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针对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文章结合鲁东大学《利息理论》课程组在名校工程课程建设中的规划,从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内容、课程建设手段三方面对《利息理论》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利息理论》课程建设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效果等方面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已渐显滞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观念、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数字电路》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刘茜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00-301
文章在系统梳理《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认为应从加强案例教学、课程论文、"雨课堂"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我校该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必修课。在介绍《《软件工程》》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软件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它阻碍着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新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朱怀清 《时代教育》2014,(10):91-92
《物流管理》课程的大部分任课教师并没有从事物流企业工作、实习的经历,在课程教学中过多的依赖于知识记忆型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身边物流企业运营实际的考察。本文提出在使学生了解物流与商流的辩证关系、掌握电力商务发展优化模式的课程功能解读下,应从深化《物流管理》课程地位的认识、明确《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充实《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手段和完备《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四个方面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任远  黄侨 《教育教学论坛》2014,(53):149-150
《桥梁工程》是道桥渡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专业课程,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工程》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材建设、授课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思考目前《桥梁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总结了《桥梁工程》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思路,通过课堂实例分析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效果,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高职学生和《园林制图》课程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园林制图》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我国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主要存在3个问题: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有机化学教材;教学大纲无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教学内容陈旧,没有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需要。加上有机化学理论抽象、新科研成果层出不穷、讲授和学习时比较枯燥等问题的出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程改革是面向21世纪的未来教育改革,它改革的趋势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提出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以儿童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由双基向可持续发展教育转型;形成教育的四大支柱;化学课程设置形式的多样化;化学课程管理出现校本课程;优化课程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21世纪人才需求及培养的要求,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转变观念,完善教学方式与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分析化学教学中几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兴趣培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式教学法、逻辑推理教学法和归纳式教学法,并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各种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依据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目前我校相关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较多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实现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改革思路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并对改革实践的初步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了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内容与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尝试将诺贝尔化学奖内容、人物传记和研究历程与有机化学课程相结合,并以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的科研工作开展了相关的创新实验,在创新人才培养和有机化学课程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高职园艺专业化学教学,在教学体系上存在缺少园艺专业针对性的问题。为此,要进行课程整合。加强化学与园艺专业基础课联系与渗透,优化化学教学过程和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拓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组织学生观摩高年级实验实训课,以此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医学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医学化学》实行双语教学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多媒体技术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医学化学》双语教学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背景及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医学化学》双语教学的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彦飞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119-121,124
分析了目前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不足;提出其改革构想。改革后的实验课程体系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理论教学的束缚,将原有各门化学实验统筹整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突出综合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等四个层次,在不同年级依次开设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化学设计与研究等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20.
Many students now are receiving instruction in online environments created by universities, museums, corporations, and even students. What features of a given online course contribute to its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at query by proposing and applying an analytic framework to five online introductory chemistry courses. Introductory chemistry was chosen because, as the central science, chemistry is a core compon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s well as a long-established prerequisite for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edical fields. An online instructional delivery system has the potential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ly large and passive lecture format characteristic of an introductory chemistry course by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for active engagement and suppor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via self-pacing, dynamic expositions, interactive problem solving, and open ended or scaffolded explorations of new informati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chemistry courses is informed by both cognitive and 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on examples, tasks, and explorations and includes a catalog of possible online resources. As a demonstration of the framework,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each course’s instruction in stoichiometry, a tool that is both challenging to students and fundamental to the solution-chemistry topics addressed during subsequent coursework.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ramework reveal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s that could affect their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as well as students’ impressions of what it means to “do chemi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