辑没有专业,而是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的杂家。近些年来,也有人提出,编辑应当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成为某一领域或学科的专家,朝学者化的方向迈进。持编辑是杂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在工作中,要接触各个学科,涉及各种门类,如果知识面十分狭窄,就会出现寸步难行或动辄得咎的局面,造成重大失误,甚至闹出笑话。持“编辑应是专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只有杂博知识,专业不精通,无法揣摩自己手头上的书稿的科学价值,无法审读书稿,充其量只是一个熟练的文字匠,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编辑。两种意见各有道  相似文献   

13.
编校稿件是办报的重要环节之一。编校稿件存在差错与否,是评价编校工作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报纸质量和社会形象。实践表明:常以口头形式叮嘱重视编校质量,出了较重大的差错即批评一通或给予某种处罚,诚然也是一种管理方式,但收效终不如以明确的规章制约,实行日常性的有序管理。可以说,建立一套较为符合实际的封堵编校差错的管理机制,是办好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试析其建章立制的几个基本要件。要件之一:确认检测指向。报纸编校质量,内涵宽泛。检测报纸编校差错,仅系正与误范畴内的质量管理。从办…  相似文献   

14.
“编辑”一词古已有之。由最初“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发展到今天,涵括了选题、组稿、编选、发行全过程,编辑的工作范围由单一的文案工作,前后延伸,覆盖了图书出版全部流程。编辑职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笔者认为,编辑职能的丰富与延伸,同时带来了编辑力量的多点分散,处理不好势必影响编辑效果。只有打破分散,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整合,才能求得编辑工作最优化。而这需要在体制上完成从编辑到策划到出版人的转变。一、“编辑”的起源与流变“编辑”一词源远流长,殷商时期已经有“编”字,指串联龟册或简册的绳子;“辑”字本义为和协…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期刊:离现实近点徐世杰近年来,学术期刊(主要是社科学术期刊)订户递减,印费上扬,困难重重。笔者认为,改变学术期刊目前处境办法之一,是加大研究实际问题的力度。长期以来,学术理论界有一种偏见:即把那些脱离实际的、玄而又玄的、高深莫测的所谓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实践中的科技编辑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绍德 《编辑学报》1994,6(4):198-202
我实践中的科技编辑方法姚绍德在当前编辑学的研究中,科技编辑方法论的开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尽管它的运用离不开编辑的科技基础知识素养(不是学科专业知识),也不可取代专家审稿,但是,在编辑实践中是否掌握这方法论和是否自觉运用这方法论,工作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邱源  马云 《青年记者》2004,(3):26-27
出版社强调书稿“三审制”,为的是提高图书质量。作为一个科技期刊编辑部,五六个人,甚至三四个人办一份月刊,那该怎样来把住审稿关,以提高期刊的质量呢?有人认为,责任编辑掌管稿件的“生杀”大权是天经地义的,也有人认为,科技稿件专业性强,只能靠专家把关,期刊编辑集组、  相似文献   

18.
国内虽然已经有不少于4个出版物取得商标和专利,但选题是不能成为专利的。选题而用“专利性”来修饰,是借用专利一词的不可模仿性,即别人无法模仿的选题。而想得早还必须做得好,才是选题成功的关键,也是他人难以模仿的关键。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出版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摄影得以支撑自己的双足,一只属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而另一只却属于人科学造型艺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摄影术作为一种直接记录可视固定影像的技术,是在19世纪初光学、化学和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另一方面,它的诞生则直接导因于绘画和印刷业的需求。摄影区别于其他一切记录手段之处,就是在于复制现场直接的视觉信息,即所谓“写真”和“纪实”,所以从摄影一开始便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就像专家指出的,“如果说早先的美术形象是人工的。  相似文献   

20.
金侹 《视听纵横》2002,(6):98-99
2002年世界杯中,日韩创造的亚洲足球奇迹深深刺激了所有热爱足球的中国人,“赶超日韩”成为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后的另一现实目标。回顾已经过去的世界杯,伴随着高潮迭起的绿茵烽烟,各类媒体关于比赛的报道,包括球员、教练、战术打法、场外花絮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大有足球理论的“百家争鸣”之势。精明的韩国企业界已经对带领韩国队创造奇迹的主教练希丁克的执教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图把“这些先进的理论导人企业的管理体系中”,深入研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参考”,韩国名的三星集团已经把希丁克打破韩国人根深蒂固的辈份观念的做法引入了企业的用人机制中。笔意识到,一档新闻节目从编排到播出的过程,与一场足球比赛的前前后后,有着某些相通、相似之处。下试拿足球比赛与新闻编辑做几点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